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2019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事迹简介

2019-12-05 10:43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2月5日讯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道德典型,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市文明委决定组织开展

2019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经各区市、各单位和市内媒体初评申报,全市共推荐候选人193名(含9个团队)。根据评选标准,按照优中选优原则,经资格审查、评委会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36名。其中正式候选个人34名(编号01-34),正式候选团队2个(编号35-36),排名不分先后。

根据评选规则和要求,36名正式候选人名单及事迹简介于12月5日起予以集中宣传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事迹有异议,请于2019年12月11日24时前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反映意见请发电子邮箱:wenmingshimin2014@163.com;传真:0532-85912881。

2019年度感动青岛正式候选人事迹材料简介

【助人为乐】

编号01杨萍 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主任

事迹概述:杨萍自学服装设计,在轮椅上开启了创业之路,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在拥有了服装研发中心和服装厂后,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训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及大学生共166名,其就业率达到90%,涌现出高级服装制版师、样衣技师86名。杨萍在青岛市残疾人企业家协会履职的同时,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帮扶协会会员稳步发展。近三年来,杨萍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号召,她依托服装技术优势,积极帮扶省内二十多家福利企业,带动肢体、聋哑残疾人稳定就业,在她的帮助下,1000多名残疾人实现精准扶贫,继而自食其力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2014年3月,杨萍成立了青岛市针对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就业中心,为心智障碍者的就业服务趟出了新路,创新了经验。助其自立,解放家长,中心以“在康复中就业,在就业中康复”为使命,为残障人士搭建一个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就业创收、社会交往、价值实现的综合性平台。

2016年8月,中国残联张海迪主席在青岛市残疾人三创成果会上对杨萍的残疾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8年9月,同沐阳光通过社会企业认证,荣获山东省第一家“中国好社企”荣誉称号。同年11月,杨萍接受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三月风》专访,作为改革开放见证的四十人之一,荣登《40年40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专刊。

编号02张启栋 交运集团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温馨校车驾驶员

事迹概述:自2006年开始,张启栋13年如一日抚养照顾3名孤残儿童成长,把三名寄养儿童当作亲骨肉一样来照看,投入了全部的感情与精力,用爱心为他们营造了“温馨之家”。

2006年1月,张启栋与妻子顺利通过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的审核,刚刚6个多月的乐杭成为寄养在张启栋家的第一个孩子。小乐杭是一名早产脑瘫儿,身体各方面都发育迟缓,需要倍加细致的呵护,而当时,张启栋夫妇共同经营着一辆胶州至里岔的个体小公共,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无法照看好小乐杭。考虑再三,妻子放弃了工作,在家全身心照看孩子。2008年12月,1岁多的艾艾和4岁的小卫也来到张启栋家。艾艾患有唐氏综合征,而小卫则是一名自闭症盲童。面对三个生活不能自理、不会表达情绪的孤残儿童,张启栋夫妇俩耐下心来,一口一口喂饭,一次次提醒大小便,一遍遍教生活技能……现在,孩子们会简单的问候,能自己吃饭、如厕、穿衣。2012年,张启栋成为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的一名校车驾驶员,公司得知张启栋家寄养了三名孤残儿童之后,“向日葵”志愿者们就经常来家里看望三个孩子。夫妇俩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寄养儿童,让他们收获了快乐的童年,感受了人间的美好。

编号03徐杰 青岛情牵雪域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志愿者

事迹概述:“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我的公益在报纸上;你没有看到我时,我和我的公益在路上。”这是对徐杰公益之路的真实写照。2011年,徐杰因为一个求助电话走上了公益的道路,那年秋天,即墨刚学会走路的男童小亮亮不小心碰倒了灶台上的暖瓶,脖子被严重烫伤连头都抬不起来。徐杰帮忙联系医院救治,募捐了十几万元善款,帮孩子完成了四次手术,孩子终于能抬起头来了。

这些年来,类似的社会救助徐杰已数不清做过多少,他带着善良的心与受助的人同笑,与落难的人同哭,仅在社会救助领域已为弱势群体募集救助款超过100万元,让数百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持续开展社会救助的同时,徐杰的公益道路一步步拓宽。2014年,他成为情牵雪域公益慈善中心一名志愿者,把社会各界的爱心源源不断送到雪域高原贫困儿童手中,5年来,他和团队成员已捐助输送超过800万元的爱心物资和善款。

徐杰总结出了公益“四季歌”,将常年开展的公益活动分门别类,目前已策划执行的大型公益活动超过100场次,带动投入数百万元公益金。他还建立了大爱青岛公益群,汇集了上百个公益团队,集合爱心力量共同帮助他人。徐杰既传递着他人的爱心,也流淌着自己的善意,他一直行走在传递社会正能量、传递人间真情的路上。徐杰获评山东好人、青岛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见义勇为】

编号04王跃熙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韩合作)152班班长

事迹概述:2018年11月12日上午,王跃熙因手腕旧伤复发外出买药,路上听到有人四处呼救,王跃熙赶紧上前询问,得知一名热力管道维修师傅昏倒在热力井里了,他不顾手伤,二话不说当场跳到深达2.5米的井内,一场生死营救在狭小的热力井内随即展开。连续四次营救无果,王跃熙浑身沾满淤泥,双脚冻僵在冰冷的污水中,他用全身的力气托起昏倒的维修工人。随后110民警赶到了现场,将救援绳抛给已经在冰冷污水中抱举维修师傅6分钟的王跃熙,在一名民警和两名协警的协助下,最终历时7分钟救出了维修师傅。事后,王跃熙并没有把救人的事情告诉任何人,直至被救者家属打来感谢电话,舍友询问后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王跃熙英勇救人的事迹被同学广泛传颂,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专门成立ME基金表彰他见义勇为的事迹。获得奖励的王跃熙把奖金捐给学院帮助到困难同学。这份“没有发出的奖金”最终带着王跃熙的事迹,用于资助学院20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见义勇为的王跃熙,2019年3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山东好人之星、青岛市文明市民。

