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青岛胶州湾隧道大桥:创新铸就世界级工程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6-28 06:31:06

    创新铸就世界级工程

    ——写在青岛胶州湾隧道即将开通之际

 

隧道内景观一瞥。(摄影 傅学军 王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钧教授这样评价:“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是一项为民造福、惠泽后代的世界级工程,它的顺利建成标志着我国走出了由隧道大国迈向隧道强国最坚实的一大步,对我国隧道工程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蛟龙潜黄海,天堑变通途。

    2011年6月底,在万众的期盼中,青岛胶州湾隧道就要通车了。这一刻,必将永远铭刻在青岛的城市发展史上。

    咫尺天涯的7.8公里距离,风雨兼程的26年历程,感天动地的1400个昼夜,奋进开拓的870万青岛人,终于实现了执守百年的共同梦想。

    凤凰展翼,腾必九天。从此,“青黄不接”终成历史,东西两岸比翼齐飞,青岛这颗黄海之滨的东方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这是一条充满创新精神的隧道。作为胶州湾两岸的海底大通道,青岛胶州湾隧道的建设突出体现出了一个“新”——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在将青岛引向东西海岸同城一体大格局的同时,青岛胶州湾隧道自己也成就了中国海底隧道的新标杆。 26年光阴唤醒海底蛟龙

    “青岛交通的最大问题就是胶州湾”,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刘太格曾经这样评价胶州湾对青岛交通的影响,“过海交通是否高效,将决定青岛今后的城市发展!”

    “青黄不接”曾是这座城市延续百年的痛楚。

    胶州湾,这片孕育了青岛的母亲湾,在很长的时间内,也是青岛交通的桎梏。“

    作为青岛的内海,胶州湾将青岛一分为二,东西两侧隔海相望却不能兼顾,两岸人民处于同城两地,不相往来的境地,城市的发展饱受影响。1984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海岸建立后,这种状况更加突出。20多年来,尽管西海岸发展日新月异,它却始终难融入青岛主城区,交通不便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破解两岸之间的交通问题,我市先后开通了青黄轮渡和胶州湾高速公路。作用显而易见,伴随着这两条通道的启用,两地交流有很大起色。2010年,轮渡运送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胶州湾高速通行标准车1400多万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年均50多天的浓雾大风气候,时常造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无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黄岛区居民区内出行率为98.5%,位居七区之首,也就是说,黄岛区居民每出行100次,只有不到2次是去区外的,而崂山区区内出行率仅为29%。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大桥交工验收 部分未完成工程年底前完工
下一篇:胶州湾大桥通过交工验收 30日14时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