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上万条鱼同时晒在屋顶是啥感觉?来青岛这个村看看就知道

2018-12-20 22:41
分享到:

文/图 青岛新闻网记者 王虹程

在严寒的冬日,甜晒鱼作为不少人的最爱,是餐桌上不可替代的美味。在青岛即墨鳌山卫街道的垛石村,全村160多户,家家户户都有晒鱼的手艺,近年来,专门从事晒鱼生意的更是多达三四十户,每年从这个村卖出的晒鱼可达300万斤,是名副其实的晒鱼大村。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个村的晒鱼场所大部分都是屋顶,远远看去,仿佛就像晒干了的海底世界,颇为壮观。


今年67岁的于钦民是晒鱼行当里的“老把式”了。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搞活家庭经济的副业,老于开始干起了晒鱼生意,一直到今天。在老于家的屋顶上,晒着面包鱼、古力鱼、兔子鱼、鲅鱼、鲨鱼、舌头鱼、黄花鱼等近十个品种。采访期间,正巧碰上28岁的市民周航驱车来到老于家购买晒鱼,他一下买了6条,共花了400多块钱。周航说,他是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报道,这次买回家除了自己吃以外,主要是想送给朋友尝尝。老于告诉记者,从事晒鱼生意是个苦力活,不过加工晒鱼的步骤也相对简单,通常是先将鱼割成两半,去掉内脏和杂质,然后腌制、洗净,最后再晾晒就可以了。另据了解,所谓甜晒鱼,并不是说鱼是甜的,而是指盐分少,适合各个年龄层的市民。


青岛新闻网记者获悉,老于家的鱼大多来自崂山沙子口渔港和威海的石岛渔港,凭借晒鱼,于钦民和老伴儿一年的纯收入可达5~6万元。即墨区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来自即墨区食药监局的张涛在垛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发挥自己的工作所长,在充分调研以后,从解决村庄鱼片加工大户的原辅料来料合格和规范化加工方面入手,帮助其规范加工环境和条件,并联系区综合检测中心对加工的成品进行抽样化验,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让市民吃得更加放心,进一步维护村里的这一品牌。

与此同时,为适应“互联网+”大势,张涛还和大家探讨成立“村庄电商服务站”,畅通电商合作渠道,广搭平台,通过电商交流洽谈会、文化节等形式推广“垛石甜晒鱼片”这一特色产品。“今年我们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海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做好监管的同时,将进一步对垛石品牌进行推广,带动居民增收。”张涛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