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些双拥故事,青岛永远铭记

2019-06-17 15:38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军民同心同向,谱写军地共同发展壮丽篇章

这些双拥故事,青岛永远铭记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参加实际使用武器演练的中方3艘军舰正在调整队形。资料照片

驻鲁部队参加引黄济青工程建设。资料照片

如今的海泊河面貌焕然一新。刘栋摄

驻青部队清除浒苔。资料照片

创下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青岛,见证着人民军队在青岛的历史足迹,也见证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双拥故事感人至深,从这些故事和细节中足见这座双拥模范城的深厚底蕴。全市军民同心同向,谱写了军地共同发展的壮丽篇章。

为青岛发展勇当“引黄济青尖兵”

军民奋战三年多建成引黄济青工程

一盆水洗完菜,拖地板,拖完地板再冲厕所,这一幕幕生活的镜头,至今还深深印在青岛人的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连续的干旱少雨,我市供水频频告急,有的工厂不得不停工停产。“青岛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问题。”1986年4月15日,引黄济青工程正式开工。

引黄济青大型调蓄水库(棘洪滩水库)建成后,将会淹没桃源河在胶济铁路以南的部分,因此必须将桃源河改道。济南军区派遣近万名指战员,各种机械车辆110多部,日夜兼程开赴桃源河,计划工期抢在雨期之前完成。工程河坝堤长7.73公里,挖填土方122.44万立方米。至1986年6月30日,历时75天,桃源河改道工程突击完工,为棘洪滩水库工程施工拉开了帷幕。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在施工期间,正在休假、探亲、住院的干部战士提前归队;准备结婚、休假和参加业余大学考试的同志主动推迟了婚期、假期,放弃了考试拿文凭的机会;60多名同志收到亲人病危、病故和家中发生困难的电报之后,没有回家探亲。一直奋战在建设的第一线,副营长王世才接连收到“父病危”“父病故”的电报,可工程正进展得如火如荼,他含泪寄回二百块钱,又扛起铁锹走向工地。

1986年11月至1989年11月,北海舰队工程指挥部先后完成三期工程,承担了石桥河道、白沙河渠和韩洼隧道开挖、回填、混凝土浇筑等工程,被山东省评为引黄济青工程先进单位,被青岛市人民亲切称为“引黄济青尖兵”。

为了能为部队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青岛市及工程周边各区市有关部门以及蓝村、李哥庄、棘洪滩3镇、15个村庄干部群众及时为部队筹借工具,腾出住房,安排了粮油副食品供应。

三年七个月,近百万军民、上千支施工队伍夜以继日,1989年11月25日,引黄济青工程正式建成通水。黄河水流经253公里输水河道、送入棘洪滩水库,又经22公里暗渠送入白沙河新水厂,源源不断地送往市区,流进工厂,流进千家万户,结束了青岛市缺水的困扰。

驻青部队主动将海泊河清淤

部队官兵承担了清淤工程大部分任务

海泊河发源于浮山,流经市北区,全长6.8公里,总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是青岛老城区最大的开放空间和岛城重要的水源地之一,素有青岛“母亲河”的美称。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原本清澈的海泊河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垃圾遍布,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岛城的市容和周边居民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雨水、污水管道混流,海水污染严重问题,青岛市在市内四区实施了截污工程,将原来直接排入海中的污水引入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在市内区段2560米的河道中,需要清除近50年之久的积淤污泥。1997年9月,青岛驻军主动提出承担“海泊河清淤工程”,为改善青岛的环境面貌做贡献。1997年军地协调会将海泊河清淤列为军地互办实事之一,驻青部队首长表示,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为人民办好这件实事、好事。会议同时要求,各单位要积极为部队施工创造条件,搞好服务,要做到有人出人,有车出车。

工程于1997年9月初开工,10月完工。这期间,北海舰队等驻青部队官兵尽管战备训练值勤任务非常紧张,但仍然承担了海泊河干流清淤工程的大部分任务。同时,青岛市号召全市军民共建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对参加施工的部队官兵给予支持、关怀和慰问。

