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奔走相告,为自家农品走上央视而自豪。
一方水土,一种产物,有着独特基因的青岛农品,是青岛农人用一双双勤劳的手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最质朴慷慨的馈赠。随着青岛农品品牌登陆CCTV-1、CCTV-4、CCTV-13等频道黄金时段,农品品牌的缔造者——青岛农人们,倍感欢欣鼓舞。乡亲们奔走相告,为自家农品走上央视而自豪。而在这背后,是他们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对农品品质的坚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洒下汗水,助力青岛“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农品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为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形象做出了鲜活的注解。
品牌造就全国“第一芋头”
青岛白庙芋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崇美
“28日一大早我就从电视上看到了,不仅是为自己高兴,更是为这么好的农产品感到高兴。我们的产品能进入央视宣传,对当地的老百姓增加收益,提高宣传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提起品牌上了央视,青岛白庙芋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崇美话语间都是兴奋。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这些年来江崇美深刻的体会到品牌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在即墨鳌山卫街道西部的白庙山区,一片片芋头地,就位于山岭的“沙窝”里。眼下,芋头地里的叶子已经有长到了三四十厘米高,沙质土壤、山泉水浇灌,赋予了白庙芋头独特的品质。芋头是半年生,一年一季,到中秋节前,这里就将收获著名的白庙芋头。江崇美介绍,白庙山区所产芋头具有香、粘、软、滑四大特点。经专业部门鉴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一斤白庙芋头的价格在15到16元左右,堪称“全国第一价”,这其中就少不了媒体宣传的力量。2006年,江崇美组织成立了白庙芋头协会。2007年,时任村书记的江崇美带领村民成立了白庙芋头专业生产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白庙芋头品质虽好,产量也上来了,但如何打开销路却是难题,价格一度非常低迷。江崇美辗转联系上青岛媒体,通过媒体报道,很多青岛市民开始了解即墨的白庙芋头,不断打来电话想要订购,还有不少市民直接开车过来采购,让江崇美开始了解宣传推广的力量。后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白庙芋头的品牌逐渐打了出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宣传白庙芋头,江崇美开始到各地参加农产品展会,到上海、杭州等地宣传推广。通过这些展会和持续不断的媒体宣传,白庙芋头的名声越来越响。用江崇美的话说,“白庙芋头不愁卖”,芋头都是以礼盒的形式装箱运往全国各地,重点供应青岛及北京、上海的大超市。
白庙芋头2009年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获得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获青岛市优质农产品品牌,2014年获岛城最具社会诚信品牌,2016年获青岛市民最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江崇美看来,“品质+宣传”是白庙芋头品牌发展的关键。“产品质量一定要讲诚信,这是第一位的。再就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外宣传,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推介宣传是不行的,这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江崇美说。
崂山茶“酒香也怕巷子深”
青岛露涎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元淑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崂山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超群内质,被誉为“江北第一茶”。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是崂山茶的主产区,刘元淑家的露涎春品牌在当地颇有名气。“酒香也怕巷子深,崂山茶上央视,不说自豪是假话,电视上每次提到崂山茶都很高兴。通过宣传,知名度打出去了,以后了解崂山茶的客户越来越多,就能得到更多认可。”青岛露涎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元淑告诉记者。
刘元淑家的茶田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东台社区,她是第一批崂山茶种植户,1991年,在周围人的不理解中,她把家里的口粮地改成了茶田,借了1000元,开始了自己的崂山茶种植之路。怀着一定能种成的信念,她渐渐成了崂山茶的技术能手。如今快30年过去了,对她来说,崂山茶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告诉记者,平时有时候在电视的农科栏目,看到其他的农民不管是种什么,只要是丰收了都很激动,因为自己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正是因为如此,刘元淑不仅自己种茶,还传授经验带动周边的乡亲们种植崂山茶。露涎春研发的炒茶设备,曾经占据了崂山大小茶厂的炒茶间,至今仍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以前的时候,觉得货好不怕销不出去。现在的形势不宣传不行,只在家里,大家都不知道。这两年,一个是媒体的宣传,再就是网店,带动确实挺好的,产品的知名度上去了,客户更多了。”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后来借助媒体推广打开销路,刘元淑感触颇深。
刘元淑的爱人给茶厂的品牌起名为“露涎春”,茶叶喜欢露水,品质上佳的春茶让人垂涎三尺,有着美好的寓意。如今,刘元淑最大的心愿是把品牌做大做强。“我和家人的想法是一致的,质量就是生命,如果干不了就放下不干了,但是只要干,首先要有诚信,路才能长远。希望崂山茶不仅能走向全国,更能走出国门。”刘元淑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崂山区把崂山茶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重点培植,崂山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飞跃。崂山茶的三项直补政策,每年投入直补资金1200余万元,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崂山区委、区政府采取全过程,多层次的有效措施,将崂山茶打造成为优质高端的江北名茶和惠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崂山区茶园面积2万余亩,产量1300余吨,产值5.01亿元,已成为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央视助力樱桃美名扬
城阳区山色峪党总支工作人员杨熙珍
每年的春天,青岛人都有一场特别的甜蜜约会,那就是城阳山色峪的樱桃之约。从号召各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包树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到现在的采摘游火爆,在山色峪的樱桃身上,品牌价值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山色峪已经举行了17届樱桃山会,老百姓很满意。电视台、报纸等媒体的宣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2015年开始,央视也开始报道樱桃山会。这一次上央视,宣传力度更大了。”城阳区山色峪党总支工作人员杨熙珍说。杨熙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樱桃,现在家里有100多棵樱桃树,他几乎见证了山色峪樱桃品牌的培育。
