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市经济信息化委工作报告

来源:青岛政务网 作者: 2014-12-12 15:17:11 字号:A- A+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 项阳青

    【报告解读:市经济信息化委】

    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3764亿元,增长9.3%;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重点打造的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完成产值10363亿元,增长9.9%,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为75.3%。

    制定智慧青岛建设行动方案与工作计划,分工推进光网城市、智慧社区等26项重点工程、50个投资项目和10个智慧园区建设,4G、3G等无线网络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光纤到户覆盖能力达到205万户。

    报告全文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经济信息化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民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清醒认识经济下行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压力,准确把握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存量拉动的阶段特征,坚持“立足存量、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品牌培育”的结构调整路径,扎根一线抓运行抓项目,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升级;突出“发展有政策、创业有载体、服务有平台、融资有渠道、成长有梯队”的服务工作理念,深入基层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解难题、防风险,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进,工业招商、软件收入实现重大突破。

    一、加强运行调度,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针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强化对重点区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调度,推进电网重点项目建设,圆满完成电力迎峰度夏和成品油升级保供任务,深入开展油气管道保护和民爆行业安全整治行动,督办整改管道安全隐患52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与要素供给安全稳定。牵头制定《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发〔2014〕11号),采取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保障用地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扩大投资、提档升级。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3764亿元,增长9.3%;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重点打造的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完成产值10363亿元,增长9.9%,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为75.3%。其中,轨道交通装备(增长37.0%,下同)、家电(16.1%)、机械装备(15.5%)、船舶海工(13.8%)、电子信息(11.6%)、汽车(11.0%)等6条产业链增长势头良好,成为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支撑。

    二、加快项目建设,定向招商实现历史性突破。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一方面,立足存量调强,深入开展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进现场优质服务活动,调度推进总投资1900亿元的457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开工率达80%,预计南车四方高速动车组及客车制造等110个项目年内竣工,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50亿元。1-10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195亿元,增长15.2%,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立足增量调优,制定实施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汽车产业、民营经济、引进外资等三大招商行动,跟踪推进56个产业链定向招商项目,国家环渤海北斗导航数据中心即将挂牌,北斗星通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同步签约,总投资10亿元的北汽新能源汽车、10亿元的上汽清洁能源客车、3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项目相继落地,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特别是11月3日,一期投资110亿元的一汽大众汽车华东生产基地项目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奠基开工,后续还将跟进汽车发动机等核心配套企业30多家,总引资规模将超过300亿元,成为迄今为止我市引进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端制造项目,实现了青岛为之奋斗多年的汽车梦想,必将对提升全市产业能级带来深远影响。

    三、强化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投入明显增强。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8项政策措施,发挥技改贴息资金引导作用,与3家银行签署5年总额200亿元的“技改贷”融资服务合作协议,去年推进的31个技改贴息项目贷款到位率94.5%,达到10.3亿元;今年实施的博宁福田轨道交通智能通道等47个技改贴息项目,共撬动银行固定资产贷款34亿元,为上年度3倍。1-10月,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919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工业投资9.6个百分点。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年度前三批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078项,研发费总预算45.2亿元;会同税务机关确认297家企业、1392个项目共38.8亿元研发费享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企业数量与研发支出分别比上年度增加31%和54%,在全省遥遥领先。搭建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对接网络平台,举办工业设计促进月系列活动,线上线下达成合作意向100多项。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累计8家;3家企业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累计30家;20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累计87家;74家企业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净增69家,达到422家。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计划,新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40家,累计97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155个,累计453个。推进“十百千”品牌梯队建设,106个产品和服务品牌列入年度“青岛名牌”培育计划,预计50个以上通过认定,8家企业新入选全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单位,累计21家,数量居同类城市前列,我市作为两个地区典型代表之一,在全国工业品牌培育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

    四、加强载体建设,产业集聚效应稳步提升。为承接老城区企业搬迁和新项目集聚,壮大县域工业经济,牵头制定全市《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方案》,实施产业布局整合行动,增补了3个工业产业集聚区、调整3个集聚区布局范围,全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达到55个,规划面积由8.3万公顷增加到9.3万公顷。前三季度,55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共引进项目344个,完成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投资459.6亿元,累计实现工业产值66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3%,集聚度比上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加强工业产业集聚区能力建设,新创建5个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即墨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城阳特种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分别上升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建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库,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新培育5个清洁生产园区,累计10个;新完成100户清洁生产企业评估验收,累计超过1100户。实施小企业产业园培育建设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小企业产业园股权投资扶持办法,优化工业标准厂房分割转让办理流程,以“区边园”“区中园”的形式,新培育认定市级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各6个,全市在建拟建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分别达到26个和31个,全部完工后可为2000家小微企业和6000多户创业者解决工业用地和发展用房供需矛盾。