编号05杨以春、侯嘉斌 西海岸新区新都电子有限公司职工、西海岸新区北船重工有限公司职工(两人同一事迹、共用一个名额)

事迹概述:三闯火海勇救4岁孩童和3名成人。2018年4月4日晚6点左右,家住灵山卫船厂新村的杨以春看到4号楼3楼一窗户冒出浓浓黑烟,他一边让妻子报警,一边到警卫室拿起灭火器冲上3楼。住户家大门紧锁,但浓烟从门缝直往外冒,还传出孩子哭喊声,他踹门无果后,果断拿起灭火器砸开门,在滚滚浓烟中找到孩子。此时,刚下班回家的侯嘉斌也闻讯赶来,两人将孩子送到安全区域后,又再度冲进火海。火势蔓延,烟雾呛得喘不上气,再加上小区停水,任凭两人用灭火器四处喷,也无济于事。他们再次跑到楼下把衣服用水浸湿系在脸上,又冲上去。楼道里浓烟密布,为不让火灾危及邻居,他们在浓烟里挨家挨户敲门,当看到火灾对面住户有三人被浓烟堵住出不了门时,他俩果断把捂脸的湿毛巾捂在三人口鼻上救下楼。

就这样,杨以春、侯嘉斌吸着浓烟、忍着火烤折腾了几个来回,直到消防人员赶到把火灾扑灭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现场。

编号06侯方敏 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黄岛分公司校车驾驶员

事迹概述:火海中扛出俩煤气罐。2018年11月20日下午3点50分左右,西海岸新区淮河路附近一户农村家庭院内突然起火。驾车路过现场的校车驾驶员侯方敏看到火情后,让照管员照顾好车上的孩子们,自己立即打电话报警,然后从车上拎起两个灭火器冲往现场。

由于火势太大,不一会儿两个灭火器就用完了,现场火焰仍蹿起来有四五米高。看到院子里还停放着拖拉机、面包车,侯方敏当机立断,与闻讯而来参与救火的其他人员一起,先将院子里停放的拖拉机推了出去,接着又返回独自将面包车开出了院子。正在那时,忽然有人大喊:“院子里还有两个煤气罐!”侯方敏闻罢,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毫不犹豫地再次冲进院子,从大火中将两个煤气罐抢了出来,迅速搬至远离人群的位置。侯方敏的脸和手被大火烤得通红,头发眉毛都有些蜷曲了。

大火在消防车赶到后很快被扑灭,消防官兵称赞侯方敏:“院子旁边就是村庄,一旦汽油和液化气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诚实守信】

编号07白泽喜 即墨区环秀街道塔元村村民

事迹概述:一朝师恩铭记于心,终生守候视若己亲。1985年,白泽喜以优异的成绩被即墨二中录取并成为了首批音乐特长生。由于白泽喜的父母均在家务农,家里的经济状况比较拮据,即使白泽喜在学校省吃俭用但也时常填不饱肚子。偶然间周老师得知了白泽喜的窘况,于是经常借家中需要帮忙请他来干点小活儿,留他在家吃饭改善伙食。一来二去,白泽喜成了周老师家的常客,白泽喜也对老师和师母充满了感激。1997年,周老师因病去世,弥留之际,白泽喜郑重的向老师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师母和周老师的女儿。从那时起,每当母女二人需要自己的时候,白泽喜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她们身边帮助她们解决遇到的困难。2013年,师母居住的房子旧村改造,女儿早已远嫁,年迈的师母无处可去。在赡养双亲的同时,白泽喜仍将师母接到家中照顾,直到五年后,师母才回到自己的家中居住。后来,师母回迁一人独居,白泽喜更是隔三差五的去看望师母,师母生活不便,白泽喜又托人为师母请了一名陪护,极尽所能把师母照顾好。二十年来,白泽喜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母女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编号08张志勇 青岛交警李沧大队车管分所辅警

事迹概述:3月27日早晨,辅警张志勇提前来到合川路车管分所上班,在单位门口捡到一个沉甸甸的包裹,在原地等待寻找失主未果后,张志勇便报告了分所领导,当他们打开包裹寻找线索时,竟然发现包裹里有十万元巨款、银行卡以及身份证,丢这么多钱,失主肯定很着急!张志勇和分所领导立即查找失主信息。十多分钟后,终于找到失主张先生,他是一位来青创业的河北小伙子,好不容易凑够十万元现款要买车的,因急事离开丢了包裹。核实无误后,张志勇将包裹还给失主,失主张先生看到失而复得的“巨款”后,眼含热泪连声道谢。

张志勇“捡十万巨款火速归还”的新闻被半岛都市报、青岛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以及中国交通频道、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

编号09张建华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记者

事迹概述:谁有深圳这边的朋友,麻烦转给他们,不能辜负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青岛、深圳两地的朋友圈热转这样一条寻人信息。国庆节当晚,青岛市民张建华和家人在深圳看完烟花表演,口渴时想要从路边卖水的孩子那里买水喝。因手机没有网络信号,他用手机拍下卖水孩子的收款二维码,承诺过后把10元买水钱转过去。但到家他才发现,手机拍摄的二维码不清楚,没办法支付买水钱。

