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漂大学生求职率碰壁 快餐店打工刷盘子(图)

来源:青岛晚报-- 2011-01-13 15:54:40 字号:TT

    看看坐在眼前的面试官,李伟红摸了摸包里放着的十几份简历,琢磨了几分钟后转身离开,一脸失落。对于她来说,回家前自己最重要的事便是找份新工作,让家人安心,爱好音乐的她,用流行歌来形容自己在青的打拼历程。

    “我的双手布满了茧和伤口,这个城市依旧不属于我” ——郁可唯《回家》

    一楼大厅的八根柱子上都贴满了招聘信息,李伟红拿着纸和笔,一根一根柱子地转。“新华锦集团招聘物流操作员,专科以上,从事相关专业的优先。”李伟红将这条信息工整地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又转到第二根。一根一根柱子转下来,李伟红的本子上已经罗列了七八条招聘信息。由于是周三,招聘的人不是很多,李伟红转了一圈,没找到本子上记录的单位面试人员,她决定先回家电话联系一下。

    九点进入招聘会,十点离开,来去匆匆的一个小时让李伟红从希望变成失望,可是每次离开时她又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至少我来了,我还在找机会。 ”

    李伟红在城阳新港报关学校上了四年学,专业是国际贸易,去年7月毕业后她决定留在青岛找工作。刚毕业时她曾经在一家位于胶州的体育用品商店做统计工作,但没做多久就提出辞职,原因是专业不对口。 9月份她又在青岛一家快餐店打工,一直到现在。不过就在上个星期,李伟红已经决定辞职,所以才利用一周仅有的休息日到招聘会找工作。 “不过可惜一份简历也没投出去。 ”

    李伟红的简历很简单,一张A4的纸她只用了三分之二,她将“实践与实习经验”放在了最后面,两行简单的介绍就是她从大学迈向社会唯一的经历,这也是让她有些不自信的地方。但是在“个性特点”中,李伟红写着“抗压能力强,自信热情,能吃苦耐劳。 ”收起这张简单的简历,李伟红没有表情。她坐上公交车去台东,公交车沿着香港路不急不慢地开着,李伟红让记者帮她沿路介绍景点,虽然在青岛上了四年大学,但是几乎没有去过海边。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赵传《我是一只小小鸟》

    李伟红住在沾化路,在台东上班,每天出门后她都会步行到单位。 “既减肥又省钱。 ”她告诉记者,刚来青岛的时候没有住的地方,只能租床位,每个月300元不用交水电费,但是六七个挤在一个小房间让李伟红实在难以接受。现在她和姐姐租住了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这对她来说可以用“幸福”来形容了。

    李伟红在台东步行街一家快餐店打工,上下班时间不固定,每个小时都有不同的人上班下班,每天工作的时间也由自己决定。快餐店规定,每小时工资为8元,多数人会干4至5个小时,但李伟红经常白班连着夜班。忙了一个月,月底拿到1100元的工资,交了房租、水电费后,扣去每天的伙食费,已是囊中羞涩。

    “我已经决定辞职了,做完这个星期后,我就会离开了。”李伟红说。半年间她已经换了两份工作,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三份工作,李伟红仍然很迷茫。

    “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相信,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 范玮琪《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简单吃了午饭,李伟红又一次拿出记录招聘信息的本子,不过这次她翻到了另外一页,上面写着“1月23日、2月24日、25日,主会场,四方人力资源市场;1月17日,应届生就业洽谈会”,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张纸。她说这是自己和朋友一起总结的。说到朋友时,刚刚还凝重的脸变得轻松许多,她说,现在这个工作唯一让她放不下的便是店里的朋友们。当朋友们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时候,李伟红都答应得很爽快,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多,也成为李伟红在青岛放不下的一股力量。“城市不属于我,但是我却认识了属于我的朋友,值了。”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周杰伦《蜗牛》

    下午回家之前,李伟红还有一个地方必须去——菜市场。为了找到便宜的蔬菜,李伟红都要转两三个市场才能回家。也许是转得多了,哪里西红柿便宜,哪里黄瓜新鲜,她都一清二楚。为了买到便宜的鸡蛋,她有时还一大清早起床去排队。

    为了省钱,除了简单的早餐外,李伟红的午餐和晚餐都是自己做,这样每天花在三餐上的钱仅为10元。

    在长春路和沾化路的交界有两处拆迁房正在施工,拆迁房中间夹着的便是李伟红住的居民楼,楼里都是团结户。李伟红住在五楼,家里共有两间屋,她和姐姐住一间,房东夫妻住在另一间,洗手间、厨房共用。由于没有阳台,屋中间横着的一根细绳承担了晾晒衣服的功能。正在记者打量屋子的时候,屋顶突然掉下来一块墙皮,正是这样只有十平米的小屋每月要花掉姐妹俩700元的房租。

    “和我一起,拼命地追,不在乎疲惫,我想要这一种幸福” ——丁薇《想要这一种幸福》

    在青岛,李伟红最熟悉的地方除了台东之外,还有浮山所附近。李伟红的男朋友张海洋就在浮山所附近的一家超市工作,而李伟红经常做好了晚餐给张海洋送去。前几天张海洋刚加班熬了三个通宵,没有好好休息和吃饭,所以下午李伟红早早回家,拿出前几天买的土豆准备给男友做顿好饭。 “我会做白菜、茄子、西红柿、豆芽……我做的他都喜欢吃。”正说着屋外有人敲门。“李伟红在吗?麻烦开门。”“我男朋友来了。”边说着李伟红跑到大门口,给男友开门。 “冻坏了吧,快进来暖和暖和。 ”

    张海洋是泰安人,和李伟红在同校毕业。张海洋和李伟红一样,也在台东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不过他的房子比李伟红的更小,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住了三个人。“一进门就是床,想在屋里走路你要斜着身体才行。”张海洋现在已经正式和超市签合同,上个月他拿到了998.39元的工资。临近年关,两人比以前更加省吃俭用,他们准备存点钱过年回家给家人带点海鲜和啤酒。

    两人的家庭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但他们都不想依靠父母。当了“青漂”他们更加明白,他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在青岛找个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挣一两千元,然后争取在青岛落地生根,买房成家。不过他们的愿望并不被家人看好,每次回家探亲两人的家长都劝他们回家工作,但都被他们拒绝了。“我们想趁着年轻,一起拼一次。 ”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