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上合】青岛:绿色发展,生机盎然

2018-05-28 14:34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把生态环境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力

青岛:绿色发展,生机盎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谱写着美丽青岛的新篇章。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青岛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把生态环境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力,奋力描绘新时代“青山绿水”的青岛样板。

2017年,青岛市市区空气中PM2.5、PM10同比分别改善17.8%、10.6%,“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342天,空气质量达到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胶州湾海域优良水质面积逐年上升,随着河长制、湾长制等措施全面推行,2017年胶州湾海域优良水质面积达到7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装点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

推进绿色发展:

产业结构更合理新产业蓬勃兴起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能源体系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青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与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密不可分。

“十二五”期间,青岛全面推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战略,一批又一批老企业陆续按下环保搬迁的启动程序,全力谋求升级发展。在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湾集团建成综合废水处理和母液废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装置,母液废水处理系统日处理量达到2000立方米,而且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

“我们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与产能,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工艺技术与装备,使海湾集团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发展轨迹彻底脱离。”海湾化学氯乙烯厂氯乙烯工段长位浩介绍。根据规划,海湾集团实施“一体化”一期项目达产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将下降到0.65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1/3,同时销售收入及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

作为多个搬迁企业的聚集地,董家口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全面推进经济区循环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企业内部、行业间、区域间和公用设施间四大循环体系。企业将昔日排放的废水废气变废为宝,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产生更大的效益。这次涉及上百家企业的搬迁行动,为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拓展了空间,吸引了更多环境友好型的高端企业;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得到削减,改善了市区环境质量;企业则在搬迁后加快实施环保改造,建设起更加绿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绿色发展更体现在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中。在中德生态园,亚洲最大的被动式住宅示范小区一期已经主体完工,中德生态园已开始着手培育被动房产业链;在莱西姜山镇,中国新能源汽车史上单月产能15000辆的纪录在北汽新能源汽车青岛基地诞生,项目二期也即将投产……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青岛的产业结构更渐合理,阔步前行足下生风。

健全环保制度:

体制机制求创新生态环保全覆盖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青岛不断改革创新环保工作体制,从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制度支撑。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加强不同行业领域的生态环保监管工作,解决“行业主管部门不管环保,环保主管部门管不着”的尴尬局面,青岛在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下分设10个专业委员会,形成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环委会机制实现了生态环保工作的全覆盖,这种做法在同类城市尚属首次。该机制“横到边”,将涉“环保”的部门单位基本囊括,10个专业委员会包括国土资源开发、城乡建设、工业、旅游卫生等领域,发改、经信、建委、城管、国土、旅游等近30个市直部门单位参与其中;“纵到底”,将各专业委员会的业务指导职责延伸到各区市。环委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使得环境监管在业务领域上更加专业,实现了生态环境的精准监管,实现了执法监管的联动效应。

今年1月份,青岛西海岸新区通过公开招标形式为辖区内一处面积为13.05平方公里的工业企业集聚区购买了公共区域环境责任保险。保险公司承保的险种全称为“公共区域环境污染清理费用保险”,承保额为2000万元,其中海水部分为600万元。此举在在全国开创了政府购买公共区域环境责任保险的先河,以一个区域为单位,以公共区域环境污染清理为标的,由政府为工业企业集中区域投保。因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第三者土壤、水体的无害化处理费用,第三者的财产损失以及施救、应急抢险产生的费用,政府买保险先行赔偿。

全面实行河长制,所有河流配“河长”;全国第一个发布湾长制实施方案,49个海湾有了“湾长”;2017年核发排污许可证222个,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青岛正紧抓创新“牛鼻子”,改革创新环境保护领域的体制机制,以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环境持续向好:

城市竞争力提升越来越宜居幸福

随着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加入“抢人大战”,通过自身优势及政策吸纳高端人才。如同硅谷地处环境宜人的旧金山湾区一样,在愈加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权重日益增大。

从每次出现蓝天微信朋友圈就被刷屏,到朋友动态里隔三差五都有蓝天出现,再到“青岛蓝”成为青岛上空的常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已经成为青岛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最直观的展现。

通过全面推进污染治理,青岛环境质量逐年提升,“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名片声誉更响。在沈从文笔下青岛“绿而静”,老舍认为青岛要“尽量地欣赏”,梁实秋则称青岛“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如今,青岛呈现出更加宜居舒适的美丽生态。

目前,青岛人才总量达到180万人,连续7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将美丽作为独特竞争力,让青岛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正向着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不断迈进。

到2020年,青岛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格管护,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入海河流达标率53%。到2030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根本好转,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入海河流达标率100%。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山水城林田海岛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

展望2035年,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环境质量大幅提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全面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4月,《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发布实施,成为指导青岛市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制定生态、大气、水、土壤、噪声、近岸海域六大要素环境空间分区方案,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划定生态空间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对青岛未来环境发展制定了可期的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青岛,正努力开辟绿色发展路径,在更加绿意盎然的道路上奔跑。(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凯)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