张先生将经过发到朋友圈,希望朋友圈中在深圳的朋友能帮他找到这个孩子,实现他对卖水男孩的承诺。这条消息经《青岛早报》官微和公众号推送后,立刻在青岛和深圳两地引发强烈关注,深圳当地媒体也就此展开报道。10月4日,卖水男孩的父亲与张先生取得联系,青岛大叔兑现了自己对孩子支付买水钱的承诺。

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新闻、中国日报等全国媒体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青岛大叔”的诚信故事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10元钱”虽然不多,但他体现了一个人履约践诺、言行一致的美德。除了为诚信的“青岛大叔”点赞,网友们也以“诚信”为话题,展开了讨论。网友们表示,坚持诚信为本、以信取人,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在“青岛大叔”这样的诚信典型感召下,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诚信故事。

编号10徐彩红 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东河套社区居民

事迹概述:2002年,徐彩红的丈夫因病去世。失去了顶梁柱的徐彩红,看着老年丧子的公婆和年幼的女儿们,还有为给丈夫治病,借的一笔笔欠款,悲恸不已,孤独无助之下哭得昏死过去。

丈夫走了,债还是要还的。悲伤过后,面对记在本子上的将近七万元的欠款,一向信守承诺的徐彩红收拾起破碎的心,开始想方设法挣钱还债。七万元,当时都可以在城区买一套房子了,对作为普通农家妇女的徐彩红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要还清谈何容易?“借钱时,因为都知道我平时的为人,大家都慷慨解囊,也没要我打欠条,但我都记在了自己的账本上,更记在了心里,虽然自己是个女人,能力也有限,但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感激,更透着一股倔犟。当时什么活挣钱多,她就去干什么活,脏累都不怕,白天到工地做建筑工,晚上加工工艺品到后半夜。在保证公婆和孩子必要的吃穿外,自己能省就省,好几次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工地上,但她硬是在挂了几个吊瓶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很多人劝她,一个女人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不用急着还钱。有些数额少的,甚至跟她说不用还了。可徐彩红觉得,做人要讲诚信,自己多挣一点,就能早一点把欠别人的还清,看着账本上的欠款越来越少,自己再累,可心里轻松。就这样,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守承诺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六年的奋力拼搏,终于还清了全部欠款。

2016年街道启动社区改造,并不富裕的徐彩红二话不说,第一个签约,为整个社区改造后续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言忠信,行笃敬,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徐彩红选择了迎难而上,用柔弱的肩膀默默将责任与义务挑起,面对账本上一笔笔欠款,徐彩红选择了坚守承诺,用粗糙的双手写下“一诺千金”的誓言。

【敬业奉献】

编号11于乐美 莱西市马连庄镇崔格庄村党支部书记

事迹概述:巾帼支书带领村民圆幸福梦。2008年,于乐美强忍丈夫车祸离世的悲痛接下了马连庄镇崔格庄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从此全身心扑在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奋斗当中。为了村庄稳定发展,她不畏威胁伤害,刚正不阿整风肃纪治“乱”,将老百姓闻之变色的崔格庄发展成为青岛市平安村庄。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她起早贪黑拉资金引技术发展高效农业治“穷”,甜瓜大棚撑起农民致富梦,“药王泉”合作社品牌远近闻名。为了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她四处奔波寻求支持帮扶治“差”,脏乱泥泞的后进村现在路路通畅、绿植遍地,文化广场秧歌闹,支部团结民心齐……十一年艰辛奋斗,于乐美成了村民心目中的“铁娘子”,她有勇有谋、大爱无私,带领村民奔小康;在遭遇丈夫离世、女儿车祸等不幸时,她不忘初心、坚守岗位,村民与她共患难。而今的崔格庄,彻底摆脱了“穷乱差”的面貌,跃居青岛市文明村镇,家家户户甜瓜大棚年年丰收村民腰包鼓心里乐,村干部和群众鱼水情深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铁娘子”于乐美带领崔格庄村民在圆幸福生活梦的道路上拼搏奋进。

编号12吕文强 平度市朝阳中学高级教师

事迹概述:从教42年来,他爱生如子,倾心帮助400余名濒临辍学的特困生完成了学业,资助费用达40多万元,占其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三。他用真诚和耐心,把一个个被认为不可救药的“问题生”转化得品学兼优;让一个个曾被贴上“弱智生”标签的学生,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他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教学成绩优秀,曾作为青岛市政治学科唯一的选手到淄博市举行全省公开课;他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2012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邀请吕文强参加新时期教育问题研讨会并作典型发言。

吕文强先后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标兵”“首届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等30多个青岛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吕文强的教育理念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人、成才、成功!他认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孩子都是一座不可估量的宝藏,对问题学生应该倾注更多爱心和耐心。粗略统计,吕文强老师从教42年来,家访学生上千人(次),足迹踏遍平度的街道村落,如今,陪伴他穿梭的仍是那辆破旧的自行车。

中国梦美丽绽放,吕文强也有自己的教育梦,他的教育梦就是温暖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让每一朵鲜花都能绚丽地绽放!

