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青岛社区 > 正文

主辅协同共发展 青岛机场构建“一带一路”桥头堡

来源: 作者: 2016-01-28 19:39:10 字号:A- A+

    青岛机场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的战略思路指引下,以东北亚区域枢纽机场为建设目标,以“基础+稳健”为主基调,打牢基础做管理、稳健协同求发展,形成符合企业发展基本规律和具有青岛机场自身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成为青岛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

    一、实现战略转型,国际化文明机场形象稳步提升

    机场集团以“主辅业协同、多元化发展”为战略主旨,主业方面,运行管理品质位居华东地区第1位;全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800万人次,连续两年保持增速10%的高位增长;高峰小时容量由29架次提升至31架次,为新机场转场前的增量放大提供条件。辅业方面,纵深推进公司化运作,辅业年收入达到5.14亿,增速达到28.5%,主辅业比例调整到59:41,初步达到国内先进机场经营管理水平。

    (一)做精做优主辅业,增效提速转型升级

  围绕“战略转型平稳升级、航线网络结构科学优化、辅业收入稳步提高”的目标,青岛机场不断织密主业市场网络,强化物流市场开拓,开发通用航空业务,努力实现“主辅业协同发展新常态”。

    ——推动航线持续开发,提速空中走廊建设。集团公司从构建航线网络、促成“陆海空”联运等方面入手,力争2015-2017年,对青岛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定位予以战略支撑。为此,青岛机场不断增进与“一带一路”关键节点机场间合作,重点与云南机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转南亚各国诸多航点;与乌鲁木齐机场合作,联转中西亚,甚至欧洲各国诸多航点;与成都、重庆机场合作,联转中西部地区、东南亚、非洲等诸多航点;与西安、武汉机场合作,联转中部地区航点;与上海机场和广州机场强化合作,联转东南亚及大洋洲等各国诸多航点。加密航线并大力开发新航线,加密至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具有良好市场关注度的旅游航点,协调推进产品资源整合、承运人比选、航权时刻审批等工作。目前,青岛机场每周往返东南亚地区航班数量已近70架次,其中往返曼谷36架次、往返新加坡16架次、往返普吉岛14架次,并成功开通青岛-昆明-印度新德里航线,首次涉足南亚市场。旺季至西安、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日均出港航班量达到9班,亦呈现出明显快线运营态势。新开林芝、阿克苏、敦煌、九华山、普陀山、宜昌、泉州等旅游热点城市航线航班数量达到15条,航线网络得到有利的补充和完善。

    ——提升中转服务功能,形成区域中枢节点。做大国内国际互转业务,通过“行李直挂、一机双屏、通程值机”,联合东航、山航开发国内城市经青岛往返韩国的“韩国—青岛—国内”中转联程业务,力争2015年底全面实现东航、山航所有符合该类衔接条件航班的中转运营;协调联检单位、优化地面流程、缩短最短中转衔接时间;加快设施改造,全面启用中转厅,全面升级日韩航线航班服务保障品质;联合青岛航空,以“通程值机、行李直挂”方式成功开发了哈尔滨-青岛-长沙、哈尔滨-青岛-浦东、成都-青岛-浦东、成都-青岛-北京等国内中转产品,整合青岛机场的航线资源,提升旅客服务品质。

    ——加速航空物流发展,快速提升货物运量。以建设东北亚快件及生鲜货品转运中心为目标,开发货机运力:跟进汉莎货运航空、仁川航空货机开通事宜;积极开发中转货,吸引“陆转空”;加大腹舱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客机航班舱位承揽货物;加快成立货运代理合资公司,推动货量提升。跟踪分析国内货运业发展态势,以快递、中转为主抓手,与顺丰、邮航以及大型货代公司携手合力参与市场竞争,以青岛为中转点发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提升青岛机场的货邮集疏运能力,着力打造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快件聚集和转运中心。   

 ——搭建辅业发展平台,加快辅业资源整合和提升。遵循“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对于物流、广告、航油、能源、旅游等资源整合盘活,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公司化运作,目前分子公司由10家增至17家。主辅业收入比例由79:21调整至59:41,辅业提速增效水平在全国大型机场排位中进入前10名。