山色峪有6000余亩经济林,其中樱桃种植面积约5000余亩,分布在山色峪山区237条大小山涧中,素有“齐鲁第一樱桃谷”之称。山色峪的樱桃种植历史悠久,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樱桃。改革开放以后,土地分到各户,当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樱桃,尤其是到了1995年以后,老百姓看到樱桃的效益,发展越来越多。但真正山色峪樱桃的品牌打出去,还是200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山色峪办起了第一届樱桃山会。通过樱桃山会的举办,既解决了樱桃销售难问题,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山色峪山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山色峪品牌的知名度。“那个时候这里交通不方便,小樱桃也不便于运输,政府号召各单位‘万棵樱桃连民心’,帮助老百姓销售樱桃,到各户包树。后来大家口口相传,这里的樱桃个大,甜度好,口碑渐渐起来了。每年都会邀请各大媒体来宣传,效果很好,游客越来越多。”杨熙珍说。今年,山色峪樱桃的价格在每斤15元到20元左右,而第一届山会时,樱桃的价格才六七块一斤。
在樱桃产业的带动下,近年来,山色峪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青岛市“十一五”旅游工作突出贡献单位、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青岛市旅游协会旅游摄影创作基地、先进党组织等称号。樱桃产品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青岛市区域公共品牌,多次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等荣誉品牌。杨熙珍透露,山色峪的樱桃发展目前以小樱桃为主,下一步要大力发展樱珠,拉长采摘游的时间。培育好老品牌,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白菜一年更比一年好
胶州大白菜研究所所长荆世新
“胶州大白菜上央视,这不是第一次了,宣传是必须的。茅台和五粮液这么大的品牌还在央视宣传,只要做宣传就比没有做宣传效果好得多。”胶州大白菜研究所所长荆世新说。“胶州大白菜”是青岛人耳熟能详的农品品牌,它品质优良,具有“帮嫩薄、汁乳白、味鲜美、营养好”等特点,味道清脆,淡而有味,生食清脆可口,熟食风味甘美,吃法多样,老少皆宜。
7月初,正是夏季白菜播种的季节,荆世新经常整天待在地里。如今,胶州大白菜春夏秋三季能种,全年都可以吃到。研究白菜30多年,荆世新已经把胶州大白菜的培育作为一生的爱好,做好白菜的研发和品牌培育,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大的事业。“胶州大白菜历史上很有名,七十年代断档了,后来推出了抗病的新品种,对大白菜重新进行栽培,逐渐开始走向安全生产、绿色认证的道路。”荆世新回忆说。
白菜,并不是一种特别的农产品,但胶州大白菜,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品牌之路,享誉全国。荆世新告诉记者,胶州大白菜从选种、种植等环节严格把关,还首创礼盒白菜,创造了大白菜论盒卖的历史。有了荆世新等种植户们对胶州大白菜品质的坚守,在各级政府的助力下,2006年,胶州大白菜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9年,胶州大白菜被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2010年,胶州大白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起,胶州大白菜连续七年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金奖。2017年获得农业部认定的“胶州大白菜”地理标志。胶州大白菜,成为青岛农品品牌发展的佼佼者。
“好的东西,光靠口碑是不行的,各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电视台、报纸、网络都支持,才能不断扩大影响。今后要研究好新品种,保证食品安全,大白菜不光要长得好,品质也要好,要想把品牌延续,就要保质保量,一年比一年好。”荆世新说。胶州大白菜线上线下销售都非常火爆,每棵大白菜还有自己的“身份证”,扫码就能了解大白菜的种植情况,极大的提高了胶州大白菜的品牌价值。目前,胶州大白菜已经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有了销售商,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胶州大白菜已经成为胶州市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平台。
品牌战略让“青岛农品”大放异彩
在记者采访中,多位青岛农品的当家人都告诉记者,青岛农品的发展,离不开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等的支持。当前,我市正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制定了青岛农产品品牌评价体系,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了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举行市民最喜爱农业品牌评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2.2万多个,著名农产品品牌166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042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1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评选认证区域公用品牌10个、农产品品牌30个,大幅提升“青岛农品”的美誉度、影响力。
立足青岛特色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我市将通过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凝练品牌价值、构建品牌体系、强化品牌意识,从而使青岛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一流品质的优质产品、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和执着标准的生产态度,转化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青岛特色产业向品牌产业、特色产品向品牌产品的转变,形成品牌化基础上的高溢价农业经济、生态经济。
品牌战略的落地,首先要基于品牌定位,构建起以覆盖“三全”(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双母子”(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和区市产业区域品牌、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互动、“三品”(地标珍品、三同甄品、农旅臻品)支撑的多层级、多主体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实现品牌共建共享、共荣共生。
“青岛农品”为覆盖青岛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是品牌体系的核心,市级以上知名企业产品品牌是品牌体系的主体,农旅节庆品牌是品牌体系的延伸。我市将坚持特色、绿色、国际化的标准,每年授权背书一批产业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和农旅节庆品牌,逐步扩大“青岛农品”的朋友圈,打造青岛农产品品牌集群的“金字塔”。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