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公车私用合法化是进步还是倒退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25 10:06:19 半月谈    新闻报料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2月22日在参加“两会”分组讨论时,主动谈起广州公车监管措施。未来,广州市公车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实行分级管理,经批准非公务用车将采取有偿使用措施,试点单位估算,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2月23日《广州日报》)

  公车私用现象是公车领域的顽疾。对此,公车监管制度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致力于消除公车私

用现象,让公车回归其本来的功能定位。而广州市拟开放公车私用,即使并非象征性收费地有偿使用,显然也与公车改革的旨趣背道而驰。

漫画/唐春成

  开放公车私用能否抑制特权福利

  这一举措普遍被公众解读为“开放公车私用”,也就是说公车改革走进了由堵改疏的制度设计路径:公务人员要私用公车可以,但是前提条件是在私用的期间内,使用者必须是有偿使用,类似于公务车辆在公务之余出租给公务人员。无疑,这确实有利于彰显公平,并且作为配套,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还提出了为公车喷涂单位名称和监督电话,方便市民监督公车私用的情况。

  可以说,有了GPS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开放公车私用的制度设计对于公车改革而言,堪称进步举措。但是回归现实,我们不禁担忧:如此苦心孤诣设计出来的公车改革制度,最终会否再次沦为花把势。毕竟,无论是之前的“O”牌还是为公车配备识别标识,抑或是公车集中管理,各地都曾做过尝试,但是公车滥用却还是屡禁不绝。也就是说,无论是标识识别还是GPS,接受公众监督的意愿是好的,但监督的效果委实不容乐观。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优秀干部驻村当书记怎么干得实
下一篇:为什么年轻人普遍热衷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