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市教育局工作报告

来源:青岛政务网 作者: 2014-12-12 16:55:45 字号:A- A+

2014青岛市政府51部门“三民”述职(14日下午)

市教育局局长 邓云锋

    【报告解读:市教育局】

    2014年新建改扩建177所幼儿园

    市政府批准出台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配套出台规范早期教育机构管理等文件,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177所幼儿园,比原计划增加17所;认定73所普惠性民办园,比2013年增加25所;全市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达到68%,比2013年增加3.9个百分点,15万名幼儿在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就读。

    5.7亿元支持农村教育

    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5.7亿元支持农村教育,启动经济欠发达镇教育工作扶助计划,投入1.62亿元,为15个欠发达镇31所中小学改造12万平米校舍,已完工3.6万平米;继续实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扶助计划,培训农村骨干教师600名,组织城乡交流课543节、名师“开放课堂”689人次,选派763名城区教师赴农村支教、500余名大学生顶岗实习,安排1200名教师解决农村小学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今年又有4个区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程度大幅度提升,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

    首批设立30个名师工作室

    今年2915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2%,参与交流的教师中骨干教师占27%。启动青岛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首批设立30个名师工作室和19个名校长工作室,全面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辐射引领作用。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家培养研究基地。

    全市28所(占64%)普通高中开办特色班,62所普通中小学发展海洋教育特色,14所中小学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014年普通高考我市再创历史最好成绩,在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家级以上竞赛中,我市获金奖或一等奖的学生达到13人次;在第3届“中国管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中,我市囊括50%的奖项,两名选手获最高奖。

    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等39个中职专业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等39个中职专业,推进20个高职重点专业群和12个普通本科重点学科建设,试行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按专业平行志愿录取和专业技能检测制度,依托大型企业在全国率先建设4个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产业急需人才培养能力。

    中职学生的成长渠道进一步拓宽,高中段普职融通试点正式启动,参与中职与普通本科“3+4”贯通培养试点的院校达到10所,试点专业涉及数控技术、应用化工等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9个领域,全市8200名(占25%)中职学生可直接升入高校学习。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奖牌总数达到101枚,创历史新高。

    2015年:推进5所寄宿制普通高中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市级项目建设

    落实《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2015年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青岛外语学校等5所寄宿制普通高中、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市级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100所幼儿园和200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继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深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和未来教室配备,以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年底前各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85%的普通中小学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

    2014年,市教育局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增强活力,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29项工作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表彰;构建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模式、简政放权、打造现代职教体系的做法分别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和教育部印发专刊推广,推进蓝色海洋教育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内参呈报中央领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特殊教育高水平发展等经验在全省作典型发言;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教育装备综合改革实验区。根据教育部教育现代化评价报告,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位居单列市之首。

    一、凝神聚力,创新突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攻坚克难,积极构建教育公平普惠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坚持兜底线,完善特殊群体就学机制。投入1.1亿元,资助大中小学和幼儿园6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全国率先设立区域性高中段学生奖学金。出台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解决13万名新市民子女就学问题,比2013年增加5000余人、100余个班级。制定《青岛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成30个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和4个自闭症儿童实验班,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区每个学区、农村每个镇(街)建设一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目标。

    2.坚持破难题,出台对学前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市政府批准出台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配套出台规范早期教育机构管理等文件,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177所幼儿园,比原计划增加17所;认定73所普惠性民办园,比2013年增加25所;全市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达到68%,比2013年增加3.9个百分点,15万名幼儿在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就读。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5.7亿元支持农村教育,启动经济欠发达镇教育工作扶助计划,投入1.62亿元,为15个欠发达镇31所中小学改造12万平米校舍,已完工3.6万平米;继续实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扶助计划,培训农村骨干教师600名,组织城乡交流课543节、名师“开放课堂”689人次,选派763名城区教师赴农村支教、500余名大学生顶岗实习,安排1200名教师解决农村小学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今年又有4个区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程度大幅度提升,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

    3.坚持抓内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印发《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等5种办学模式,构建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等共享机制,跨区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取得突破,7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11所新建或发展中学校(园)跨区域开展合作。会同市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区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优秀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今年2915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2%,参与交流的教师中骨干教师占27%。启动青岛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首批设立30个名师工作室和19个名校长工作室,全面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辐射引领作用。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家培养研究基地。

    4.坚持保安全,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提升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和学校风险防范能力。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安全教育课程科学化、规范化。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制定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出台全省首个应对气象灾害、大气污染的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并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校园保安队伍、周边治安和预防学生溺水等开展了专项整治,排查并整改消防、用电、交通及治安等方面的安全隐患1200余处。建立学生用品质量标准,加强对学生用品的监督检查,杜绝了不合格产品流入校园。

    (二)开拓创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深化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先后出台加强中小学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义务教育学校体育特色教学和高中学校体育专项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少年中国梦”、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写字节、科技节等活动。在全国率先组建由国家课程与课堂教学专家和我市骨干教师组成的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向中小学派驻挂牌督学,开展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估,指导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规范办学与特色发展。完善初中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积极推进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区和班主任创新工作实验区建设,抓好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继续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培养。全市28所(占64%)普通高中开办特色班,62所普通中小学发展海洋教育特色,14所中小学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014年普通高考我市再创历史最好成绩,在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家级以上竞赛中,我市获金奖或一等奖的学生达到13人次;在第3届“中国管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中,我市囊括50%的奖项,两名选手获最高奖。