    五、推进两化融合,软件收入将首破千亿大关。制定智慧青岛建设行动方案与工作计划,分工推进光网城市、智慧社区等26项重点工程、50个投资项目和10个智慧园区建设,4G、3G等无线网络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光纤到户覆盖能力达到205万户,我市先后荣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十大行动方案,搭建6个行业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两化融合专家企业行系列活动,培树10个示范企业、20个示范项目,7家企业成为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单位。加快“千万平米”软件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蓝湾网谷等30个支撑项目,新增施工108万平米(累计378万平米)、竣工75万平米(累计234万平米),累计投入运营86万平米;以承办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发布会为契机,促成总投资20亿元的神州数码智慧产业园项目以及中兴通讯、金山软件、银江股份等5家软件名企签约落户。实施软件产业“千亿奋进”行动,组织评选第二届全市10大领军软件企业和30家高成长性软件企业,为8家软件企业兑现上规模奖励400万元,引导制造企业剥离软件业务。1-10月,全市列统软件企业945户,数量比上年末翻了一番,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跃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年软件业务收入将首次突破1千亿元大关。

    六、深化平台建设,服务企业效能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全委职能转变,在梳理权力和服务清单、积极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助力的基础上,坚持把搭建平台网络,服务量大面广、需求多样的中小微企业,作为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协调各成员单位为企业办理各类服务事项2.7万件次,解决影响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重大事项537件次。特别是针对前期银行信贷风险上升导致个别企业濒临资金链断裂的苗头,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调研,积极呼吁市区两级政府与银行建立了应急协调机制,“一企一议”研究采取融资保障措施,“应保必保”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出台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17条政策措施,拓展升级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12个功能板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展合作服务商145家,推出1千多项涉企服务产品,目前共吸纳注册企业用户1.1万户,实现线上对接服务5.2万户次;线下组织全市161个服务平台单位开展“服务进基层,政策送企业”系列活动,累计服务企业18万户次,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创业人员7700余人次,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工业强基、平台建设等各类扶持资金1.5亿元。三是发挥“融资通”平台作用,与14家银行合作建立了政府增信、最具融资价值和政府采购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平台。1-10月,通过担保、过桥等政策性措施,为3057户次小微企业解决融资226.4亿元。近5年来,“融资通”平台累计帮助1.75万户次中小微企业多渠道解决各类融资1120亿元,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积极搭建市场开拓平台,成功举办“双周一会”(时装周、名牌周、专精特新展)综合展,帮助245家青岛名牌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取订单3.6亿元、达成融资意向5.7亿元;创新开展“青岛名牌神州行”系列活动,依托骨干行业协会,组织百家品牌企业和千种名牌产品,“统一形象、统一标识”参加中博会、义乌国际装备展等大型专业展会,累计帮助企业争取订单超过3亿元,取得了推介青岛制造、提振企业信心、放大品牌价值、促进产业升级的叠加效应。

    回顾今年工作,分析明年形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高速投资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我市工业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加之老企业搬迁停产对存量增长的影响逐步凸显,企业面临的投资放缓、出口低迷、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资源约束等压力日益严峻,影响工业运行的不可控因素依然较多,稳增长、调结构特别是防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2015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依法行政,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强政策引导、深化项目建设、增创产业转型发展新优势上;加快职能转变,扎实履职尽责,把服务落脚点放在搭建公共平台、提升服务效能、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上,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谋好篇、布好局,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抓运行保要素,千方百计稳增长。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大项目新增电力项目建设,完成国Ⅳ柴油升级保供任务;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政策,“一企一策”化解生产经营风险,力争工业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双提升”。

    二是抓项目抓招商,坚持不懈调结构。以打造10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为重点,深化定向招商,滚动推进300个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力争一汽大众等汽车重点项目按期开工,一批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调强存量、调优增量。

    三是抓技改树品牌,集中力量促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行动,扩大技改融资服务规模。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对接。开展新一轮“青岛金花”培育工程,举办“时装周”“名牌周”“神州行”系列活动,打造“十百千”品牌梯队。

    四是建载体抓集聚,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加强工业产业集聚区能力建设,力争产业集聚度提高2个百分点。制定小企业产业园发展培育计划,推广工业标准厂房分割转让操作办法,打通创业孵化企业承接通道,推动小微企业定向集聚、配套升级。

    五是抓产业促应用,加快建设智慧青岛。深入实施智慧青岛战略规划,发展北斗导航等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消费,引领产业升级。加快千万平方米软件产业园建设,鼓励制造企业剥离软件业务,保持软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六是搭平台优服务,激发企业创造活力。全面推行权力清单与服务清单制度,以规划建设“青岛产业新高地创意园”为契机,瞄准“微笑曲线”两端,集聚引进时尚创意、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创业投资等高端生产性服务机构和社会化专业服务资源,打造产业新高地、企业服务商。设立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拓展中小企业云平台服务功能,面向区市、镇街和园区发展服务站点,延伸服务触角,广泛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活动,努力构建“万户培育、千户成长、百户升级”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梯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智慧青岛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