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打击酒后驾驶常态化机制 防治酒后驾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市公安机关大胆借鉴治理酒驾成功国家的一些经验,坚持执法和教育常态化。 自2008年以来,本市公安交警部门不断强化对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对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实施“零容忍、高压线”,坚持依法严格从快处罚,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一律从重处罚。同时,交警支队对醉酒驾驶人的拘留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大队,事故处实行24小时听班,保证酒后血液检验正常进行,指挥中心每晚确定专人收集情况信息,及时与全市驾驶员信息库进行比对,发现酒后驾车违法驾驶人立即通知驾管部门对其“锁档”。 为确保我市治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取得长久的实效,公安机关在不断强化处罚手段的同时,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多管齐下,建立单位内部人员酒后驾驶责任追究制度,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与单位、个人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对酒后驾驶的违法人,坚持举办交通安全学习班,组织酒后驾驶违法人学习交通安全法规、观看宣传教育片、走访交通事故受害人和交通肇事罪服刑人员。此外,针对辖区交通事故特点,各级交警部门还分别组织开展了区域性酒后驾驶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整治行动中,建立监督、举报、奖励制度和为举报人保密制度。 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整治酒后驾车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树立长效管理理念,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是交管部门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工作措施,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组织民警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开展教育,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争取支持配合,使全体驾驶员自觉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切实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都要受到行政处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年5月31日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GB19522-2004),为公安交管部门依法认定酒后驾车这一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依据。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2.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3.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记6分;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记12分。 日本 酒后驾车实行“连坐” 日本《道路交通法》对酒后驾车做出了严格规定,除对酒后驾车者本人严加惩处外,还对提供酒水、车辆以及同乘人员实施处罚。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任何人不许酒后驾车;严禁为酒后驾驶员或者是疑似酒后的驾驶员提供车辆;任何人不得为即将驾车的司机供酒、劝酒;不得乘坐酒后驾驶员驾驶的车辆,违者严惩不贷。 在日本,酒后驾车分为“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其中“饮酒驾车”分轻重两级,每毫升呼气中含酒精量在0.15至0.25毫克的属于轻度饮酒驾车,0.25毫克以上的属于重度。对于醉酒驾车,日本法律并无准确数值规定,由执法人员根据驾驶员饮酒后的表现,例如是否能够正常驾驶、是否站立不稳、是否能走直线等做出相应判断。 根据日本《道路交通法》规定,对于醉酒驾车者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以下罚款,并当场吊销驾照,3年内不核发驾照;饮酒驾车者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对于醉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也要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对饮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则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以下罚款。该法还规定,醉酒驾车造成人员死亡的驾驶员将被当场吊销驾照,且10年内不核发驾照;对于拒绝吹气检查的,将被处以3个月以下拘留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 芬兰 处理酒驾“贫富有别” 芬兰警方对酒后驾车的处理遵循这样的原则:既“一视同仁”又“贫富有别”。在芬兰,每年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有28%是酒后驾车造成的,其中70%的肇事者属于严重酗酒。 芬兰刑事法规定,如果机动车辆驾驶者每毫升呼气中酒精含量达到0.22毫克,即为酒后驾车,当事人将面临罚款或长达6个月的监禁;如果含量达到0.53毫克,则为严重酗酒,当事人将被处以至少相当其60天工资收入的罚款,或长达两年的监禁。此外,有关当局还有权扣留或吊销驾驶执照,酒后驾车者被禁止开车的时间最长可达5年。若驾驶者酒后驾车肇事,造成他人伤亡的,将被判处3年或3年以下监禁。 芬兰警方查处的酒后驾车案件中多数适用罚款这一处罚方式,并一向遵循“一视同仁”又“贫富有别”的原则。也就是说,一方面,无论当事人身份如何,都必须依法接受处罚;另一方面,交通违章罚款数额是依据个人收入确定的。除了罚款之外,芬兰酒后驾车者付出的其他代价也十分高昂。如果发生撞车事故,酒后驾车肇事者不仅需要向对方以及同车乘客进行赔偿,而且本人将无权获得相关的交通或汽车保险赔偿金,同时还必须支付整个事故调查以及司法过程所需的费用。另外,如果将自己的汽车交由醉酒者驾驶,汽车所有者同样将面临罚款甚至为期1年的监禁。 韩国 修改法规治理酒后驾车 韩国于今年4月1日对《道路交通法》中有关“禁止酒后驾车”的条文重新进行修订,其主要内容是,从今年10月起,将提高刑罚处罚力度,把原来的“饮酒驾驶及拒绝酒精检测”处罚规定由此前的两年以下徒刑和500万韩元罚金,提高至3年以下徒刑或1000万韩元以下罚金。且新增加了醉酒驾驶车辆罪和拒绝酒精检测罪两项罪名。 美国 车中有酒瓶都“危险” 美国的交通法规明文规定,驾车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0.08%即为非法。美国法律对醉酒驾车的判定极为严厉,有“空酒瓶”和“瓶起子”的标准。其意思是说,如果在车内发现有酒瓶子,哪怕是个空酒瓶或者是开酒瓶用的起子,警察都可判定驾车者为酒后驾车。 |
上一篇:国产9款日韩系好开且省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