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青岛制造“+”出新高度

来源:青报网 作者: 2017-03-22 17:15:45 字号:A- A+

    梦想是最壮丽的航程。

    战略是最重要的罗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指向。

    实体经济,青岛经济之本钱;制造业,青岛经济之根基。青岛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历史上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制造业已构建起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山东省的13.7%、全国的1.47%。201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5%,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97%。毋庸置疑,青岛的未来,系于实体经济;青岛实体经济的未来,系于青岛制造。

    加快制造业转型发展,青岛战略引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陆续制定实施“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行动计划,并且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在同一个时期,同时推动实施“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四大战略,这在全国各城市绝无仅有,在青岛发展史上前所未见。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青岛大力实施的四“+”战略,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举措的创新实践,是“十三五”时期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行动纲领,是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着眼本土优势,全力打造青岛制造升级版,率先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奋进罗盘。

    大风起于青苹之末。

    变革始于战略发动。

    在减速换挡、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直面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成本上升、资源约束等重重困难,青岛以“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战略为指针,以制造业为主战场,全面打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

    对比先进找差距,立足优势快发展,坐标系决定新高度

    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如何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开创?

    “要对比先进找差距,立足优势快发展。”2011年春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考察多个先进城市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青岛的优势在哪里?

    青岛的优势在制造业。早在100年前,青岛就已拥有现代工业基因,发展至今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00多家,十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产值占青岛工业的75%,其中6条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制造业基础雄厚,使青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长期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双试点城市,拥抱互联网的条件得天独厚。

    青岛的优势在海洋。青岛集聚了全国7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30%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承担的“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为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兴产业等海洋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青岛的优势在标准化。青岛标准化工作开国内之先河,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实施技术标准战略,2007年又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不遗余力推动制造业企业主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承担标准化组织工作。

    青岛的优势在国际化。青岛是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与2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确定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青岛制造大踏步“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空间。

    然而,青岛的优势,恰恰是青岛的差距——优势与差距,取决于不同的坐标系。你有什么样的坐标系,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高度。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着眼于寻找差距、缩小差距、放大优势,加快转型升级,青岛确定做好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四篇文章”,全力打造青岛制造升级版,占据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

    互联网,引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力量,青岛制造迈向青岛智造、青岛创造的重要依傍;海洋,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青岛制造新的增长点;标准化,推动产品、技术、管理、服务全面提升,青岛制造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渠道;国际化,青岛制造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无一例外地,它们都代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趋势。而当这些时代浪潮与青岛既有优势实现历史性的碰撞,必将产生风雷激荡的回响。

    紧盯时代前沿,紧跟发展潮流,坚持不懈提升青岛制造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产品升级,青岛“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四大战略由此应运而生,“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四大行动计划由此喷薄而出。

    “互联网+”战略注入互联网基因,为青岛智造、青岛创造找到最佳路径

    制造业,青岛重要的本土优势。

    制造业,青岛热切呼唤“升级版”。

    “拥抱互联网,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班车,是当前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把握先机、赢得未来的关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强调。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率先实施“互联网+”战略,依托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优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力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在全国,青岛第一个出台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555”目标(改造500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建设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培育5个云制造服务平台),支持海尔、红领等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上开展试点示范,同时设立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成立国内首个互联网工业服务商联盟,搭建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等平台,培养企业急需的互联网人才,聚合各种资源,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

    海尔的家电互联工厂,双星的服务4.0生态圈和工业4.0生态圈,青啤的流程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中车青岛四方股份的设计装配与试验验证仿真一体化平台,青特、德盛机械的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赛轮金宇、森麒麟的轮胎智能工厂,特来电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服务……走进其中任何一家企业,人们都会被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工业实践强烈震撼、深深感染。

    “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找到新“蓝海”,成就创业创新梦想。

    海尔建立的互联网平台,汇聚了7万多名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催生470个项目,汇聚1322家风投公司。青岛借助互联网打造出的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去年组织全市32家服务商,推出融资、培训等75项服务产品,线上成交服务1123项,成交额近10亿元。

    红领原先是青岛服装领域传统企业,近年来率先落实“互联网+”战略,利用互联网思维实施全价值链再造,打造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完全颠覆了传统订单生产模式,西服定制从个性设计到成衣配送,只需要7天。目前,红领的全新制造模式已在国内推广。

    互联网改变世界。

    “互联网+”改变青岛制造。

    短短几年间,“互联网+”战略就为青岛制造注入了互联网基因、厚植下互联网思维,使创新源泉再次喷涌,使制造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风生水起,使青岛制造加速迈向青岛智造、青岛创造,为青岛激活传统产业、抢占新兴业态制高点找到了最佳路径,为实体经济新一轮振兴打下了深厚根基。

    “海洋+”战略指引,海洋科技支撑,海洋制造业成为新力量

    辽阔而深邃的海洋,青岛制造的新希望。

    “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演进一再证明,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浅海而竭、深海则丰,近海而滞、远海则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说。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以中央“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为指引,率先实施“海洋+”战略,依靠全国领先的海洋科研力量,加快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材料等海洋制造业发展,奏出激越悠扬的“蓝色乐章”。

    海洋制造业发展,海洋科技是最为坚强的后盾。青岛围绕海洋科技能力提升、海洋人才培育全面发力,先后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全国唯一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国内最高水平的海洋科技载体和海洋人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青岛汇聚。

