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市农委工作报告

来源:青岛政务网 作者: 2014-12-12 15:30:13 字号:A- A+

市农委主任 由翠玉

    【报告解读:市农委】

    黄岛区被评为国家农村改革试点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总产达333.5万吨。我市粮食、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1.8倍、1.4倍和3.2倍,是唯一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的沿海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今年,全市新认证农业品牌78个,全市拥有著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国家级农业名牌13个,省级名牌17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市著名商标31个。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等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倍受广大市民朋友喜爱。

    报告全文

    去年“三民”活动,我委共收到126条意见和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其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列为市人大议案办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列入市办实事,其它全部作为市农委重点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扬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精神,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2014中国品牌农业发展大会和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汪洋副总理,对我市农村改革经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国推广。黄岛区被评为国家农村改革试点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总产达333.5万吨。我市粮食、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1.8倍、1.4倍和3.2倍,是唯一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的沿海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农产品年加工产值5800亿元,出口50亿美元,均排全国第一。并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市”。

    一、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保障“米袋子”丰富“菜篮子”

    坚持种好青岛人自己的口粮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饭碗牢牢在自己手里。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域统筹发展新格局。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总体空间战略布局,搭建起“一轴三片、四区多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框架。一轴三片,就是建设大沽河生态中轴和东部崂山、北部大泽山、南部大小珠山三大生态间隔片区,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功能,丰富现代化城市内涵,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四区多点,就是规划建设粮油生产功能区、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功能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区和海洋蓝色农业发展区,多点布局建设高端农业示范园和标准园,严守耕地红线,提升粮食产能,保障城市发展。

    (二)提高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十大工程,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430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城市居民2.8个百分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全市新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6个,累计建成643个。以园区为载体,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全市涌现出黄岛佳沃蓝莓示范园、城阳四季采摘园等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节会农业,吸引广大市民朋友回归自然、体验农事,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建成全市农业科技信息“110”服务平台,构建起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于一体的镇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12316来电咨询、现场视频诊断、免费发送手机短信等,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列入市办实事全面推进,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三是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整建制推进”的思路,建成100万亩小麦、玉米和花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示范区内亩均单产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亩均增产100斤以上。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580万亩,统防统治面积300多万亩。四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5.7亿元,农业政策性保险品种达到11个,小麦、玉米、花生、大棚蔬菜等主要产业实现应保尽保。

    (三)加快发展品牌农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新名片。坚持以质量树品牌,以产业育品牌,以文化塑品牌,以信誉铸品牌,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的一张新名片。今年,全市新认证农业品牌78个,全市拥有著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国家级农业名牌13个,省级名牌17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市著名商标31个;拥有种植业“三品一标”农产品36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38个,绿色食品7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4个,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等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倍受广大市民朋友喜爱。2014中国品牌农业发展大会在青岛召开,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受到农业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四)成功举办中国农交会,充分展示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市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25日至2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门做出批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届农交会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参展企业2000多家、品种两万多种。现场交易额达467亿元,创历届农交会之最。展会期间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中国农交会首次在青岛成功举办,参展市民达30余万人,不仅为广大市民朋友献上了一次现场享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大餐,同时,也充分展示了青岛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和城市面貌,为青岛农业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搭建了平台。

    二、坚持全程质量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对全市人民的最好交待,也是对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高度负责。我们以建设“全国农产品最安全城市”为目标,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按照管住源头、标本兼治、全程控制的思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市人大将《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列为唯一大会议案,确定了“四建、三补、二追、一查”的监管路径和工作重点。前三季度,在农业部检测中,我市蔬菜、水果和茶叶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9.6%、99.4%、99.5%,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全市93个镇涉农镇(街道)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配备5689名村级协管员;明确生产者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初步形成市区联动、专群结合的全程监管体系。二是健全追溯体系。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求,下大力加强农药监管,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命根子”。建立了全市农药监管信息平台,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执证上岗和实名制购买,定点经营单位由187家减少至38家,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现“谁在卖药、卖什么药、药卖给谁”全程可视可溯。将“三品一标”基地和市级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社、园区等,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三是健全检测体系。开工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7个涉农区市、82个镇全部建成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快速检测室。今年,共完成农产品质量定量检测2689批次,快速检测4万批次,蔬菜、果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健全执法体系。组建了市和区市两级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建立了由13个市直部门参与的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300余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26起,查获不合格种子17500公斤,查处伪劣肥料29000公斤,查缴假劣农药1700公斤。坚持检打联动,首次对两家违规用药企业,给予取消农产品品牌标志和收回其标志证书处罚,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坚决做到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五是健全制度体系。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等十多个文件,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更加健全。会同市商务、食药、教育等部门,对进入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和中小学食堂的农产品建立起市场准入制度。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在镇村推行“一图、二书、三员、四定”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网底”。

    三、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坚持统筹谋划、政策引导、依法推进的思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率先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比全国提前三年,比全省提前两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颁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书7.5万余亩。率先在全国破解农村土地融资难题。11月6日,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我市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做法和经验。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3800多个涉农村庄完成发证,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78万份,比全国提前三年,比全省提前两年。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围绕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百亩以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达到51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759家,社员56.5万户。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社会化服务组织全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启动102个村庄(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已量化集体资产股权21亿元,6.2万农民变成股民,每年累计分红5亿多元,保障了农民集体资产收益权。四是扎实推动金融支农机制创新。在率先开展“四权”担保融资基础上,出台《青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今年,前11个月全市新增涉农贷款180余亿元,发放“四权”抵押贷款近1亿元,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五是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开发设计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区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部建成,全市交易额累计达2亿多元,有效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在公开市场、规范交易,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打造农民和谐宜居新家园

    实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普惠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一是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避免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片面理解为“合村并居、拆旧建新、农民上楼”,我们在谋划之初,就坚持“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城市建设的理念改造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把若干自然村落有序融合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赋予新型农村社区新环境、新产业、新服务、新文化、新农民的“五新”内涵。今年,全市新开工集聚类新型农村社区100个,累计开工304个,已建成117个,建成农民安置房21.3万套,有近8万农户、24.5万农民搬进新居,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二是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全市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34个,全部达到“八有”标准。以服务中心为载体,推动开展扶困助学、敬老助残等公益性服务,加快发展金融、保险、邮政、通信等经营性服务,初步构建起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居民互助性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化服务覆盖面达90%以上。三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在全市6000多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普惠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投入11亿元,清理陈年垃圾170余万吨,拆除违章建筑11万处,清理沟渠河道2810公里,绿化面积1600万平米,建设村级文体广场1089处,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呈现出洁净、绿色、秀美、和谐的新景象。

    虽然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相比,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多发,保持农业增产增效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农业经营规模小、总体发展水平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监管环节和困难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四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政策增收效益下降,保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扎实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继续按照重中之重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最安全城市。继续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十大工程,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继续实施全域统筹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打造农民宜居幸福美好生活新家园。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定不移走青岛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为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力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智慧青岛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