 ——推进投资合作项目,打造板块化多元利润点。一是与中航油集团的合作,在已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2015年内落地地油项目,开始筹备航油项目,组建中航油合资公司,推进航油、收购华通股权等项目。二是与中航信集团的合作,推进凯亚合作项目,积极争取在新机场设立中航信研发中心。三是稳妥引入合作伙伴,推进园林公司、民航大厦等合资合作项目在年内落地。四是完善集团内部项目提升,对机场酒店富华酒店项目动工改造、配餐食品品牌专营、新材料公司投产运营等工作提前筹划,按步骤推进。五是加快开发地面运输市场,与航空公司合作,实现飞机门到客户目的地的“门对门”服务,开发异地城市候机服务;打造“绿色交通理念”,建设纯电动化贵宾车队;与旅游机构合作,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创新航班延误时旅客服务模式。

 (二)以文化为魂,对标国际标准,树文明机场品牌。

 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的工作要求,机场集团以全面塑造“一带一路”文化使者为已任,形成“二次创业”的文化体系。一是文化建设凝心聚力,一张蓝图放眼未来。以“齐展双翼,星连世界”为定位,确立“创业文化”,以“诚信致远、责任创新、协同共赢”为核心价值观,以“助力青岛腾飞、引领未来航程”为使命,扎扎实实“践行八项素质、打造一流团队”,共同推动“日韩门户、区域枢纽、世界一流”的愿景早日实现。二是引入国际标准,彰显服务文化。以“换位思考”为理念,持续改进服务细节,客户满意率保持在97%以上。加入ACI国际民航服务评价体系,在“机场交通、设施配套、安检、商贸、不正常航班保障”等纬度全面对接国际标准。同时,服务品牌“墙外开花”,其中大韩和全日空等值机班组在服务评比中荣获“全球第一”的好成绩,贵宾服务品牌已多次代表“青岛标准”,参加国际性、全国性的赛事服务保障

 (三)以“五个一流”为指引,领跑同类城市新机场建设。

 一是高起点规划。将总体规划及航站楼初步设计作为工作重心,选择与“高手、大师”合作,确保设计一流。抓好综合交通衔接以及场区内部、飞行区、运行流程的规划设计。合理选用管理模式,重视项目生命成本,坚持限额设计原则、采取有效激励机制。二是高水平建设。严格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促使规划建设、施工管理的细致高效,力争在综合交通、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绿色机场、特色商贸方面成为建设典范。三是高质量施工。引进国际智力支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择资质高、实力强、经验足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参与新机场建设。四是高效率执行。以“高层推进、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建管融合”为原则,多线并进、压茬推进,加速推进手续审批,目前,新机场涉及国家层面的批复全部结束,创造了国内干线机场审批的“青岛速度”。五是高效能监察。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在“招标、合同、采购、签证、变更、支付”六道关口实现全程跟踪和监察,确保打造廉洁工程、阳光工程。

 二、2016年再接再厉,以“基础+效益”为主基调全方位树立国际化文明机场形象

 按照“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实施“融入一带一路,率先走在全国机场前列”的工作计划,力争实现东北亚区域门户枢纽的战略目标。主业做精做优,持续巩固安全运行品质华东地区第1名的位置;在ACI国际机场服务排名达到华东机场前5名;旅客吞吐量力争跻身“2000万机场俱乐部”。辅业做大做强,保持20%以上的收入幅度。建设争创一流,新机场全面开工后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指标,持续领跑国内同行业水平,打造“青岛速度”和“青岛样本”。 