编号13刘艳 平度市特教中心教师

事迹概述:刘艳是平度市特教中心的一名教师,一直担任班主任,从事语文、唱游律动等学科教学工作。岁月流转,初心不变,从事特教工作26年来,她关爱着折翼的天使,描画出心灵的翅膀。与特殊孩子的朝夕相处中,她的内心变得更加温暖而丰盈。为了帮助聋生学发音、发准音,她毫不介意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嘴唇上、鼻旁、脖子上,让孩子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把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她是“老师妈妈”,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智障学生擦屎擦尿,换洗衣裤;她是“老师勇士”,被一些不能自控的自闭症学生意外伤害,毫不退缩……她坚强乐观,从不说工作中的艰辛与酸涩,为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欣喜。她总说:“多了不起啊,我的小天使又学会了一个字。”“真不简单啊,好孩子会自己系鞋带啦……”

26年,刘艳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伟大的特教事业。她多次被评为平度市教学能手、平度市学科带头人、平度市基本功比武一等奖、平度市优质课一等奖、青岛市优秀班主任、青岛市优质课二等奖;她的家庭荣获“平度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8年,刘艳被评为“平度因你更美好・感动平度”十大人物。

编号14孙一 胶州市实验小学教师

事迹概述:从教18年来,孙一力学笃行、厚德创新,主持创建了胶州市首个机器人创新教育实验室,三次带队走出国门,勇夺法国、美国、俄罗斯机器人国际大赛冠军,探索出“四维共建”的机器人创新教育模式,获多项发明专利,被誉为胶州市科技创新教育的领军人。

大学便自修了网络信息专业的孙一毕业后进入胶州市实验小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数年间,他主持或参与了建设校园网络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直接推动了胶州市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进程,他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和《网络协同备课系统》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孙一老师接到创建胶州市首个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的任务,他探索出了“四维共建”的机器人创新教育模式,三次带队走出国门,勇夺法国、美国、俄罗斯国际赛冠军,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用机器人扭上国际舞台,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孙一老师还积极探索创新,将红色元素融入创客教育课程,创新设计的全国首间“红领巾学党史智慧教室”,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得到省专家的充分肯定,《现代教育》予以刊载。

编号15孙峰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试验检测工程师

事迹概述:孙峰投身轨道交通事业以来,以产业报国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高铁车辆检测试验这一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尽心尽责为高铁车辆这一“大国重器、产业引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领头进行了一次次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设计了“测力轮对计算”“动力学试验数据处理”“动应力试验数据处理”等标准化程序,极大提升试验检测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达到世界同业领先水平。组建牵引制动综合试验团队,通过高精度传感设备、先进检测试验手段、高效精准的数据分析,为高铁等铁路车辆进行检测“诊脉”,排查隐患,确保车辆安全投入运营。

他和团队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了高铁整车制造企业、铁路运营企业等多方的认可,并连续承担青岛地铁2、11、13号线以及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南昌、香港等多个轨道交通试验项目,并走出国门,承接了美国波士顿、美国费城、澳大利亚墨尔本等整车大型综合试验,获得国内外业主高度赞誉,为“中国制造”赢得口碑。

编号16孙志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91999部队维修技师

事迹概述:忠诚履行使命,勇战深潜极限。2010年2月至9月,孙志江

参加了海军“十一五”发展计划中的重点科研项目——模拟480米饱和潜水试验,并在任务中创造了模拟480米饱和潜水及493米巡回潜水的亚洲新记录。

练就过硬本领,争当防救尖兵。为吃透援救“利器”救生钟,该同志刻苦钻研,敢啃硬骨头,终于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专谋备战打仗,善于钻研创新。为了解决潜水员海上训练期间某些项目无法开展的难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Adobe After Effects、CINEMA 4D、solidworks等软件,设计制作多功能可拆卸水下作业(训练)平台,将以往只能在港岸开展的水下堵漏、接供排气管、水下电焊、水下电氧切割等训练科目前移至海上,提高训练质效。

编号17苏里 市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帆船(板)、冲浪队总教练

事迹简介:从少年时代到知命之年,该同志长期从事帆船事业,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用理想信念和职业操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青岛市帆船运动发展默默耕耘。运动员时期,曾获得全运会冠军、全国帆船锦标赛冠军。自1988年执教帆船项目至今,在教练岗位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公正处事、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不断进取,三十年间桃李满天下。2016年,该同志身患重病仍心系工作,手术后不久即重返教练岗位,在2018年第24届省运会帆船帆板项目决赛中,带队劈波斩浪,包揽帆船项目全部的12枚金牌,获得帆板项目9枚金牌中的3枚,金牌数远超省内其他地市,为青岛市帆船运动发展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近年来,他带病坚持工作,在竞技强市攻坚战中积极对标先进,撰写帆船(板)项目发展调研报告,为25届省运会帆船项目构架细致谋划。在开展冲浪这一新兴时尚体育项目过程中,该同志克服空白难题,分别从寻找场地、选拔人员、申请经费入手,将项目发展掣肘逐一破解,为我市加快体育强市、国际时尚城建设步伐贡献了重要力量!

编号18杨苏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心脏中心主任

事迹概述:今年六月下旬,一位曾患有重度心脏病的83岁老人,康复后像婴儿一般拥抱了为他做手术的主刀医生杨苏民。那天,为了表示感谢,老人特地背着自己的古琴,从潍坊老家赶来青岛,在医院的会议室里,为杨苏民医生演奏了一曲《良宵引》。事后,杨苏民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写道:“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做医生的含义,为了什么去担当。”杨苏民从医29载,半生拼搏,攀登心血管外科手术顶峰,给青大附院乃至青岛、山东带来荣耀。2013年起,杨苏民担任青大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整整六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带领团队,在救治患者与死神较量的路上从未放弃。杨苏民把青大附院心外科带到了全国领先行列,2018年12月,他荣获中国心脏外科最高荣誉——中国心血管外科金刀奖。杨苏民是青岛市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人,完成了21例心脏移植手术,2017年完成量位居山东省第1、全国第9,连续3年机器人心脏手术量位居全国第1,开展山东省首例TAVI介入手术,带头成立全国第二个省级医用机器人学会,他带领的青大附院心外科全面进入微创时代。

编号19别立福 生前系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刑侦大队一中队主任科员

事迹概述:别立福爱岗敬业、勇当尖兵,在部队期间多次在全军军事比武竞赛中获得冠军。转业到地方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从基层派出所民警成长为一名优秀刑警,成为反扒擒贼的顶尖高手,先后参与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次,抓获现行盗窃犯罪嫌疑人93名,破获各类案件600余起,被群众誉为“超级警察”。

