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青岛制造

70年蝶变 书写制造业传奇

2019-09-12    青岛早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制造业突飞猛进的70年。作为鼎鼎大名而又低调内敛的青岛卷烟厂,70年来,这家国企身上都留下了哪些制造业的烙印呢?近日,记者来到这家企业,探寻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青岛制造业的演进与变化。

1953年更名为国营青岛卷烟厂,图为青岛卷烟厂孟庄路7号厂区大门。

1978年,青岛卷烟厂滤嘴车间。

1995年更名为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卷烟厂,图为办公大楼。

企业今年恰好100岁

刘学光,青岛卷烟厂名副其实的“老人”,新中国成立前,其外公就在该厂工作,母亲亦然,到1975年,刚满17周岁的他正式迈进这家工厂的大门,直到几年前退休。刘学光这辈子与青岛卷烟厂结下了不解之缘,跟记者聊起工厂的历史变迁自然也是如数家珍。

“工厂的前身是‘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于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刘学光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1919年,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商河路大港车站对面设驻青岛办事处,承转海陆运输烟叶任务。到1923年,办事处在原址购买了5亩地,建了一幢临时工房,由澳大利亚运来13台卷烟机,招收工人300名。同年底,在青岛市孟庄路、下洼路、埕口路一带,租地建设新厂。

从5亩地发展到546亩

据刘学光介绍,早在1936年,其母亲就已经在卷烟厂工作,解放后继续在厂里工作,而自己,也算是在厂里长大的孩子。“新中国成立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工人热烈的欢呼声中缓缓升起。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卷烟厂,工人成为工厂真正的主人,我母亲就见证了这光辉的时刻。”刘学光笑道。

“现在的工厂不一样啦,2006年,青岛卷烟厂进行技改,由市北区迁至崂山区,从最初的区区5亩地,到如今仅仅株洲路园区就546亩,从孟庄路到株洲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们的国家在发展,企业同样在蝶变。”刘学光告诉记者,从刚刚进厂时稚气未脱的青葱少年,到如今业已花甲之年,自己同样感受到了工厂蝶变、国家富强的获得感。

创造江北首个“100万箱产能”

厂区的变迁、面积的扩容,仅仅是青岛卷烟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基础层面的变化。要看这家国企蝶变的核心元素,自然应将着眼点放在生产模式上。“最初的时候,工人们都需要人工分拣,通过人工压实后才能通过设备切丝,如今这些都已经全自动化啦!”刘学光说,70年蝶变,生产工艺的改进是企业生产不容小觑的一环。

刘学光表示,自己进厂工作之前,当时的设备一分钟只能生产60-80包香烟,1976年以后,伴随设备迭代,产能就达到了每分钟100-120包,1992年产能再次增加到每小时300包以上。2012年,卷烟厂引进的最新设备已经能达到每分钟800包香烟,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使得这个最初每天只能生产50箱左右香烟、一年不过2万箱的厂子,2007年成为江北第一家年产量突破100万箱的卷烟厂。2018年,青岛卷烟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11.37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税金72.90亿元,同比增长5.6%。

上世纪80年代青岛卷烟厂一车间切尖机。

上世纪80年代青岛卷烟厂生产场景。

1992年青岛卷烟厂制丝车间现场。

1992年青岛卷烟厂卷烟车间MR9-5卷接机。

1992年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生产现场。

2006年更名为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岛卷烟厂,图为办公大楼。

传承

摸索学习练就本领传授技艺带出高徒 

“设备迭代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这些年来,从最初学习最基本的机械知识,到后来逐渐接触自动化设备,学习电气知识、物理知识,我也在不断丰富自己。”刘学光告诉记者,作为厂里的维修技师,自己的技术一部分得自书本,还有很大一部分则得自实践。他笑称,自己的技术,算是拆出来的。“刚进厂时,跟着师傅学了仅仅几个月,师傅就被调到了别的岗位,那时的我,还仅仅学会一些皮毛,这一身的经验,都是在随后的岁月中‘拆’出来的。”刘学光说,设备的不断迭代升级,作为维修技师,经常会遇到一些设备故障,如果从厂家找人维修,不但开销大,关键还会耽误生产。 

有一次,一台新设备出了故障,轴承抱死,没办法转动了,大家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因为上面有很多联动部件,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更大影响。为此,刘学光查阅了大量资料,就在厂里打算联系意大利公司到青岛维修时,他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既然不能从外部拆解设备,我们就只能另辟蹊径,安排人工进到设备里面,从内部着手维修,节约了大量时间,还没有耽误工厂生产。”刘学光说。 

作为国家烟草系统考评员和国家裁判员,刘学光在获得相关行业发展知识和先进理念的同时,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也开始发生变化。通过开展导师带徒以及各类培训等多种方式,刘学光慢慢将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他有针对性地对徒弟进行授课,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感悟全部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我靠着企业吃饭、生存,我就盼着企业好。所以,尽自己能力助企业发展一臂之力,何乐而不为?”刘学光直白的言语里透着最朴素的感情,在刘学光的培养下,工厂新一代技术骨干王彬、刘明春等人脱颖而出。 

多年来,王彬先后获得“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工匠”等荣誉称号。 

与王彬情况相似,2016年,扎根机台20余年的刘明春破茧成蝶,拥抱了自己的冠军梦——不仅夺得第十四届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合和杯”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GDX1机型第一名,还捧回了总成绩第一名的桂冠。 

本版撰稿记者 衣涛 实习生 王秋颖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