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上合10】国际标准的“青岛样本”

2018-05-17 19:59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青岛企业正成为中国标准的输出范式

国际标准的“青岛样本”

2018年,被称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元年,标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他指出,推动自主创新要与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相结合,并把这三者称为自主创新的三大战略,要求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特别强调要推进标准国际化,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青啤标准化生产线。傅学军 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展消灭无标准生产试点工作,到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再到去年启动“标准化+”城市发展战略,“青岛标准”在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逐渐跃出产业应用的单一领域,凝结为这座城市的思维方式,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运作规律。

近年来,青岛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861项、行业标准制修订981项,取得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2项,斩获中国标准化创新贡献奖23项……

以标准为契机,青岛与多个国际城市和国际组织展开深度合作,主导或参与提出国际标准提案103项,打开一扇与“世界标准”对话的窗口。

青岛,正借助标准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在国际标准领域树立起“青岛样本”。

乘法效应: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青岛发挥标准化的倍增效应,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成果、专利与技术标准联动转化,为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提供技术标准支持。以标准催化创新成果、升级产品品质、导引发展路径,这在很多青岛企业的诞生之初,就融进了它们的发展基因。

1964年,《青岛啤酒操作法》成为我国啤酒工业的第一个行业标准。而如今的青啤集团,在下属的60多家啤酒厂围绕原料、工艺、设备等实施“六统一”质量管理原则,以“质量控制标准化”为核心,保证每一滴青岛啤酒都经历1800道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磨练”,在国内外啤酒市场凸显质量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1984年,海尔引进德国生产标准、建立起包含3724项企业标准的全流程标准体系。而现在,海尔已经逐渐由国际标准的引入者、改写者,发展成为国际“模式标准”的制定者——2017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通过了一项由海尔主导的大规模定制国际通用要求标准的建议书,这是该学会创办半个世纪以来,唯一以模式为技术框架制定的国际标准。

“老牌”名企把标准作为孜孜求进的不二法宝,青岛新兴产业领域的创业公司同样沿着成果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道路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2015年,石墨烯作为“风口”产业进入人们的视野,可在这一领域的相关标准仍是一个空白。去年,成立仅4年的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陆续参与制定了包括《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等在内的首批石墨烯领域国家标准,还牵头制定中英标准“石墨烯材料比表面积的测定-BET法”,以标准为媒介,实现与国际优质产业资源的对接。华高墨烯发展成为国内第三家主营石墨烯产品的上市公司,还聘请了石墨烯的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担任顾问。

近年来,青岛各产业领域标准化建设“捷报频传”——在制造业方面,我市取得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2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1个、国家节能标准化试点5个;服务业领域,青岛取得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6项;现代农业领域,取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7个……

全域覆盖:事事有标准的城市格局

标准,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体现在一座城市的整体运作中。

青岛在全国首提实施“标准化+”城市发展战略,“标准”所聚焦的范畴由产业应用延伸至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绿色发展、文化建设、政府管理等方方面面,“标准”的外延由工厂车间扩展至城市居民所赖以生存的一饭一蔬、大街小巷。

校车运行中,随车照管员逐位确认学生是否系好安全带;每到一个站点核实应到的学生,如有学生未到,及时与家长联系……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国内校车服务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已经建立了由408项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将其贯穿于2100部校车、4500余条线路的日常运行中。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借鉴德国标准化模式,引入绿色建筑标准,建立了40项可量化生态指标,其中鸟类食源树种植株比例等5项指标为国内首次提出,园区先后获批国家标准化综合示范园区、国家首批低碳城试点单位。

在青岛,一个以城市整体为“制定者”的标准体系轮廓初现,一个共制、共治、共享的标准化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政府助推,驱动全领域参与标准建设。青岛专门设立标准化资助奖励专项资金,对我市主持或参与标准制修订等取得标准化工作成果的单位进行无偿资助奖励,最高可奖50万,全市累计有2510个项目共获得资助奖励7473.6万元。

市场主导,多方自主共制。以市场竞争方式优胜劣汰的团体标准,成为当前标准化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去年,青岛市标准化协会发布由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轨道高空作业车》和《现代导轨电车通用技术条件》两项标准,这是青岛首次发布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相关标准的空白。

作为一种创新资源,标准在共享中实现价值最大化。青岛标准馆目前的馆藏标准题录数据达152万余条,现行有效题录66万余条,其中国外标准题录130万余条,有效题录51.5万余条,对国家及行业标准题录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依托丰富的馆藏标准文献资源解决企业寻标难、创标难的问题。

唱响全球: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

标准搭桥,青岛优势产业加速海外布局,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再到标准“走出去”,岛城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标准输出树立起“青岛样本”。

4月中下旬,由国家标准委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组成的“标准联通一带一路”专家团到访海尔位于巴基斯坦和泰国的工厂。在巴基斯坦,海尔的品牌知名度达到99%,整体市场份额第一,由泰国当地制造的海尔家电中,40%在本土完成自产自销,60%则出口至海外。在此次中方与巴、泰两国国家标准部门达成的合作计划中,海尔将以海外工厂为“基站”,深度参与两国家电领域的标准制定。目前,海尔已拥有中国家电领域80%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和80%的国际标准专家,在“人单合一”模式驱动下,海尔正在实现从科技引领到标准引领的再升级。

海尔是“青岛标准”走向世界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借助多方国际标准合作,“青岛标准”备受世界瞩目。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召开2017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成立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青岛成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中国唯一批准的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将被打造成为国际标准化中心,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拥有高端标准人才,谁就能在话语权争夺中占得先机。

为集聚和培育标准人才,青岛建立了全国首个由质监部门与高校共建的标准化研究机构,青岛大学成为第一个开设标准化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对于青岛的标准化人才环境,ISO副主席布朗温·埃文斯不吝褒扬——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将承办ISO国际及区域性培训活动,意味着青岛搭建起国际性标准化交流平台,这在世界上是领先的,青岛已初步具备建设标准化人才高地的条件。

立足本土优势,放眼全球人才,集聚全域之力,“青岛标准”以开放视野与国际接轨,国际标准舞台上响彻“青岛声音”。(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霍璟祎)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