十几位将军亲临第一线,同官兵并肩施工。时任海军潜艇学院副院长吕芳秋少将率近千名官兵参加清淤。其间,家住大名路53号院的残疾人刘树英坐着轮椅,在9岁女儿、市十佳少年张丽帮助下来清淤工地慰问。清淤任务一完成,吕芳秋少将就率部分官兵带着米面油和学习用品到刘树英家慰问,海军潜艇学院学员七队与张丽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时任武警青岛市支队支队长高光武、政委刘华林率官兵在施工一线奋战5天5夜,共清淤泥近2000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短短的32个工作日内,军地双方56个基层单位、5200人次参加会战,清除淤积物58800立方米,清运污泥10万吨。

为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青岛军民又先后对清淤后的河床进行了硬化,河堤施行美化、绿化。如今的海泊河碧波荡漾、水草丰美、树木花草相映,继续滋养着岛城军民。

军民清运浒苔保障奥帆赛举行

向世界展示军民同心的不竭力量

奥帆赛让世界记住了青岛,更见证了岛城军政军民同心同德的不竭力量。

2008年6月,离奥帆赛举行仅有两个月,然而此时的青岛近海水域却暴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浒苔灾害,给迎办奥帆赛带来了严重影响。6月25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我市近海海域海藻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立即行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面参与、全力以赴做好浒苔应急处置工作。

青岛各部队迅速动员,紧急部署,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短时间内就成为清理浒苔的主力军,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强大战斗力。预备役高炮师的官兵们在海水刚刚落潮时,就投入到“清理战场”的战斗中。雨雾天气笼罩了整个清理现场,能见度的降低并没有阻挡住官兵们的战斗热情,他们高喊着口号,展开了各种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清理速度。驻青部队院校也不甘落后。海军潜艇学院的官兵们争先恐后地在海滩上奋战着。学兵四队的姜佳成,拖着装满浒苔的麻袋健步如飞,没人知道他患有甲沟炎的脚每浸泡一次海水都钻心地疼。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的官兵们由于所处位置运用不了重型机械,他们就用手抬、用背背、用肩扛,保证了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青岛市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不等不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除苔”大军,与部队官兵并肩作战。为了表达对官兵的感激和敬意,青岛市各级各单位自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各区市有组织地到现场对驻在本区市的参加浒苔清理的部队官兵进行慰问。

7月5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双拥共建促进军地共同做好奥帆赛场海域浒苔处置工作的通知》《青岛市做好奥帆赛场海域浒苔处置部队官兵慰问保障工作方案》,组织慰问部队100余次,赠送各类慰问品价值达600多万元。

自6月27日至7月15日,经过广大军民不到一个月的顽强奋战,全市军民共清理浒苔20.78万吨,清理浒苔工作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08年7月27日,青岛奥运村正式开村,当天共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名运动员入住。青岛的海面上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湛蓝。

“国家的事重要,部队的事重要”

岛城百姓保障中俄军演顺利进行

2005年8月20日至22日,“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第二阶段演练在中国青岛开始。

琅玡台龙湾海域,是青岛市最为富庶的海产养殖区,两栖登陆作战演练就选定在这里,为保证演习顺利进行,需要清除周围所有养殖品,查看场地时,俄军将领连连摇头,“你们清理老百姓的养殖品,能赔得起吗?老百姓答应吗?还是换登陆场吧。”俄军将领甚至直呼“不可能”。

让俄军想不到的是,仅仅用了7天时间,全市就清理出4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和万亩海产养殖区,保障了海上部队训练的及时展开。青岛、潍坊两地居住在演习地域的5000多名群众,先后被5次转移疏散,没有一人向部队伸手,没有一人让政府为难。演习期间,全市共出动专门保障人员5000人,车辆2000余辆,船艇1000余艘次;先期承担海上清障、陆上清理、海上警戒、停飞航班、旅游食宿等费用,并对演习场地和周边通讯设施进行了建设和更新。

2012年4月,青岛再次承接了军事演习任务。22日至27日,“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举行。

渔民刘方春的作业区恰好位于军演海域,出海捕捞作业受到影响,怎么办?刘方春用一句朴实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少赚就少赚点吧,国家的事重要,部队的事重要!”刘方海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平时海上抢险救生,海军官兵没少帮助他们渔民。“军队强大了,海军强大了,渔民的好日子才有保障,才能长远!”有人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个渔民社区300多条80马力以上渔船,演习期间平均每条船耽误一个半航次,损失就达4000多万元。

从4月5日接到军方情况通报,到4月27日演习圆满结束,前后历时23天。青岛市民用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在这短短的23天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向世界展示了青岛拥军爱民的靓丽风采。

本版撰稿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蔺君妍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高清看青岛

频道精选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