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本站公告> > 正文

搭起中德友谊的桥梁 传承世界建筑文化的薪火
2017第二届德华论坛圆满成功

来源: 作者: 2017-09-13 09:33:40 字号:A- A+

2017年9月10日-11日,由青岛德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与海青文杰(青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青岛市德国研究会协办,为期两天的“2017第二届德华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恰逢中德建交45周年,本次以“青岛德式建筑:历史与美学”为大主题的论坛,主办方也邀请到了其深度合作单位——德国德累斯顿建筑文化协会前来参加。


主办方青岛德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也对与德国之间含文学、建筑、艺术等形式的多元交流表示了长久的计划和信心。从最初单纯地想促进中德双方城市之间的交流,到文化沟通以及历史史料的保留研究,以及各届论坛和主题活动的举办,德华文化研究中心努力地想把“德华论坛”做成一张青岛的名片,做成中德友谊之间的桥梁。

作为德国东部第二大城市,德累斯顿在德国是“文化的代名词”,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正如青岛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一样,德累斯顿城中也充斥着大量不同时期的如哥特、巴洛克等风格建筑,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城市之一。青岛与德累斯顿之间充满了共同话题,文化交流与合作对增进两城乃至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德华论坛的举办,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中德之间的国际友谊,更是从专业角度,为世界建筑文化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德的在建筑学领域有着极高见地的专家和学者从时代、城市、建筑师、人居等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吸引了数百名业内人士及大众参与。

“过去留下来的东西,会给未来以指向。”

——德国德雷斯顿建筑文化协会主席 Dr.-Ing. Sebastian Storz



Storz先生的分享不仅没有充斥着冷冰冰的晦涩的专业术语,相反却充满了人文情怀的表达。刚开始他便指出了城市化进展对民生的影响,他说,在德国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最终他们找到了人口增长、城市发展、建筑改变之间的平衡。对于建筑这种集艺术美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物体,他更多地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地追寻大房子、大空间,反而是要找到心中的“家乡”,找到自己灵魂的居所。对于青岛留存的这些德式老建筑,他表示除了惊讶,也表示除了赞许,他看到了中国人对待历史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他不止一次地表示:不了解历史,便无法掌控未来。过去所留存的那些美好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一种考究的美,更对人类的未来有着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指导意义。


“老房子做成艺术工作室,外面再多开几间酒吧。”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飞鹏



从徐教授身上很容易看到那种一心研究学术的铮铮之气。在多元的话题讨论中,徐教授选择了“1897-1914年间的青岛华人社区与建筑”这一方向,更多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会更关注青岛的“德式建筑”、“万国建筑”,但徐教授带着那种学者的“悲天悯人”和“实事求是”,从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区域环境等方面非常深入地谈了当时的华人社会的组成和状态。对于青岛本土建筑——里院,做出了非常透彻的解读。尤为可贵的是,他虽然关注这些、爱这些建筑,却也不一味迂腐地赞誉,反而能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形态的变化指出里院其实并不再适合现代青岛城市的居住需要。他也同时为那些有历史意义的里院建筑指出了留存和使用建议,言辞之间不难发现他对与建筑、城市、历史的热爱和关注。


徐教授的分享获得了极为热烈的反响,现场的讨论氛围一度十分火热,让本来计划下午五时十五分结束的会议,一直延长了将近两个小时。


“人类在探索和通往文明之路上,中西方有着惊人的相似。”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许剑峰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建筑,总是朝向南方或东方,这其中与最初的“天文崇拜”有什么样的关系?从最初的中国古代的“立竿测影”到古埃及的“四方碑”,到希腊神庙到大教堂,许教授从天体与建筑的角度,为我们揭开了建筑学的另一种魅力面纱。人类对天文学的研究以及与建筑之间的应用,不仅让建筑的使用性更强,也为其增添了流传千古的美丽。


“上海的近代建筑就像一本浓缩的建筑历史教科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



前来与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先生,也为本次论坛做了压轴性的学术分享。年近八旬的他充满了对建筑学术的热爱和敬畏,看起来非常有儒雅风范,在演讲及讨论的过程中,他怀着热情坚持站着为大家讲述。郑院士不仅对近代建筑史颇有研究,为大家带来了近代上海及青岛的德国建筑师及其所留存作品,而且他的德文和英文都非常流利,与受邀前来的德国专业友人形成了极为投机的互动。他渊博的学识和此次对上海近代德式建筑的轨迹分享,也让从德国而来的专家深感震惊。


“每一座城市,城市中的每一件藏品,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意义。”

——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专家 Gerrit Menzel



与德累斯顿建筑文化协会主席一同前来的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的顾问Gerrit Menzel也表示:本次建筑论坛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印象。汉堡的老城区也充满了许多具有历史时代感的建筑,建筑作为一种永恒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标本。聊到青岛与汉堡这两座城市的相似性和渊源,他很平静地说,其实他并不喜欢拿两种事物或城市去比较,因为每一个城市的“藏品”都有它自己的意义。本次论坛对于推动世界建筑文化的传承性和研究性在他看来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他也对中国元素的建筑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也表示,会一直关注德华文化研究中心的后期活动。

此次第二届德华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夯实了德华文化研究中心在国际文化研究、交流、传播领域的步伐,完善搭建中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不断加深中德之间的友谊。德华文化研究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会举办更多的世界性文化交流活动,为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和传承付诸更多努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