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青岛农村教育迎更大发展 学有优教信心足

来源:青岛日报2012-12-03 09:35:42字号:TT

图为刘雪妮在给学生上语文课。 赵 笛 摄

    冬日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照在即墨田横镇周戈庄小学的一年级教室里,刘雪妮老师正在给班里三十几个孩子上语文课。

    “现在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没什么两样,一样可以在单独的语音室里上课,一样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下课后,刘雪妮边走边和记者聊着。

    周戈庄小学在三个村子的中间,蓝白相间的校舍很显眼,是这一区域的地标性建筑。下课后的孩子们在标准化操场上打闹嬉戏。

    “2006年,镇政府投了550万元新建了校舍,今年暑假又进行了校舍安全加固,就是你看到的样子。”刘雪妮告诉记者。

    2004年,从烟台师范学院毕业的刘雪妮来到田横镇周戈庄小学。“那时候校舍破旧不堪,窗户几乎全部用木头封死,学校只有一台电脑,还只有两个人会用。孩子们上英语课,只有一台录音机,就已经是很现代化的设备了。”刘雪妮十分感慨,现在周戈庄小学的孩子们,再也不用羡慕城里同龄人的学校了。

    得益于青岛市不断加大的农村教育投入,这所位置偏远的小学,每个孩子都有可调节的座椅和课桌,不仅可以在语音室里上英语课,在标准化操场上体育课,有专门的音乐课教室,还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些。

    除了硬件上的改善,让刘雪妮感受更深的,还有软件上的改变。

    刘雪妮告诉记者,去年即墨市教体局的网络研修中心建成,即墨全市都可以分享优秀的教育资源,“我们离市区远,教育信息化带给我们的好处最大,不仅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还促进了教育公平。”

    另外,这些年农村教师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刚来的时候有7个教学班,210名学生,11位教师,教师平均年龄接近50岁;现在我们还是7个教学班,229名学生,23位教师,教师平均年龄刚过30岁。”

    最让刘雪妮这些农村老师高兴的是,2006年,青岛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他们的收入已经和城里老师一样。明年即墨市政府还将实行农村教师关爱工程,他们的收入还将增长,甚至超过城里的教师。“十八大报告说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等地区倾斜。我觉得我们农村教育还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刘雪妮兴奋地说。

    “对了,别忘了提提现在的孩子上学也有校车了。”送记者走出校门时,刘雪妮补充道,“小学生用不上,家都在附近。他们进城里上中学时就能坐了,今年才开通的,我们这些老师和家长都挺高兴的。”(记者 赵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