工作中,别立福总是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去。2019年1月18日,他在执行抓捕任务中,与穷凶极恶持刀拒捕的犯罪嫌疑人殊死搏斗,上臂、肩部、胸部、颈部等7处被丧心病狂的犯罪嫌疑人刺伤,心脏、肺脏被刺中,但仍死死地拖住犯罪嫌疑人,最终因伤势过重倒在血泊中,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47岁。

别立福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9次,荣获“全省公安系统基层标兵”等20多项荣誉称号,曾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别立福牺牲后,被追授评定为烈士、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编号20张丽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学校负责人、二级教师

事迹简介:2015年,张丽以全区第二名成绩通过教师招聘,放弃都市生活的舒适与便利,毅然来到偏远海岛执教,并把自己正在市区某机关幼儿园上中班的孩子接到岛上就读。

尽管岛上条件艰苦,每隔一两周才能出岛和家人团聚一次,但张丽始终坚守初心和教育的神圣,悉心呵护着每一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岛上师资有限,张丽同时教语文、英语、科学等多门课程,查资料、做笔记、修改教案、上课、批改作业、家访……她常常从清晨忙到半夜。同时,还多次策划开展“海岛儿童圆梦直通车”等公益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

今年5月底,怀有二胎身孕的张丽出现了早产先兆,但她依然坚守在教学、管理的第一线,躺在她给学生们买的午休小床上,辅导功课、讲解难题,躺在电瓶车上察看学校暑期维修改造施工情况,安排公益暑托班活动……

张丽的事迹两度登上“学习强国”,多家媒体报道。今年5月,新华社记者蹲点采访,发表了5000多字的长篇通讯《面朝大海静待花开》。

编号21张霞 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事迹简介:“时刻在路上”是她的日常生活状态,为脚下的土地赋予生长的力量是她的使命向往,她就是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张霞。2017年10月,在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将亿亩荒滩变良田,保障粮食安全”愿景的影响下,张霞投身盐碱地治理事业。一年的时间里,美好的愿景驱使她风雨无阻,从江南水乡到白山黑水,从黄土高原到荒漠戈壁,共计行程十几万公里,哪里有盐碱地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只为因地制宜取得最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张霞的带领下,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四维改良法”分别在新疆、陕西、黑龙江、迪拜等地建立了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平台,原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转眼变成了水稻平均亩产量500多公斤的良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实现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为了紧跟“智慧农业促乡村振兴”的政策步伐,满足全球土地数字化和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张霞带领团队蹚开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智慧农业实现盐碱地的数字化改造,同时创造“农田变工厂”的新兴产业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编号22张志勇 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排水分公司驾驶员

事迹简介:自2002年参加排水工作以来,先后在第四排水分公司管线养护、热线接听、泵站维修及汽车驾驶等岗位工作。

勤学好动,善于钻研。为将排水工作做到极致,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相关业务知识,主动利用工区对管辖范围内管线进行摸底调查的机会,走遍了辖区内的每一条路,调查排水管网的水系流向和设施状况,全面掌握了每一条管道的排水性能和管道的相互联系,协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起绘制了四公司排水管网示意图,用最直观的方式标示出管网布局和水系流向,为更好地服务市民留存了资料、积累了经验。

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熟练使用凯撒联合疏通车开展作业,提高大管径拿砂养护的效率,确保排水畅通。十多年来的管网设施养护工作,养成了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甘愿奉献的品格,无论节假日还是平常,只要工作需要,都会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任务。

勇攀高峰,获得殊荣。在2017年全国城镇排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代表青岛市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闯入全国排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竞赛期间,想方设法内引外联,对竞赛使用设备反复测试,与技术团队进行实操磨合,针对实操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管道封堵、导水作业以及排水管道CCTV检查作业开展训练。在全国27支参赛队中取得了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编号23陈德喜 海慈医疗集团骨伤诊疗中心主任

事迹概述:从事骨科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30余年,坚持临床工作一线,业绩突出。诊治住院病人年均520余例,门诊年均6000余例,服务质量优秀,无投诉。曾前往新加坡、德国、美国学习交流,融会贯通,在脊柱、关节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手术治疗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在青岛市和山东省骨伤科学界具有很高的享誉度。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骨伤学会副会长等;是山东省劳动模范,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记三等功;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优秀临床医学专家。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廉洁行医,无私奉献,具有精湛的医术和强烈的责任感,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爱戴。

重视科研研究及学术论文的书写,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获得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科研奖励10余项,主编著作5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所带领的骨伤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青岛市连续五届重点学科;山东省工人先锋号;青岛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诊疗中心。

编号24周慧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事迹概述:远洋科考任务艰巨,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严格考验,更是对统筹调度能力的巨大挑战。而1978年出生的周慧,已经三度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试验研究”联合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在涵盖了物理、生物、生态、化学等多学科的远洋综合科考航次中运筹帷幄。2016年,她随“科学号”考察船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归来,首次以百分百成功率回收我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压力逆式回声仪(PIES)观测阵”。2017年,周慧应央视《开讲啦》栏目邀请,通过由浅入深的故事,向广大观众讲述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进程。周慧作为远洋科考女科学家代表,在蔚蓝海面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编号25宫萍 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保育员

