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频道 > 区市动态 > 正文

胶州市:小菌菇串起生态农业大循环

2019-12-03 10:46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说起与蘑菇结缘,理事长刘军滔滔不绝。

刘军培育的粉色蘑菇

种植户前来学习菌菇种植技术。

刘军(中)正在进行原料配方。

金秋10月,又一个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在胶州市铺集镇殷家庄村,往年路边随处可见的玉米秸没了踪影,远远望去,收完玉米的地里,一台秸秆打捆机正把地里被打碎的玉米秸收集起来,打成一个个圆捆,再由旁边的装载机装到拖拉机上。这些秸秆有什么用处呢?跟随运送玉米秸的拖拉机,记者来到了位于铺集镇殷家庄村南的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园区。

不起眼秸秆育出名贵菌菇

走进益菇园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垛垛打好捆、码放整齐的玉米秸,几个工人正把玉米秸、玉米芯、稻壳等堆积在一起,用喷淋管往料堆上喷水。“他们用这些秸秆做什么呢?”记者带着疑问跟益菇园合作社理事长刘军聊了起来。刘军带记者走进一个大棚,里面有几个工人,正在把一些冒着微微热气,散发着类似酒糟气味的原料整齐地铺在事先画好的白线内,几个员工把手里拿的种子掰成鸽子蛋大的小块,点梅花穴一样摆放在铺好的原料上。

据刘军介绍,他们正在种一种叫“大球盖菇”的蘑菇,市场上叫“松茸菇”,是这几年备受市场欢迎的一种蘑菇,这种蘑菇菇伞呈酒红色,菇柄雪白,味道十分鲜美,市场价格不菲,这种蘑菇也是国际菇类市场的十大菇种之一,在欧美市场十分抢手。本以为用来种植这么名贵的蘑菇,原料一定很贵,没想到的是,刘军介绍种植的原料就是运来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玉米芯、稻壳等,让人惊讶不已。

家具厂老板转行种起了蘑菇

说起与蘑菇结缘,理事长刘军滔滔不绝。2014年,担任家具厂总经理的刘军,为堆满厂区的木屑下脚料犯愁,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万鲁长研究员,在万鲁长的指点下,刘军大着胆子一脚踏进了十分陌生的食用菌行业,与另外4名股东,成立了“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租赁100多亩土地,建起10座冬暖式大棚,开始用木屑种植黑木耳、香菇等,一年下来,算是从门外汉到一只脚踏进门里了。

2015年秋收后,个别农民无法处理地里的玉米秸秆,偷偷点火焚烧秸秆,结果引燃了周边的树林,周边烟雾弥漫,调来消防车才把火扑灭,这一情景,深深触动了刘军,回想这几年,每到收割玉米和小麦的季节,村里的沟里、路边、池塘,到处是废弃的秸秆,刘军跟几位负责人一商量,开始把关注点转向农作物秸秆。反复考虑,刘军再一次把解决难题的希望寄托在专家身上。2016年,经过多次会面和商谈,刘军带领益菇园合作社与首席专家万鲁长带领的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决定开始深入合作,在益菇园合作社设立青岛地区唯一一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试验示范实训基地”。

解决秸秆难题成菌菇专家

据了解,“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是省农业厅和财政厅联合设立的省级层面,服务于全省食用菌产业的创新技术平台,以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目的,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研发引进,集成示范与推广工作。在益菇园设立的基地,由首席专家万鲁长亲自挂帅,团队成员包括遗传育种岗位,栽培与设施岗位,加工岗位,菌渣利用岗位的优秀专家,将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在益菇园基地进行本地化试验、示范与推广,找出适合青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从进入食用菌行业至今,刘军带领益菇园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这五年,刘军从一个农业的门外汉,成了一名菌菇“土专家”,带领益菇园合作社一直坚守着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园区全部生物防治害虫,人工除草,五年来,益菇园生产的农产品没有一例农药残留超标,2017年,益菇园合作社被认定为“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18年,被评为“青岛市绿色菜园”,基地所有农产品实行溯源管理,从种下一粒种子,到收获丰硕的果实,每个过程都真实地被记录下来。2018年,益菇园合作社获“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等殊荣,被推选为青岛市唯一一个“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带领村民种植菌菇致富

首席专家的“青岛市秸秆种植大球盖菇专家工作站”在益菇园成立,重点研究“秸秆循环利用种植大球盖菇及林下大球盖菇轻简化种植”集成技术,针对种植品种、种植时间选择、因地制宜原材料配方选择等进行了70多次试验,形成了“冬暖大棚周年化栽培大球盖菇”、“闲置林地轻简化种植大球盖菇”、“果园套种大球盖菇”等近十种栽培模式和玉米秸、麦秸、谷秸、稻壳、木屑等不同组合的三十多种原料配方,这些成果,让原本弃之唯恐不及的秸秆摇身变成了宝贝。技术成熟了,怎样让农户跟着一起干?刘军跟几个合伙人一商量,决定通过入股的形式,吸纳更多的社员,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社员由原来的5人增加到109人,又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注册了“益菇园”商标,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统一销售产品。为了让社员和周边农户掌握种植蘑菇的技术,合作社跟当地农业部门一道,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现场示范讲解、到种植现场指导等形式,先后培训和指导200多次,参加培训超过5000人次。在刘军的带动下,周围的一些村民也种起了蘑菇和木耳,其中,黑木耳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要生产出高品质、标准化的菌种,除了有一系列标准化的制度,更重要的是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刘军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益菇园合作社设立了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为食用菌及相关专业的人才提供课堂与生产一线的桥梁,让学生在一线成长,让菇农走进课堂。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