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青岛胶州湾隧道大桥:创新铸就世界级工程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6-28 06:31:06

   除此之外,青岛国信项目公司还确立了防排水、地质灾害等内容的20多项科研课题,并委托国内权威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力求通过科技创新指导工程施工。这些课题扣准了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很强的超前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隧道建设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的使用结出累累硕果。实验显示,青岛胶州湾隧道是目前国内技术标准最高、耐久

性保证最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最好的隧道工程。建成后渗水量明显优于同类隧道。孙钧院士认为,青岛胶州湾隧道建设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有不少创新,意义重大,有非常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管理创新对接国际标准

    创新的基因同样体现在工程管理上。青岛国信集团作为国内首次非工程专业投资公司,采用国际主流的“小业主、大社会”进行青岛胶州湾隧道的管理,为我国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多元化投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作为施工人员近3000人的重大工程,整个隧道项目管理团队只有21人,却吸引到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在内的近30家 “国字号”团队参建,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创新体现在组织架构上。青岛胶州湾隧道采用建设、管理、运营合一的项目法人制度。青岛国信集团全权负责隧道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为此专门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前期论证、立项,建设期采购、施工管理,以及隧道开通后的运营和维护。相对于传统的、临时性的管理机构,这种建设运营合一的项目法人体制,更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责任心,有利于保持管理的连续性、统一性,有利于建设放心工程、精品工程。这种优势在项目论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2006年1月胶州湾隧道工程获批后,全市上下要求尽快开工、早日圆梦的呼声非常强烈。国信集团围绕整体方案、前期设计和风险控制,本着“前期准备工作再怎么充分也不过分”的原则,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全力把前期准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足。整个准备工作,前后花费20个月的时间,先后邀请近20位两院院士和设计大师,多次进行专业咨询和研讨。正是因为准备工作扎实充分,2007年8月工程正式开工后仅用时不到三年,就实现主线贯通。

    创新体现在管理机制上。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需要现场协调、快速处置的突发问题多。管理团队实行扁平化管理,坚持在一线靠前组织协调,第一时间解决问题。2009年5月,隧道海域段施工经探孔发现出水,最大探孔出水量每分钟156升。项目公司现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险情,负责安全与技术的管理人员迅速召集地质工作小组及注浆控制小组,根据预案及险情,现场研究注浆堵水方案,对出水段进行预注浆封堵。据统计,隧道施工共安全通过29个注浆段,累计约870米,堵水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在日常施工中,项目公司派出管理工程师,24小时吃住在两端工地,与施工和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同时进行现场管理。在隧道进行注浆堵水、穿越超大断面、过断层破碎带等关键施工阶段,更是将专家咨询和方案评审安排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体现在融资开支上。青岛胶州湾隧道概算总投资32.98亿元,在这中间,市政府不用从财政账面上出一分钱,资金全部由青岛国信集团自筹。融资中,青岛国信集团积极利用现代资本市场,2007年发行的我市第一支企业债5亿元,2011年又成功发行我市第二支企业债10亿元,并先后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了6亿元的软贷款、2亿元的技援贷款及5亿元的项目贷款。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胶州湾隧道建设资金融资成本低于市场基准利率超过30%。在招标采购环节,投入力量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编制合理的投标控制价,既保证了质量,又控制了成本。在工程建设环节,通过动态优化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准确调整围岩级别,累计节省投资超过1亿元。经过同口径对比分析,胶州湾隧道投资概算明显低于国内同类工程。 质控创新力保百年品质

    通过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选择了国内最具实力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与隧道的建设。与国内外著名隧道科研和咨询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广泛借鉴先进的隧道施工与管理理念和经验。

    作为设计寿命为100年的重点市政工程,青岛胶州湾隧道的安全质量控制也可圈可点。“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安全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安质部部长齐杰说道。与“小业主,大社会”的管理框架一样,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的安全质量监控也创新性的依赖于多方合作的管理团队。与国内隧道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科学施工,使工程质量从开工到交工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作为我国开工建设的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可以借鉴的安全质量控制经验十分匮乏,安质部门参考国内铁路客运专线及其它隧道技术规范以及18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独立编制了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土建施工 《技术规范》,作为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标准。该规范在许多方面高于现有国家规范的标准,部分已被铁道部正在修编的新规范所采纳。

    针对隧道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多的特点,安质部门通过设立试验段、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形式确立样板工程,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并成立了专业的管理小组对全过程进行监控,目前隧道工程在许多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C50模注混凝土一次浇注100%合格、在全国首次采用C35湿喷高强度混凝土、成功实现多重防腐锚杆的施做、堵水控制效果远远超出设计标准。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齐杰感叹到。参与建设青岛胶州湾隧道的都是隧道施工“国家队”,其员工素质也都是“顶呱呱”,但在胶州湾隧道工程中,这一切的成绩都不算数。因为隧道施工采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技术,使“国家队”的老经验遇上了新问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安质部门对电焊工、喷射工、导管工“大工”进行重新培训,持证上岗。最高峰时,4000名施工人员有2000人持有技术证书。上岗前,施工人员还要经过现场考核,通过后才能投入工作。日常施工中,安质部门还和监理、施工方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隧道的所有工作面进行细致的查看,几个施工组还因为工程不达标被 “踢了出去”。

    严格的质量控制也为胶州湾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安全,4年施工无事故就是最好的表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严格的质量控制为胶州湾隧道带来了完美的成绩单。在6月20日进行的交工验收会上,交工验收委员会认为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合格率为100%,为工程质量打出了99.03分的高分。

    对于胶州湾隧道工程的安全质量控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胶州湾隧道的安全质量监控在广泛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情况下做得非常好,可以保证工程达到设计寿命,而4年施工无事故更是了不起的成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胶州湾隧道项目的建成通车,是青岛百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中国隧道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青岛这只腾飞的大鹏,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展现创新、文化、和谐、开放、宜居的新特色,奔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征程。

    这是一个新的活力引擎。依托它,青岛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蓝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一个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加速形成。

    这是一条新的发展纽带。借助它,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拓展,城乡区域一体发展,老城区新城区交相辉映,一个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新框架将全面形成。

    这是一条新的幸福通道。延续它,城市更加畅通无阻,市民出行更加快捷,一小时经济圈的宜居生活将真正实现。

    这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通过它,世界看到青岛品质、青岛魅力,青岛驶向更加开放、更加美好。(记者 崔武)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大桥交工验收 部分未完成工程年底前完工
下一篇:胶州湾大桥通过交工验收 30日14时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