事迹简介:宫萍,曾经是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孤儿中的一员,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身怀残疾的她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敏感的心灵时刻自重自励,靠努力学习2010年考上了大学。深受青岛儿童福利事业的恩泽,一心想回报党和政府对孤儿的关爱的她,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了儿童福利院,一个未婚女孩成为众多孤残儿童的妈妈。为了脑瘫的孩子能够好好地吃一顿饭,为了脑积水的孩子能够减轻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头部压疮,为了气管切开的孩子能够排痰顺畅,她一往无前地去挑战每一个困难,一丝不苟地去做好每一个护理动作。用她的话说,为了孩子,没有“不可能”,只有“我愿意”。

她牢记为人民服务初心,用真心和真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写下了爱岗敬业、为民谋福的华彩盛章,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理念的生动诠释。2019年,她作为青岛市民政局择优选树的6位民政青年典型之一,进机关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开展了12场典型事迹宣讲,直接听众6000多人次。她扎根基层,勇于作为,宣讲中流露出的爱心、奋斗和敬业,传递着催人向上的正能量,赢得在场听众感动的泪水和热烈的掌声。中央、省、市等媒体先后报道典型事迹宣讲情况,网络点击量400多万人次,在全市营造了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氛围,提高了民政部门社会美誉度。

编号26袁绍山 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事迹概述:2016年初,该同志组织研发完成双摄像机视频流自动识别等多项技术,有效防止了发生误扣费和不扣费的情况发生,车牌识别率达到国内最高水平99.997%。并先后获得“公路互联网不停车移动支付客户端及用于客户端的方法”和“三摄像机车牌识别收费系统及车牌精确识别方法”2项国家发明专利、“双摄像机车辆识别系统”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互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1项软件著作权。

2016年12月19日,该同志组织开发完成国内第一个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新型互联网不停车通行系统——“隧e通”,极大提高了隧道的通行效率,有效缓解了收费站的拥堵,累积通行达1000万车次,客户满意度高达97%。该系统在2019年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另外,该同志在胶州湾隧道运营养护工作上,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视隧道安全运行为己任,积极消除隧道运行的各类安全隐患,实现隧道运营“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2015年2月,该同志组织完成3台500KW海水泵房发电机组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满足了在35KV外线全部失电极端情况下海水泵排水供电需要,为隧道的排水安全又增加了一道“保险”。2017年8月,该同志又组织完成青岛端35KV第二电源电缆敷设和送电工作,实现了隧道两端双电源供电,从根本上消除了胶州湾隧道供电安全隐患,为隧道的安全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组织完成了智能交通等多项建设工作,确保上合峰会期间的隧道安全通行,并获得青岛市上合组织峰会服务保障先进个人的称号。

编号27郭磊 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桥吊司机

事迹简介:郭磊,作为一名桥吊司机,先后在山东省港航系统劳动技能竞赛和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第一名。在操作中创出“两快一抢”操作法,该操作法每小时可提高3个自然箱,在公司桥吊司机中推广后,每年可以多装卸10万标准箱,创造利润2000多万元。他自创的“飞箱穿障”岗位绝活获青岛港集团员工岗位绝活一等奖,被青岛港授予“桥吊专家”称号。

在练好操作绝活的同时,郭磊积极创新,自主研发的“集装箱锁垫自动摘除装置”是全球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例无外接动力源集装箱自动摘锁垫装置,该装置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2017年度职工创新资金补助项目获得10万元,荣获中国港口协会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取得国家专利。针对拖车司机无法准确观测到桥吊吊具位置影响装卸效率问题,创新发明桥吊下拖车视频定位系统,取得国家专利。他参与研发集装箱岸边无人智能生产系统,该项目在世界集装箱码头首创,获得中国港口协会2016年科技创新三等奖。在“港口科技”发表了论文“无动力式集装箱锁垫自动摘卸装置”。郭磊不断学习,自学考取了电动港机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资格和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是装卸一线司机中为数不多的双料技能人才。

突出的成绩,让郭磊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齐鲁工匠,青岛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编号28郭成志 青岛亿和海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

事迹概述:2008年,郭成志入职青岛亿和海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11年的时间,郭成志终日与机器打交道,与绳缆共舞,饱含激情地从事着特种绳缆的生产技术工作,他从辍学少年到企业技术骨干,十一年专注一根绳子,使中国的绳缆技术角逐世界行业舞台。

郭成志与团队研发的特种绳缆,先后成功应用于国家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我国第一台无人救生船和AUV智能水下机器人、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国家战略先导海洋科学项目万米深渊级科考、破解世界难题的海洋潜标实时传输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配套特种绳缆,解决了此类绳缆长期依赖进口、价格贵、采购周期长等问题,使我国不再因欧美国家对此类产品技术封锁而受制于人。创下中国绳缆界的四个第一,即中国深度(绳缆可适用于海下8000米的深度)、中国强度(绳缆的强度是同直径钢缆的2-5倍)、中国温度(绳缆在-196度至560度的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中国精度(绳缆表皮与内芯的移滑度为零)。今年,其新参与研发的一种将应用于太空环境的特殊绳缆,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进行的首次大型群伞系统及大载重着陆缓冲系统的空投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深空领域的绳缆空白。为了实现返回舱的垂挂转换功能,为气囊着陆缓冲创造条件,郭成志与研制团队采用新型材料,研制了耐高温、耐磨损的高强度垂挂吊索,其强度达到神舟飞船垂挂吊索的4倍,但重量只有前者的60%左右。

