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类> > 正文

胶州洋河镇朱季村|种粮大户买无人机“保驾护航”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责任编辑:曹乐平 2018-04-27 11:54:13 字号:A- A+

技术人员用无人机为小麦喷洒农药。

64岁的胶州洋河镇朱季村村民杜高古是当地一名种粮大户,每到病虫害高发期,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不够高,这一直是他最头疼的事。2015年,看到外地有人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他便花了20多万从临沂买了四旋翼和六旋翼两架小型植保无人机。昨天,早报记者来到杜高古所成立的合作社探访,只见无人机给50亩麦田喷洒农药只用了半个小时,按照老杜的400多亩农田推算,除去给无人机充电、蓄水等时间,相当于80名劳力同时劳作一天的工作量,其喷药效果比人工更为高效,大大降低了种植管理成本。

拜师学艺成为种粮高手

“俺从18岁开始与土地打了46年的交道。”昨天,在胶州洋河镇朱季村,见到早报记者,64岁的杜高古打开了话匣子。

1977年,22岁的杜高古成为生产队最年轻的队长。当时该村以种植小麦为主,为了提高产量,他带领乡亲们没日没夜地干,可辛辛苦苦到头来,小麦亩产才四五百斤。“那个时候人家有的村小麦亩产能达700多斤,俺们也下了不少力气,可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当时是真想不明白。”看着村民们失望的表情,如何高产成为杜高古的心病。为了学到技术,他开始四处拜师学艺,掌握了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后,粮食产量也慢慢上来了,这让他成为了当地种粮高手。2007年,老杜成立了农作物合作社,先后流转了400多亩农田,种植小麦和土豆。

防病害20万元买来无人机

“能不能种好粮食,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一开始地少的时候,几个人一块打药,也能对付过来,可地多了后,就顾不上了。”老杜说,他这400多亩农田,每年到打药的时候最让他头疼。病虫害没发作时,倒还好说,赶紧雇上一些村民,用个几天也能打完药。但当病虫害非常凶猛时,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不高,根本来不及。再就是,单纯靠人工喷洒农药,不但不经济,还容易让人中毒。后来,老杜和当地一些农业专家去外地和国外参观现代农业,看到人家用上了无人机喷洒农药,这让他产生了购买植保无人机的念头。

2015年,他与临沂一家高科技农业作物机械公司联系,花了20多万元购买了四旋翼和六旋翼两架植保无人机,专门用于农作物喷洒农药,还出资让合作社内两名工作人员去学了操作技术。“去年5月份,国内好几个省份都大面积发生了小麦麦锈病,镇农办也通知注意喷药防治,要是以前用人工肯定忙不过来,幸亏有了这个无人机,才让俺躲过一劫。”老杜说。

无人机喷药比人工要好

昨天,在杜高古合作社内,记者见到了这两架植保无人机,机身直径都在1.5米左右。“现在正是小麦红蜘蛛病的高发期,俺正好要用六旋翼无人机到麦田喷洒农药,咱们一块去看看吧。”来到一片麦田前,一名技术人员在地头调试起了六旋翼无人机。调试正常后,技术人员按动操作按钮,无人机便拔地而起,在麦田上方忽高忽低自如飞行起来。

记者注意到,这架无人机搭载了4个喷头,巧妙地使用旋翼产生的下行气流作用于雾化药剂,使药剂均匀喷洒到植物靠近土壤部分以及茎叶背面,且喷洒穿透力非常强。“人工使用喷雾器,达不到这种强度,无人机飞行带起的风力很大,能让麦苗来回起伏,这样麦苗哪一面都能喷上农药,效果也就好了许多。”老杜说。

半小时能喷药50亩麦田

记者看到,这架无人机如同小蜜蜂一样,来回在麦田里穿梭,5亩麦田只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喷洒农药任务。“无人机和大型飞机不一样,它不需要跑道,其实它就是大直升机的缩小版,在田头地埂就能垂直起落。机身上装有GPS定位系统,能让它随时调控飞行姿态,只要是视线能看到的范围,就能控制喷洒效果。”老杜说,无人机有两个蓄电池,充满电后一次可以持续飞行半小时以上,每次可携带10公斤农药,喷药面积可以达到50亩以上,能顶10名劳力一天的工作量。

“这种无人机喷药的效率非常高,平均一架无人机一天作业四五百亩不成问题,能顶80多个劳力,既省时又省力。”随后,老杜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在病虫害多发和频发时,由于小麦生长后期植株高,长势茂盛,手工喷药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且防治效果差。使用无人机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且喷洒均匀,扩散效果好,不仅作业效率大大提升,还环保高效,能节省劳动力。一般人工喷药的话,一个人一天最多施药5亩,400多亩地一天需要80个人才能完成。“现在人工难找,费用也贵,对于大面积喷药来说,使用无人机无疑最省钱。”老杜说。

还可对外出租用来赚钱

“从2015年至今,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已经快3年时间了,目前来看喷防效果很好,一些种粮大户也都很认可,所以他们经常来租借,这让俺也能赚一些钱。”老杜说,目前他已经推出了无人机出租业务,价格为每亩作业连租机和服务共20元,通过这些年自己使用以及让无人机外出“打工”,两架无人机成本已经收回,并且还盈利了。

“现在这里的种粮大户平均农田都在百亩以上,按照这个收费标准,除去成本,每次赚个千元根本不在话下。下一步,俺准备再购买几架无人机,成立个‘飞防队’,这样不但又拓出了一条致富路子,还能让其他种植大户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老杜说。

记者了解到,实干加巧干让老杜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种地达人,他还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山东省乡村之星”“青岛市劳动模范”和“胶州市第一批双带先锋”等荣誉称号。

/新闻链接 /

要逐步推广使用无人机

记者从胶州市了解到,今年为了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青岛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当地已经出台了多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其中,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装备现代化程度方面。

胶州将研究制定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示范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持续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支持采取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专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登记备案制度,鼓励并推进创建各级示范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多样化的农业联合和合作,把小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对接。

“在这个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出要推进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全程、全面’发展,实现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技术双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胶州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说,下一步,就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面,他们将把推广无人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逐步让其应用到胶州当地农业领域中。

本版撰稿 摄影记者 牟成梓 通讯员 尹哲 赵春晓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