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崂山王哥庄馒头,登上人民日报副刊

2023-01-21 11:25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人民日报2023年1月21日 8版

浓浓年味 美食飘香

王哥庄馒头。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供图

红红火火蒸馒头

王  溱

“李婶,泡上引子发好面,咱们做大馒头喽!”

“张叔,蒸馒头就看你的了。风力要足,火苗要旺!”

逼仄的大杂院里,一声声呼喊声响起,全院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随后李婶忙着找出面盆,把发面引子泡开;王大娘把一堆“卡子”洗了又洗,擦了又擦;张叔把炉灶用柴火点燃,然后“呼哒呼哒”拉起风箱,火苗一阵阵窜出炉膛,把厨房映得通红。不一会儿,热腾腾的蒸汽从开着的窗户飘出,风箱“呼哒呼哒”响得更欢了。

过年蒸馒头,是迎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家乡青岛,过去逢年过节祭祀先人,馒头必在其列,可见馒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今,馒头虽已成为平常之物,但寓意依旧深远。做馒头要“发面”,要“火蒸”,与“发家”“蒸蒸日上”等谐音美词相关联,也是人们新年愿景的一种表达。所以,尽管当下食物极为丰富,购买也十分方便,许多人还是保留着过年蒸馒头的习俗。

做馒头少不了“枣饽饽”。把洗净的枣均匀插进白白圆圆的面团上,乍一看就像一座“枣山”。也有的把大枣切成片,枣核去掉,插在馒头上,呈鱼鳞状,像一只肥胖的“枣鱼”,又像一只长满硬刺的“刺猬”。坊间对红枣的解读多按谐音来:鸿运当头,红红火火,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枣饽饽不仅在视觉上好看,而且吃起来香甜,寓意也吉祥。吃了过年的枣饽饽,会迎来一年的好运气。

除了做馒头,蒸“卡子”也是过年不可缺失的面食。“卡子”是一种木刻模具,专门用来制作各种花样面食,人们将用其制作出来的面食也称作“卡子”。“卡子”实际也是馒头的一种,只是式样不同而已。“卡子”模具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卡子”的花纹图案很多,常见的有鱼、桃、莲蓬、蝉、十二生肖等,还有囍字、福字、寿字,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一般过了小年,大院里就会热闹起来。邻里间相互帮忙,有的提供“老引子”,有的指导“发面”,大娘大婶会帮着双职工的人家忙乎;家里有“卡子”的都会贡献出来,一家家“击鼓传花”轮流用。有大铁锅的人家,那些日子甚至到邻家做饭,大铁锅专门让给邻居们蒸馒头。从早到晚,你来我往,东家串西家走,那欢乐、和谐、温馨的气息笼罩着整个大院,让人感到过年的美好。

馒头蒸好后,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半世纪前,普通人家没有冰箱冰柜,过道、走廊这些阴凉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用干净的纱布把馒头、“卡子”包好,外面再包上一层保护层,或者放进缸里、坛子里、纸箱里,放十几天没问题。有的保存得当,出了正月还鲜美如初。

正月里是口福劲爆的日子。就着卤肉、炸鱼和现炒的蔬菜,喝上二两小酒,再吃上个白软的大馒头或“卡子”,那幸福感,简直没得说!

进入21世纪,一些传统的习俗在慢慢改变,但它们的“根”还在,更多地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变得越发令人喜爱。

现在过年,人们可以到超市随心所欲地挑选各式馒头、“卡子”,不用再亲自动手发酵、和面、揉形了。馒头也成了家乡人致富的工具。青岛的王哥庄十几年前就成立了大馒头生产基地,街道办事处负责把好“材料关”“质量关”“信誉关”:酵母统一提供,面粉每年一次招标,既保证了面粉的营养和档次,也鼓励周边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以大馒头为主打产品,同时配以“燕子”“福寿桃”“富贵鱼”“枣花糕”等花样馒头为副品的产业链,让崂山脚下这块土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更让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共同富裕的甜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高清看青岛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