 (一)主业融入“一带一路”,助力城市国际化战略。

 一是统筹规划洲际航线。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着力开通我市至世界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8+2”条洲际航线。重点做好直达法兰克福、旧金山、墨尔本、温哥华和迪拜航线的按期开通,并为2017年开通洛杉矶(纽约)、莫斯科、伦敦(巴黎)航线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协助联检单位通力推进24小时通关、72小时过境免签和中转厅启用等配套项目,为洲际航线运营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二是拓展“中日韩快线通道”。倾力争取时刻、航权、补贴等资源,做好客货源组织和保障条件优化,打造最能吸引航空公司的资源优势。组织整合飞经日韩的航班,打造密集型航班波,实现至日本航班每日往返16架次,韩国航班每日往返40架次,力争成为国内至日韩航线最密集的国际机场之一,建成独具青岛特色的“中日韩快线”品牌。三是增进与战略节点城市合作。与西安、云南、乌鲁木齐、成都、重庆、上海、广州等机场战略合作,开发联转至“一带一路”的诸多航点,切实提升我市的空中通达能力。四是构建“陆海空”联运体系。通过机场快线“穿针引线”,加密与地铁枢纽、铁路枢纽、环渤海地区腹地城市的衔接,形成无缝对接联程的新优势。与邮轮码头建立信息共享、营销联动的合作关系,借助“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航点布局,实现集成联运的放大效应。

 (二)辅业提速增效,达到国内机场领先水平。

 以新机场建设业务量扩大为契机,深度整合辅业资源,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自营、合作等方式,集约增值要素。力争至2016年底实现主辅业比例达到56:44,类比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机场水平。一是实施高水平“引进来”战略。落实与中航油集团合作的地油和航油项目;与中航信集团的合作,争取新机场设立中航信研发中心项目签订协议;与东航、美心食品合作,筹建中国北方地区航空配餐中心;与新加坡机场、汉莎航空探讨合作建设新机场货站的可行性;与首都航空合作,成立公务机运营公司;推进园林、民航大厦等合资项目年内见效益;对新机场酒店、职工宿舍、能源中心、配餐、新材料等项目按步骤推进;整合辅业价值链资源,扩展物业、旅游、商贸等业务。二是建立“放而不乱、控而不死”的分子公司管控体系。不断激励分子公司市场开拓,促使辅业收入及利润的比率在集团整体比例逐步提高。在管理上实现6条管控线常态化。

(三)新机场建设对标世界一流,进入主体攻坚年。

 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战略思维,发挥本土优势,在学习借鉴中“弯道超越”,在新机场建设上彰显我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特色。一是全面对标新加坡机场。机场集团将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促成服务实践、人才培训等项目落地,力争全面复制其“全球第一”的机场运营管理经验。同时,引入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整体商业规模、业态等规划经验,实现新机场商业的全面国际化。二是推进新机场“主体攻坚”。规划设计方面,尽快取得总体规划以及一批次批复文件,抓紧启动二批次初步设计报批步伐。专项规划设计,立足临空经济,持续优化场区整体规划布局,继续深化场区景观、文化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特色商贸等专题的研究质量,不断细化航站区、飞行区、配套区设计环节。三是全面开工建设。航站区施工继续深化钢结构、金属屋面、幕墙设计方案并做好生产加工准备。同步推进主体结构建设,争取完成高地铁非影响区域建设。启动飞行区建设,保证各标段间的界面协调,完成飞行区土方施工建设任务。完成ITC主体结构建设,为弱电信息系统安装提供作业面,保障后续建设调试的时间需求。GTC方面完成国铁地铁部分结构施工并稳步推进其他区域基础施工。四是配套工程提速。市政配套和碧沽河改道方面,尽快启动压茬推进施工进展。综合交通方面“以我为主”,以GTC的规划设计、统一招标、施工组织为中心,协调相关业主尽快确定投资、建设、运营等界面和模式,加快推进实施进程。

 (四)拥抱“互联网+”,力争成为“智慧城市”新亮点。

 2016年机场集团将全面建设“智慧机场”作为基础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打造“互联网+机场”。开发运用好“年旅客近2000万人次”的资源,综合利用信息化资源,为旅客提供全链条的增值服务。同时,在“离港系统、指挥调度、货运系统、安检信息系统、贵宾系统”等数据收集方面加强力度,为新机场的“智慧运营”提供大数据支撑。二是全面对接新机场规划。以流亭机场为平台先行先试,首先促成电子虚拟候机楼上线运营,实现 “购票、乘车、停车、值机、安检、服务、登机”等全流程信息化服务;推动机场集团下属企业产品、服务销售和候机楼商业的上线经营,初步建成“智慧机场”和“智慧机场社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彭晓娟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