编号29傅杰 生前系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反恐怖大队副大队长

事迹概述:从警33年来,傅杰同志长期奋战在派出所、治安、反恐怖工作第一线,始终牢记人民警察惩恶扬善、守卫平安的忠诚使命,始终坚守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以忠诚的政治品格、强烈的责任担当、顽强的拼搏精神,切实肩负起守护平安、维护正义的职责使命。2018年2月,上合峰会安保任务进入关键阶段,傅杰同志临危受命,调任市北分局反恐大队副大队长,全面主持反恐工作。面对新岗位新任务,他克服反恐大队组建不久、民警少、任务重的困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凭借一股韧劲、一腔热血,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带领民警全面加强反恐防恐基础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暴恐现实危害的底线,为峰会安保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面对“海军节”安保的重大考验,他提前三个月进入战斗状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带领民警连续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在反恐维稳工作第一线,宁肯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4月12日10时许,傅杰同志接到市局反恐支队指令,要求核查一条国家安全局提供的涉恐线索。他立刻组织警力会同市局有关部门全力开展侦查工作,连续奋战近40个小时,身体严重透支。4月14日9时55分,傅杰同志到市局参加会议受领任务时,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光荣殉职,年仅51岁。

编号30管延安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

事迹概述: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专家形容大桥海底沉管的沉放对接难度超过“嫦娥”和“天宫”的对接。一航局二公司负责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施工部分——沉管隧道施工。

用一把扳手,拧了60多万颗螺丝,每一颗都做到了零失误,实现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滴水不漏”。作为中交一航局港珠澳大桥一名深海钳工,全国首批“大国工匠”管延安七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施工一线,见证了这项超级工程的伟大崛起,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这是建设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工作理念,更是管延安的行为准则。作为“大国工匠”,他追求完美和极致,既专业又敬业,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安装的沉管设备,无一次出现问题。沉管舾装作业中,导向杆和导向托架的安装是高精度作业,要求接缝处间隙误差不得超过正负1毫米,管延安在施工汇总坚持做到零缝隙。管延安与沉管安装团队一道克服艰难险阻,圆满完成33节沉管出运安装。从历经96个小时完成首节沉管“深海初吻”,到第十五节沉管“三进三出”最终实现精准对接,每一节沉管的成功安装都饱含了管延安的艰辛付出。

【孝老爱亲】

编号31王秀勤 胶州市胶西镇王家村村民

事迹概述:她是一名普通的村妇,精心照顾身患残疾的小叔子长达40多年,每天为小叔子喂水喂饭,照顾生活起居,毫无怨言,丈夫车祸离世后,她更是独自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不离不弃的深刻含义。

1977年,26岁的王秀勤与同村的王青山结婚。丈夫王青山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老大老二先后因病去世,剩下一个自幼便肢体严重残疾的弟弟王青堂。面对这种情况,婚后的王秀勤把小叔子接到自己家中,像亲弟弟一样精心照顾,从没有因为忙碌或者疏忽让小叔子吃过一顿凉饭菜,穿过一件脏衣服。小叔子大小便失禁,常常弄得衣服、裤子满是尿、屎,可她却毫不嫌弃,帮小叔子一一清洗干净,这一照顾便是40多年。1980年,儿子王玉朋出生了,但是不幸的是患有先天小脑萎缩,并伴随着严重的精神病,一辈子要依靠药物稳定病情。2017年,丈夫王青山遭遇车祸突然离世,留给她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一个瘫痪在床的小叔子和数额巨大的债务。这一厄运无疑像一个霹雳一样,狠狠的砸到了王秀勤的头上。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自杀的念头,但王秀勤却怎么也狠不下心去。她觉得自己更要把自己的小叔子照顾好,让丈夫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

编号32刘书花 平度市云山镇西柳圈村村民

事迹概述:刘书花是平度市云山镇西柳圈村的一名普通农妇,她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一位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智障老人。这位老人名叫左常珍,二级智力残疾。按辈分,刘书花叫她“四娘”。2008年四叔因病去世后,留下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媳妇左常珍和女儿四妹。刘书花心善,看到孤儿寡母可怜,便义无反顾担起了赡养左常珍、抚养四妹的重任,这一养就是11年。为不相干的娘俩操持忙活的刘书花,在有些村民眼里成了“傻子”。刘书花说:“虽然四娘智障,我俩也没血缘关系,但我不能看着她在外面吃苦受罪没人管,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就不会饿着她。”刘书花的丈夫在外打工,照顾两人的责任就落到了刘书花一人身上,她对待老人如同对待孩子一般,毫无怨言地帮她洗澡换衣服,教导她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刘书花的精心照顾下,四娘学会了自己洗脸吃饭,还能干点小家务,而四妹健康快乐的成长着。2018年9月,刘书花为四妹置办嫁妆,让四妹风风光光地出嫁,助力她开启幸福的婚姻旅程。

11年来,刘书花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毫无血缘关系的四娘和四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朴实无华的人间大爱,她的善良和无私感动了无数人,赢得了左邻右舍的敬重和称赞。

编号33苗奎英 平度市新河镇三埠村村民

事迹概述:在平度市新河镇有这样一位好媳妇,她叫苗奎英。苗奎英出嫁后,无怨无悔相继照顾着六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并为他们养老送终。丈夫的二爷爷、二奶奶膝下无子女。小两口商量后,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作为新媳妇,苗奎英对待老人不嫌弃、不厌烦,悉心伺候二爷爷7个年头,直到老人安详离世。苗奎英继续照顾二奶奶,这一伺候又是12年。丈夫的叔叔婶婶从青岛带病回乡,苗奎英和丈夫决定把两位孤独的老人接到家中照顾。叔叔病后脾气不好,经常拿起拖鞋就往苗奎英脸上扔,面对叔叔随意的打骂,善良的苗奎英从不计较。后来,患病的叔叔婶婶大小便失禁,经常弄脏被褥,家里没有洗衣机,苗奎英就拿到河边去洗,即便是寒冬天,苗奎英也到河边砸开冰窟窿一洗就是两大盆衣物。

