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投资寻求高回报 小心第三方陷阱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作者: 2015-03-13 18:30:06 字号:A- A+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理财大军,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理财方式早已成为常规理财方式。与此同时,新颖的理财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第三方理财迅速崛起。相比常规理财方式,第三方理财具有收益高的噱头。不过在高收益的诱惑下,不少市民发现第三方理财还是存在不少陷阱,一不留神就容易产生损失。
课程案例1
只说高收益 风险却避谈
  “我们公司承诺给你18%的年收益,保本保收益,起始资金10万元。”去年,在一家第三方理财公司,销售人员极力向高先生如此兜售。当高先生询问风险问题时,销售人员只是拍着胸脯保证每月按时打利息,并且高先生可以随时提取。不过高先生并没有在这家第三方理财公司投资,因为他认为这家公司的投资项目根本没法保证18%的高收益。不到半年时间,高先生就听说该第三方理财公司跑路的消息。
  目前,第三方理财给出的收益并不低。记者查询了一些第三方理财网站,大部分理财公司的参考年收益都在10%以上,期限一个月到一年不等,起始资金不等,有很多理财项目起始资金只需100元。不过这些第三方理财公司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的同时都在强调产品高收益,并不提及产品的风险,甚至有工作人员给出了百分之百兑付的保证。
课程解析
投资第三方理财需谨慎
  近段时间,在各大银行降息之后,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第三方理财机构。而对这些平台来说,高收益则是其吸引投资者的一把利器。当下第三方理财提供给投资人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10%左右,不过有的却给出20%甚至30%的年化收益率。投资者面对高额回报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贸然投资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血本无归。曾经有业内人士爆料称,这些第三方理财公司的成本支出中,首先需要支付给基层业务员3%至4%的佣金;此外,再须支付上一层组织销售人员管理利益1%;办公、运营支持的最低成本也需要6%。如果要兑现12%的年化投资收益率,这家公司仅这一产品的投资年收益就必须高于22%,才有正常运转的可能。放眼投资市场,要找到年收益高于22%的项目并不容易。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课程案例2
借用知名机构实际推销自己
  去年底,吕先生收到一份落款为某金融单位的邀请函,邀请他前往市区一家酒店,参加一个客户答谢暨理财推介会。当吕先生来到现场,却发现在现场的宣传材料上,邀约时落款的金融单位成了主办方的合作单位,同列的还有其他知名的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
  推介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宣传单上所列的各大金融机构都是公司的合作单位,近期联手推出了一款收益高、回报快的理财产品,该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2%。而实际上,这就是一款第三方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知名金融机构很可能是“幌子”。据了解,为了吸引投资者,一些第三方理财公司会重金挖角银行、基金或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待他们离职后,利用手中的客户关系,继续打着银行和保险的名义吸引客户,举办产品说明会。并在网站、或宣传材料上,把这些金融机构都列为合作单位,借机推销自己的产品。
课程提醒
不要被幌子所迷惑
  据了解,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针对具体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分别设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进行监管。而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产品涉及债券、基金、PE、信托等多个种类,除了证监会出台的 《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覆盖到公募基金销售这一块外,其他产品均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市民遇到第三方理财一定要慎之又慎。
  据了解,券商、基金公司一般都建有自己的直销渠道,而质量较好的理财产品一般都会留给自己的销售团队,而由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的多为质量较差的理财产品。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开始大量销售P2P理财产品,宣称年化收益率在10%至13%。此外,投资者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到相关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求证,不要被“合作单位”光环所误导。一旦发生风险,这些“合作单位”从法律上来说,不会负有任何赔偿或给付责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