    2.深化国家高职综合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等39个中职专业,推进20个高职重点专业群和12个普通本科重点学科建设,试行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按专业平行志愿录取和专业技能检测制度,依托大型企业在全国率先建设4个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产业急需人才培养能力。中职学生的成长渠道进一步拓宽,高中段普职融通试点正式启动,参与中职与普通本科“3+4”贯通培养试点的院校达到10所,试点专业涉及数控技术、应用化工等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9个领域,全市8200名(占25%)中职学生可直接升入高校学习。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奖牌总数达到101枚,创历史新高。

    3.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激发教育活力。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完善鼓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办学。全市新批准民办学校57所,引进社会资金16亿元。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意见》,将人、财、物和教育教学共4方面的14项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并推进学校章程修订和校务委员会建设,推动学校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出台《中小学校长工作暂行规定》等15项配套制度, 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教育家办学机制。《光明日报》4月15日头版以《两张清单:为校长赋权》为题报道了我市的改革举措。

    (三)突出重点,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1.现代化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积极适应城镇化推进、新功能区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等要求,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了《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的编制,明确了2014-2020年全市教育设施建设标准和项目,努力让广大学生在家门口上优质学校。今年全市16所新建中小学将投入使用,60%的中小学达到市定现代化学校标准。市本级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前5所寄宿制普通高中主体建设将基本完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首栋教学楼通过验收,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封顶。

    2.教育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启动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投入3000万元支持4市和黄岛区学校开展新班班通建设,年底前全市中小学将实现班班通。建成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信息化教学专题教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域覆盖。全市建立 35对优质学校“专递课堂结对学校”,在80余所学校开展翻转课堂和电子书包应用试点,市教育局被确定为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3.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目标措施。新审批中美、中加、中澳等6个高中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新加坡管理学院签订全球教育合作备忘录,联合山东大学、商务部与美国8所高校合作开展山东大学中美国际科技创新园筹建工作,配合市商务局支持对外经贸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合作举办青岛中美商学院;强化对德合作,签署中德创业大学合作备忘录,开展中德教授工作室筹建工作,推动青岛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与德国高校达成合作意向,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第九批“双元制”职教合作协议,全国第三个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在我市正式揭牌。

    二、转变职能,创新治理,推动机关工作提质增效

    (一)改进作风,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围绕强化对基层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建章立制,新制订规范性文件8个;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区市开展“三问三解”集中调研,问安全、问改革、问发展,帮助解决改革发展难题;建立了区市教育重点工作公示制度,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际差异等指标在媒体公布,推动了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围绕提升为民服务效能,有针对地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和新进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梳理各类管理事项,制订教育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优化办理流程,完善网络平台,推动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今年共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730项,群众满意率100%,教育窗口被评为审批大厅“示范窗口”。开展进企业优质服务行动,组织全市职业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1万余人次,走访522家大中小型企业,为企业解决难题300多项。

    (二)回应关切,加强市民反映问题的整改。建立完善民意征集、回应机制,开通群众满意度测评网络平台,印发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主动征求意见建议。强化整改落实,对市民通过“三民”活动、行风在线以及满意度测评等各平台反映的问题,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个人,确保件件回复、事事落实。针对市民一直反映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等问题,纳入2014年工作重点,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学生午餐改善问题,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食堂标准化管理规范》,全市投入2亿余元,完成311所中小学食堂标准化建设,并启动食品安全管理师与营养师专项培训计划,研发“电子营养师”软件,同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针对提升学生健康素质问题,开展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启动“珍瞳亮眼”活动,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教育局直属学校配齐校医,提高学校卫生工作保障水平。2013年“三民”述职现场市教育局共收到市民代表意见建议499条,其中有效建议497条,已全部按期办复。

    (三)从严管理,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坚持将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规范了招生、考试等程序,邀请市政风行风监督员和教育行风监督员对教师招聘面试、中考命题、体育中考等进行监督,确保公平公正。深化教育乱收费、有偿家教等问题的专项治理,以“立师德、树师风、做学生喜爱的老师”为主题,加强师德教育,开展“乡村教师您最美”和“寻找最美班主任”系列宣传展播,弘扬高尚师德;坚持疏堵并举,出台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若干规定,严厉惩治有偿家教行为,并选拔100余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青年教师,组成“青青义教”志愿服务团,组织3期“青青义教”公益辅导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广场咨询服务大集,共免费对近万名学生进行学业辅导,为近千名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教育名家大讲堂、名师课堂已成为青岛教育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三、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与人民群众对“学有优教”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学校建设步伐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教育人口迅速增长的需求,义务教育学校城乡间不均衡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仍需提升,按照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综合改革力度仍需加大。

    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坚持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努力推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为抓手,以启动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引进,建设服务于我市蓝色、新兴、高端产业的职教骨干专业、高校重点学科和研究院,积极构建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二)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培养爱国守法、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情趣高雅的公民,针对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改进和加强体育、艺术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游泳课程,推动校园足球运动广泛开展,落实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坚持改善存量、扩大增量,努力办好家门口学校。落实《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2015年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青岛外语学校等5所寄宿制普通高中、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市级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100所幼儿园和200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继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深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和未来教室配备,以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年底前各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85%的普通中小学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

    (四)坚持师德为先、专业为本,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广泛开展“立师德、树师风、争做四有好老师”师德教育活动,坚持抓好有偿家教等问题的治理,继续组织“青青义教”等公益活动;切实加强教师全员培训,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机制,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树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智慧青岛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