常年的操劳让苗奎英患上了青光眼,她考虑要照顾老人,迟迟不愿手术,直到儿子强行拉她去就医。手术后,苗奎英为两位老人翻身擦身力不从心,但是仍然尽心尽力伺候着,叔叔87岁去世,婶婶以90岁高龄安然离世。在照顾着叔叔婶婶的同时,苗奎英还经常去看望公公婆婆,为他们洗衣做饭,直到老人去世。

苗奎英,一位善良普通的农家妇女,用真情铺就孝心之路,用善举谱写人间大爱。

编号34常秀芝 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护理员

事迹概述:今年58岁的常秀芝已经在城阳社会福利中心护理员这个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整整五年,熟悉她的老人家属都会亲切地称呼她为“好人常大姐”。

在工作岗位上,常秀芝是位“多面手”,每天,她要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擦洗身体,每周为老人洗两次澡;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剪指甲、理发;为老人喂水喂饭、衣服脏了马上换洗……城阳社会福利中心病床上的有位残疾老人于贵,因为自幼患病,习惯了妈妈的照顾,初来福利中心时表现出了厌食的抗拒,常秀芝模仿妈妈的照顾方式,嘴对嘴喂食,如同照顾小孩子一样让她舒心接受,健康开心地融入了新的大家庭。多年来,常秀芝护理的残疾、失智老人达200余人,老人都比较相信、依赖她,曾经她为照顾一发烧老人,连续在岗照顾72小时,直至老人退烧。

她像精心细致对待生活那样,对待每位需要护理服务的老人,不仅自己房间内物品摆放有序而整洁,地面一尘不染,每位老人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都整齐有序地叠放在衣橱里,床单上连褶皱都没有。原本凭借养老金便能衣食无忧的她,面对着亲戚朋友的不理解,依旧十分执着于自己的付出,她觉得:“医生救死扶伤是奉献,护理员帮人尽孝也同样光荣。”

平凡岗位上不凡人,常秀芝曾先后被评为“城阳区身边好人”以及“青岛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默默无闻付出,踏踏实实生活,这位心地善良的“常大姐”——常秀芝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每位护理人的心愿,用心做护理事业,用爱心把她做得崇高。

【助人为乐团队】

编号35青岛巴士“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

团队简介:青岛巴士“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2009年,是一个以青岛市北部湾区公交职工志愿者为基础的志愿服务组织,目前拥有团队成员1000余人,团队旗下有6个志愿服务分队,分别是“萤火虫”义剪队、顺风车队、党员先锋队、温暖相伴、城市脉搏、Young无限。团队中先后涌现出“救火哥”韩明炫、“环湾路上最美逆行”邱月东等11位先进典型,团队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央媒报道9次,获得青岛市2018年度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事迹概述:烈火中,他不顾自身安危救下全身着火的老农;父亲病危时,为送迷路的老人回家他错过与父亲的最后一面;残疾女孩乘车遇到困难时,他用“最美公主抱”为她排忧解难;四年多,他悉心照顾山中独居老人,不是亲儿,胜似亲儿……过去一年,在岛城的大街小巷有这么一群“萤火虫”在平凡的岗位上讲述了太多不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家---青岛巴士“萤火之光”!

成立10年之久的“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不仅能够在市民危难之时出手相助,平日里也能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他们的“义剪队”以圣德养老院等10家养老院为基地,为院内老人及附近行动不便的老人、环卫工人及建筑工人提供义务理发活动,服务次数超过1000次,服务人数超过3万人次;“党员先锋”团队与城阳区137户困难家庭结对,定期上门陪伴,解决实际困难;“Young无限”帮扶了43名春蕾女童,定期给予他们课业辅导,累计捐款超10万元资助学业;顺风车队作为城市最晚下班的群体,成员每天下班后主动帮助错过末班车的乘客或路人,100多位市民和游客被免费安全送回家。

10年来,“萤火之光”志愿者的身影,遍布岛城大街小巷,成为传播大爱青岛、文明青岛的一股重要力量。志愿者们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得到广泛传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8年,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关志鸥在视察青岛“文明实践”情况时,听取了“萤火之光”团队汇报后,对团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敬业奉献团队】

编号36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队

团队简介:开展“千名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大行动”,是我市“学深圳、赶深圳”的重要内容。自2019年5月起,市委从市直部门(单位)和各区(市)选派两批307名年轻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体悟实训干部分布在深圳不同企业、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挂起职务、当好职员,身临其境学,转换身份学,研机析理学,充分放大实训效果,有力带动了全市上下体悟深圳、学赶深圳,推动体悟实训在青岛、在深圳、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了极具创意、富有成效的干部培养新模式。

事迹概述:2019年5月起,市委选派两批307名年轻干部接续到深圳体悟实训,在深圳不同企业、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挂职锻炼,着力提升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建设青岛本领。体悟实训干部牢记组织重托,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深圳争分夺秒开展工作,换脑筋、结亲戚,搭平台、打品牌,用刻苦的学习和昂扬的干劲赢得深圳企业家点赞,成为青岛形象代言者、体悟实训融入者、“双招双引”助力者、解码深圳思考者、“三化一型”践行者。体悟实训期间,他们倾心打造“青深”合作共赢品牌,成立青深企业家联谊会,开展“青深月共圆——与深圳企业家联谊座谈会”、“创新创意、共享共赢”青岛深圳青年企业家双城圆桌论坛、“青深·共享——青岛名优产品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做实了“南深圳、北青岛”的链接;深度解码深圳创新发展“基因”,围绕青岛“十五大攻势”,撰写调研报告90余篇,提出意见建议300多条,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提出并答好“青岛学赶深圳十问”,为破解青岛发展瓶颈提供借鉴;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流量担当”,用良好的形象声誉广交深圳企业家朋友,助力我市“双招双引”,取得丰硕成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