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节会类 > 正文

城阳:着力改善民生建生态宜居城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涛 2015-02-14 11:09:17 字号:A- A+

    2014年,城阳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的胶州湾北岸新城这一总目标,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坚持理念为先、敢为人先,统筹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以项目为引擎调结构稳增长

    去年实际利用内资157亿元、增长16%,到账外资7.5亿美元、增长5.6%,总投资164亿元的79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48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以打造青岛总部经济集聚区引领服务业优化升级,新开工总部面积125万平方米、竣工73万平方米,五大总部园区累计建成125万平方米、签约企业848家。以打造世界级动车小镇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450亿元、增长18.5%,轨道交通产业完成产值近500亿元、增长32%。

    社区中心累计达46处,农贸市场累计达33处,在全市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形成“15分钟文化圈”和“8分钟健身圈”;推进“密植混交”式绿化,加快打造“花园式”城区和“森林型”城郊,全区林木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4%和41.3%,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调查中,列全市第1、全省第7;投资5.2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17处,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达到93.7%,足球场地达到100多处、平均每4000人就拥有1处,3年获得 “市长杯”比赛21项冠军中的14项,校园足球工作经验被作为典型推介;建立起就业创业服务“五大平台”,实现对全区每一名自然人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和精准服务,社区集体可支配财力最低达到80万元;大病医疗救助惠及群众1822人,“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惠及群众6万余人,42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61家社区集体卫生室设立“便民药箱”。

    推动改革开放、转调升级

    2015年,城阳区将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打造服务均等、民生改善新亮点,开创文化繁荣、生态良好新局面,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的胶州湾北岸新城。

    实施产业联动战略,保持转调定力。加快产业模式由加工贸易型向总部集聚服务型转变,现代服务业突出总部经济引领,完善总部楼宇管理平台,推进总部园区建设和总部项目招商,培育创意楼和韩资企业总部楼等特色楼宇,加快总部经济国际化步伐,在全市差异化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制造业突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增长10%以上,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添转调动力。实施招商引资提升计划,构建“一口对外”的专业招商格局,抢抓中韩自贸协定战略机遇,打造韩资先进制造业和贸易企业总部集聚区。严格落实项目推进竖向责任制和全程控制调度机制,跟踪促进总投资705亿元的91个产业建设项目和总投资237亿元的32个产业前期项目,提升千亿级项目储备质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转调活力。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技术改造投入35亿元以上,成立区内首支科技产业育成基金,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8家以上,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七成以上财力改善民生

    今年,城阳区将继续把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建立全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创建全市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示范区,加快社会事业从形式普惠向实质公平转变。

    突出产业支撑,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与高端制造、总部经济、商贸流通、生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政府融资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新模式,加快7个续建项目、4个新启动项目建设;突出基础配套,全面抓好总投资13.3亿元的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轨电车示范线6月份正式运营,春阳路实现全线贯通,进一步提升基础配套薄弱区域承载力;突出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依托社区中心全域布局,重点加强文化、体育、卫生、休闲和商贸设施建设,推行新建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试点,持续扩大“15分钟便民服务圈”内涵;突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全面推行在绿化和环境整治中融入健康、运动主题的建设模式,建立全区“智慧环卫”管理系统。

    实施新一轮学校建设规划,投资4.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现代化学校创建比例达到95%以上。更加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依托“八个好习惯”养成教育品牌,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依托“区长杯”系列活动,深化文体艺术教育创新,着力打造青少年足球推广普及、人才选拔两大平台,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城阳模式”。

    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就业信息库、技能培训学院等 “六大平台”。实施“一村一策”富民强村项目90个以上,经济薄弱社区可支配财力平均达到90万元以上。

    着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投入1.7亿元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实施区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民营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门诊试点,投入1800万元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大力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和医联体建设,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实现无障碍就诊。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达到50%以上,在区社会福利中心推行临终关怀服务试点。充分发挥大救助体系作用,加强信息动态管理,确保实现精准、公平救助。探索多渠道的保障房建筹模式,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及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记者 王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海风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