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频道 > 三农政策 > 正文

做好五篇文章 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2019-11-19 10:37 作者:梁超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做好“转、联、带、活、稳”五篇文章。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做好“转、联、带、活、稳”五篇文章,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2.3%。

推动土地向规模化集中

“坚持因地制宜,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模式。”市农业农村局改革和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宋晓介绍说,在全市13个镇开展整镇土地流转试点,推广莱西马连庄“平台公司+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平度市李园街道“土地整理+”、即墨灵山花乡药谷“项目+”、西海岸临港管区林家庄村土地有偿退出等模式,带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莱西市在7个镇推动整镇土地流转,借给每个镇500万元启动资金,今年新流转土地5.5万亩。在全市推广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吸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变小块地为大田,集中连片经营。莱西市东石格庄村党支部复垦废弃矿坑,带领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林果680亩,群众分享保底、分红收益和打工收入,人均增收过千元。

推动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

坚持流转与服务两手抓,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对接。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发展小农户生产性托管服务76万亩。推广土地托管模式,代替农户进行“耕、种、防、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青岛丽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整合农村分散土地、闲散劳力、农机农资等资源,解决土地碎片化的问题,已发展社员5000多人,3万多亩分散的土地通过托管服务实现土地成方连片经营。”宋晓介绍,目前,全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近3000家,服务农户87万户,托管面积达到230万亩。

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提升

构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制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示范创建标准,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培育和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89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818家,打造了一批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四化”新型经营主体。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6处、8500亩蔬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日、韩和欧洲等10余个国家地区,种植蔬菜的社员每户收入超过5万元。目前全市家庭农场达到1.2万家,带动3万多农民就业,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1.3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万家,注册成员40多万户,年经营收入达32亿元。

促进土地资源权能激活

放活经营权关键要赋予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权能,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四权”担保融资,在全国率先出台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推广,平度列入国家试点。“同时辅以政策性担保,真正让土地经营权抵押权能充分释放。农担公司为1232户经营主体提供了担保,担保金额7.2亿元,全市土地经营权等‘四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7.4亿元,激活了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宋晓介绍,针对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土地流转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建成以区市为核心、镇为基础、上下贯通、功能完善的产权交易体系,农村产权交易额累计达到27亿元,通过平台流转土地94万亩,促进经营权动起来。

保护农民各方面合法权益

明确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是基础,率先全面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确权确股不确地”等方式,全市98%的应确权村庄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区市、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今年以来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89件,平等、有力地保护了各方权能和利益。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激活了农村资源,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了大项目落地。土地规模经营为大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新希望集团、俄农集团等一批过百亿元农业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等4个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带动了农业产业升级。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万家,带动农户115万户,培育“三品一标”1156个,国家驰名商标13个,提高了农业发展效益。三是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土地规模化实现了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沿大沽河流域、山陵地区等形成了百万亩特色农业优势区,打造出7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出口额居全国首位,达到50亿美元以上。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土地规模经营让农民获得了租赁收入,同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0元,增长7.5%,高于城市居民增幅。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梁超

农业资讯

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示范推广

本报11月18日讯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为了提高科学施肥观念,控制化肥使用量,促进青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市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固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用养结合”理念,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

近年来,市农机中心与各区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结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的实施,围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探索实用且操作性强的技术模式,先后在三市两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尝试,形成了成熟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近日,市农机中心技术人员到即墨区调研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开展情况,查看了移风店镇和灵山镇的堆肥现场。本次调研发现,即墨区现行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值得在全市推广。移风店镇建立了1500亩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广农业废弃物利用区域整体推进模式,将农户难以处理并成为污染农村环境公害的畜禽粪便、人粪尿、秸秆、尾菜等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通过集中堆沤、生物菌发酵将这些废弃物转变为合格的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再就近返还农田;灵山镇建立了300亩示范点,采用低成本运营模式以当地畜禽粪便和粮库的粮食糠壳为原料,通过添加微生物腐熟剂和功能微生物,就地堆沤发酵,把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投放于山岭薄地,达到了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目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尾菜、秸秆、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农村有机垃圾污染问题。通过集中堆肥,利用微生物高温发酵,将农业农村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变废为肥,化污为宝,把农村环境整治与土壤地力提升相结合,增施有机肥与减肥增效相结合,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农村生活和农田生态环境,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