    借助疾速扩大的海洋科技优势,青岛顺势而为,发布实施“海洋+”战略,确定“海洋+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空间、新载体”六大重点任务;发布建设“三中心一基地”行动计划,确定打造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明确以重点区域为支撑,推动海洋制造业发展。

    “一谷两区”,青岛海洋制造业大发展的主平台。

    蓝色硅谷,我国链接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重要集聚区域,目前已引进重大科研、产业及创新创业项目250余个,去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8亿元,同比增长19.6%;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市首位,去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接近四成,年均增速达22.4%;红岛经济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集聚,海工装备产业异军突起。

    “海洋+”战略指引,海洋科技支撑,“一谷两区”带动,青岛海洋制造业高歌猛进。

    海洋设备制造业高速增长。2016年,全市海洋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28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17%,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年均增长26.1%,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1个百分点。

    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势头强劲。2016年,全市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5%。

    海洋新兴制造业后劲十足。目前,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基本建立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五年来年均增长19.1%;海水淡化产业带动海水淡化成套装备制造业发展,一个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形成。

    新的制造,因海而生。

    新的动力,因海积聚。

    在海洋制造业推动下,去年青岛海洋经济总量一举突破2500亿元大关,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海洋制造业葳蕤成长,成为拉动青岛制造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标准化+”战略打造青岛制造生命线,抢占国际标准竞争制高点

    一个标准,一座山峰。

    “标准化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谈及标准化对于制造业的重要程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这样形容。

    无论是国外的谷歌、苹果,还是中国的中车、华为,这些大名鼎鼎的企业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独步世界的标准制定能力。青岛的海尔之所以成为全球家电领军企业,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样是对于标准的先知先觉。上世纪80年代,海尔与德国利勃海尔合作时,中国还没有冰箱标准,但利勃海尔一家企业的冰箱标准就有1942条。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张瑞敏,推动海尔从此在标准化之路上筚路蓝缕。

    一项产品或服务符合国际标准,就意味着其质量、安全或兼容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一家企业能够制订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就意味着它在行业内拥有了话语权,占据了产业竞争的制高点。1964年诞生的《青岛啤酒操作法》成为中国啤酒工业第一个行业标准,标准制定者青啤公司至今引领啤酒行业发展。同样,海信、中车四方股份等青岛一批知名企业正是因为在标准制定上先行一步,才能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前沿。

    标准,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在全国首个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在制造业领域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以“高水平、广覆盖、有特色、真管用”的青岛标准体系,抢占国际标准竞争制高点,以标准领先争取产业竞争的主动权。

    在青岛企业中,海尔主持参与30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是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凭借热水器产品研发的防电墙专利技术,海尔成为首家改写国际标准的中国家电企业;海信集团主持参与250多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牵头起草的LED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起草制定平板显示国际标准;中车青岛四方股份的中国标准动车车组,在13个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

    大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积极跟进。

    在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带动下,青岛中小企业也纷纷拥抱“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质量、技术、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参与或主导标准制定。截至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已有146家,企业产品标准备案3755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277项,建设了环保检测仪器、工程橡胶轮胎等3个企业标准联盟。

    据统计,这些年来,青岛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的国际标准达到74项、国家标准达到650多项、行业标准达到700多项。

    “得标准者得天下”。通过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青岛加快构建青岛制造业标准体系,使青岛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让青岛品牌昂首走向世界。

    “国际化+”战略推动青岛制造“走出去”,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走出去,海阔天高。

    国际化,风光无限。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多次强调,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青岛制造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窗’。”

    以开放的胸襟走国际化之路,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青岛制造近年来对标国际标准、谋求国际合作、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抉择。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顺应全球经济分工合作大趋势,抢抓青岛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重要机遇,以“国际化+”战略为指引,全力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用好国际资源和市场,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青岛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青岛制造领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纵横捭阖。海尔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交易额高达54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青岛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使海尔一跃成为横跨东西半球的家电行业全球领导者;海信集团收购夏普北美工厂全部资产及营销网络,成为美洲电视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青岛万达影视并购美国传奇影业,中方协议投资额达28亿美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桩文化并购项目。

    青岛制造大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全面开花。中车青岛四方股份签约缅甸客车厂房及设备项目,合同金额数亿元;澳柯玛在尼日利亚与当地客户合资建厂,建成后可年产20万台冰柜、冰箱、空调;双星在哈萨克斯坦实施轮胎制造基地项目,年产斜交工程胎1.5万条、全钢子午胎60万条;金王在越南生产蜡烛,2015年营业收入6778万元;青岛森麒麟轮胎投资3亿美元建设泰国轮胎工厂,成为世界领先的轮胎工业4.0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生产基地;即发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投资设厂,年产值超过5000万美元。

    “走出去”与国际大公司竞争,使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构建起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的海外一体化产业链,在参与国际分工方面赢得主动。

    “走出去”在全球大舞台博弈,使青岛制造的先行者以国际标准展开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的全面提升,以国际化思维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全面整合,使青岛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按照“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战略规划,“十三五”期间,青岛将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中心一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工业发展,加快推动海洋制造业发展壮大,加快青岛制造业的标准化、国际化能力建设,并且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海洋+”“标准化+”“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青岛的企业经营者必将“+”出新思维,青岛企业必将“+”出新创造,青岛制造业必将“+”出新高度,青岛实体经济必将“+”出新奇迹。

    青岛制造的新画卷,正在铺陈延展,日渐瑰丽。

    青岛经济的新未来,正在生发成长,日渐壮阔。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