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用匠心铸就汽车梦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杜典 郑涛 王承忠 2016-11-29 16:33:35 字号:A- A+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工匠精神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国重汽

    中国山东网11月28日讯(见习记者杜典)“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120-15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11个,产量还是原来的3倍。”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MC发动机生产线上,有若干个“质量门的守门员”正在严格把控着自己所负责的程序。

    从1956年开始,一个曾经靠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业的小厂开始了自己的汽车梦,在“摸爬滚打”的第四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从此她的汽车梦越做越大。目前,中国重汽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全球96个国家,连续12年位居全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在向社会奉献精品的同时,中国重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始终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凭着精湛的技术、过硬的实力、赢得大家尊敬的创新达人。11月28日上午,“工匠精神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国重汽,感受她60年来用匠心铸就的汽车梦。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中国重汽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先进的生产设备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一辆整车装备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质量的把控

    严守“质量门”:每一件产品都有“身份证”

    “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在中国重汽的每一个工业园区里,最显著的方位都矗立着这样的标语。这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口号,在重汽人眼里,这是一份对“中国制造”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中国创造”精益求精的追求。而这一切,都要靠产品质量本身说话。

    在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MC发动机生产线上,设有若干个“质量门”。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MC加工部部长郭华,一边向记者介绍先进的生产设备,一边指着一个零部件上的二维码说:“你看,我们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有‘身份证’,一旦质量出现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源头。”

    在其中一个标有“质量门”的地方,质量检测员马利国对记者说:“我就相当于质量门的守门员。”马利国的岗位职责是检查整个外观和重要尺寸。在设备检验了加工重要尺寸之外,他手持检测金属棒,复核气门导管的直线度是否流畅。一松手,“当”的一声,金属棒在导管位置自由滑落,证明非常流畅。

    而在中国重汽生产制造环节进行质量管控的节点,像马利国这样的“质量门守门员”,还有很多。90后一线工人韩师傅每天的工作只是检查气缸套表面有没有磕碰、锈蚀和划痕,但是他深知,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来说,对装备细节的把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我要确保自己的工序不出问题。”他说。

    “确保自己的工序不出问题。”这是“工匠精神”最日常最普通的表现。在商用车生产线上,记者同样感受到了重汽人对质量的严苛追求。53道工序、11个质量门、成百上千个零部件,一辆整车装备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质量的把控。这是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最终构筑了中国重汽的质量大门,每位中国重汽人,都是“质量门”的守护人。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采访团参观厂区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每位中国重汽人,都是“质量门”的守护人

    赢在起跑线 :产品的“出身”要好

    中国重汽对质量的追求,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经开始。“产品质量,在设计开发阶段的‘出身’就要好。”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善坡认为,产品质量是个需要全员参与的全过程,要想生产高精尖的产品,就需要赢在研发制造的起跑线上。

    历经5年的反复研发和实验,中国重汽将于明年上市一种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和人为失误的智能卡车。据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汽车电子设计部副部长田磊介绍,该智能卡车不仅可以实现智能驾驶,减少意外发生,还能通过“互联网+卡车”的模式,实现人、车、货三者的协调统一,达到随时监控物流运行的效果。

    如果一个15吨的重型卡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侧翻,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中国重汽研发出的智能卡车具有防侧翻功能,可以在卡车出现侧翻或者侧翻倾向的时候,自动实时地控制车身状态。如果司机疲劳驾驶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卡车还会自动采用紧急制动模式,并在卡车出现追尾或者撞击风险时,自动地给司机提醒。

    “运用‘互联网+卡车’的模式,物流管理人员可以非常轻松的通过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屏幕就看到卡车的位置,也可以实时的检测卡车的状态,提前把车辆的故障情况反馈回来。”田磊说,5年间,他所带领的团队对每一项功能都反反复复做了测试。

    “我们会将每一个想象到的场景都记录下来,然后挨个去做实验。比如,要测试防侧翻系统时,我们的测试人员会专门把卡车开到临近侧翻的状态。”田磊说,“尽管事先做足了保护措施,但测试人员还是会感到胆战心惊。虽然害怕,但他们却从没退缩过。”

    就凭着“不退缩”的勇气和“赢在起跑线上”的决心,中国重汽在向社会奉献精品的同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自主知识产权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采访团参观中国重汽的荣誉长廊

中国重汽严守“质量门”

中国重汽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全球96个国家,连续12年位居全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

      匠心永驻:精湛技艺“传帮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60年间,中国重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始终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凭着精湛的技术、过硬的实力、赢得大家尊敬的创新达人。为了中国重汽的可持续发展,身为“老匠人”的他们都愿意将自己压箱底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员工。

    中国重汽零部件制造部的李道磊,在2013年的“劳模带徒”活动上,一下就收了3名徒弟并当众签约。他把多年工作时获取的经验及技术记录下来,利用每天班前会及工作空余组织徒弟们学习。经李道磊精传细带,而今三名徒弟都能独立操作完成各项工作、工艺技能驾轻就熟。

    他们在企业举办的各类技术比武活动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都已成为一专多能手的骨干力量。他的徒弟们经常说:“能够拜李道磊为师是我的幸运,让我学有所成是用金钱也买不来的!”

    在中国重汽,类似李道磊的“老匠人”还有很多。马迎新,是中国重汽桥箱公司齿轮加工部齿轮分部钳工高级技师,机电组组长。自1981年入厂以来,他就一直从事设备维修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摸索,马迎新的技能不断提高、经验不断积累,经他维修过的机床,大小故障大都会“手到病除”。为带出实力过硬的队伍,马迎新在班组文化、制度等方面费了一番功夫。他在班组里办起了“小课堂”,坚持每周一课。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的同时,他还组织开展 “技师一堂课”活动,让每个人都当一次导师,讲述自己的拿手绝活,激发大家参与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的积极性,使得大家改变了原来的“设备坏了就修”的反应滞后的状态,形成现在人人都开始主动钻研业务、攻关难题的氛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