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 正文

创造奇迹的女支书——记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2015-06-01 14:35:29 字号:A- A+

创造奇迹的女支书——记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

王桂兰组织村干部学习业务流

    “到处蚊蝇绕,家家堆乱草,春天尘土扬,雨后泥中跑。”正二村,一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山村,曾经是北镇市正安镇令人头疼的老大难村。如今,这片土地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不仅环境优美,还呈现出人人安心致富、户户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村通油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院墙爬绿,芳草依依。2011年,村集体纯收入达5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2万余元。正二村富了,从一个穷山村一跃成为北镇市“十强村”、锦州市“百强村”。

    联结贫穷村和百强村两个端点的是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村支书。王桂兰,朴素的衣着,质朴的笑容,目光中透着一份执拗。面临生命与事业的抉择,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以瘦弱的双肩托举起村民的希望?是什么力量令死神望而却步,让这位羸弱的女性给正二村带来巨变?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桂兰挚爱脚下的热土,更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百姓干点实事,再苦再累都心甜。”王桂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奔小康,双手闯出致富路

    几乎是伴随着村里的第一声鸡叫,王桂兰早早就起床了,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天还没放亮,看着辽阔的田野,家家户户或明或暗的窗户,在渐渐升起的曙光和炊烟中查看地里作物的长势,她的心里特别踏实。

    56岁的王桂兰是土生土长的正安镇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村上,从团支部书记做起,当过妇代会主任、村委会主任。1995年6月,她担任原正三村党支部书记。 2003年正二、正三两村合并后,她被选为新的正二村党支部书记。

    正二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祖祖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致富无门。“干部有思路,群众有出路”,要引领群众致富,关键在于找到一条好的门路。正二村的出路在哪里?王桂兰想,要改变正二村的后进村面貌,必须办产业,上项目。她倡导发展税源型工业, 吸引大连市民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北镇市幽州酒业有限公司,帮助企业联系金融机构,争取流动资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完成“旗人”商标注册,促成瓶装白酒在北镇、黑山、阜新、义县等地的顺利销售。目前,该企业年产纯粮型白酒500吨,安置100多人就业,每年上缴税金100多万元,成为北镇市新增工业规模企业。王桂兰倡导发展高效型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和花生产业,共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1000亩,开发绿色无公害花生3000亩。同时,以“三通、四有、两分离”为标准,开发了5个千头猪场和万只鸡场,全村养猪达到2万头,养鸡10万只。她倡导发展外向型产业。成立了正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全村富余劳力开展了豆芽菜生产、建筑、美容美发、保安、家政、农机修理等六大专业培训,同省内外大型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就业对接服务,使村里的劳动力逐步向城里转移,占劳动力总数的73%,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0个地级市。她倡导发展商贸产业。充分利用北阜公路、大高线从村里通过的优势,大力发展建材、农资、饲料、餐饮、修理、美发、中介等个体私营经济,依托镇区优势搞开发优势、借助市场优势搞开发,全村个体工商户达到50户,每年三产创收2000万元。目前,全村共有60多户在城里购买了楼房,170多户购置了汽车,18户建起了小楼,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手机入户率实现100%,70%的农户安装了宽带。

    新的正二村,在王桂兰带领村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进程中,实现了“凤凰涅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猫城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