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经常看见放学的孩子们帮人推车的情景,这让我想起少年时拉纤绳的经历。 1954年,13岁的我考取了青岛一中。那时,家中四口人只靠母亲给人当佣人维持生活。我们姊妹三人都在上学,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萌发了要和其他穷孩子一样去拉纤绳(拉沿)
的念头。 我找了一根结实的绳子,系上一个S形的铁钩,每天在一个地点的下坡等着,来了地排车,就热情地走向拉车人,他同意了,就急忙挂上钩,弓着腰,使劲地拉起来。拉上坡一次就能挣个一角二角的,一天下来能赚一元多钱。那时的一元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日工资。一个假期下来我能挣40多元钱。这不但解决了我的学习用品,也帮助家中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不少困难。 现在,人拉地排车的情景基本上消失了,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虽然我们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但艰苦的岁月让人难忘,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