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频道 > 正文

实训感悟 | 公维国:凝聚人才强磁场共识 赋能城市软实力建设

2021-07-15 22:05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7月15日讯 (记者 章凯南)现代服务业的发达和繁荣是一座城市提升发展能级的关键,而以怎样的方式吸引人才则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眼界高低。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浦东四组队员公维国告诉记者,借鉴吸收上海市招才引智有关做法,对加快实现青岛市人才赋能,为青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目标取向尤其吸引眼球,向各类创新主体敞开大门,为探索未来、成就梦想提供更大舞台,着力营造英才汇聚的创新“强磁场”更是体现了上海对吸纳人才的满腔热忱。

人才引进政策有气力。上海市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的人口控制目标,其人口增长空间已经捉襟见肘。可只要提及人才,上海便有使不完地气力。今年,上海市提出凡在沪工作稳定,专业与岗位相符,能在本单位工作五年以上,符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等五个条件之一的可直接落户。《意见》将实施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打响“海聚英才”品牌,建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努力践行人才引进来、落得下、留得住的真挚承诺,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成为赋能城市软实力的吸金石。

人才激励机制有魄力。上海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诠释就是没有“主演”与“看客”之分,每所高校都是参与者、践行者,都能实现“各美其美”的理想。坚持把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连续多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启动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激励计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让驻足上海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激励计划对个人学业起到推动作用,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意见》明确,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梯队扶持力度,提升上海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成为青年人的向往之地。

人才培养提升有动力。作为最具创新型城市,上海市围绕“双招双引”目标,主动转变打法,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通过“以赛引才”“以赛选才”“以赛聚才”“以赛招商”形式,助力青年才俊创业驶入快车道。人才和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既关注企业发展,又关注人才发现,支持人才引进和扶持,释放上海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积极信号。上海将持续坚持创新不问“出身”,建立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城市处处涌动创新创业激情。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功以才成。他向记者表示,今天的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望人才、更需集聚人才,更能成就人才。要借鉴上海经验,树牢人才也是生产力理念,凝聚人才就是“强磁场”共识,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具体要如何实施?他认为:

一是搭建人才集聚发展平台。发挥“青才·实训营”聚才吸才平台优势,在推动筹备“青才·实训营”走进上海活动行同时,借助外脑力量,聘请上海胧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或团体为青岛城市发展战略人才引进“合伙人”。以上海高校推介为起点,通过招聘会、推介会等形势,适时向各级高校在校学生全面宣传推介青岛,并逐步面向全国“双一流”等知名高校延展,营造青岛集聚人才、善纳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是培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创新创业激励工程,完善以企业和高校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机制,深入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建设,支持胶州打造上合人才港。以阳光学院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区为例,挖掘驻青高校或独角兽企业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发挥高校人才、知识、科技资源优势,推进专业实践与产业定位相衔接,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

三是实施留才育才强基工程。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因,实施留住人才与招引人才并重显得尤其重要。因此,要强化支持半岛国际人才公园、人才公寓等基础工程建设,提供配套政策支持,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让各类人才安心做事、用心成事,更好助力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