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留洋博士辞谢高薪反哺穷山沟 把百姓疾苦放心头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2014-12-12 21:15:17 字号:A- A+

    2014年8月18日。甘肃省临洮县城。数万人涌上街头。

    农民、工人、干部、学生、营业员、企业家……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从千家万户赶来,他们在与自己的好县长柴生芳做最后的告别——“马啣山上永生此木,洮河岸边千古生芳”。

    8月14日,他连续工作了17个半小时。白天忙于处理一系列公务,晚上7点30分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从来不开长会的柴生芳,一直开了6个小时的夜会,研究了22大项、53小项工作。15日早晨,办公室同志打开房门,请他去参加一个镇的民主生活会,却发现灯依然亮着。他静静地和衣躺在床上,被子一角搭在胸间,靠墙的桌子上还放着半片没吃完的萝卜……

    2014年8月18日,临洮县群众自发长街送行柴生芳,在临时拆开的纸板箱上表达自己的心意。(图片由临洮县文明办提供)

    1.留洋博士辞谢高薪毅然归国金凤凰"反哺"穷山沟

    1969年7月,柴生芳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0年,他从北大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5月,办理停薪留职到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

    2002年,在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学博士学位后,他辞谢了神户大学高薪的挽留,启程回国。对于这个选择,家人和朋友都表示不能理解,甚至是反对。

    “你不好好在外面混个名堂出来,又跑回来干啥?”大哥柴生龙曾当面问过他。

    “大哥,你看全国各地都在快速发展,甘肃老百姓还是那么穷,我回来就是想为甘肃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做点贡献。”柴生芳回答。

    2006年,他主动请缨,离开甘肃省委办公厅的工作岗位,一头扎进了“苦瘠甲天下”的定西,直到他倒在生命的终点。

年轻时的柴生芳意气风发。资料照片

    他的大学同学李新伟回忆,柴生芳总爱对同学们讲自己的家乡,讲他小时候艰苦的生活,讲家乡的风土人情,“现在我还记得他讲到用新打的麦子蒸出大白馒头,夹上油泼辣子和大蒜,吃着真香,那个陶醉的表情。”在柴生芳的真情讲述中,家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同在燕园40号楼316宿舍住了4年,室友刘国祥发现,除了专业学习,柴生芳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特别爱读经济、人文社科、国际政治方面的书籍。“那时,我们宿舍经常睡前辩论,6个人在一起,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什么事都辩论,他很有激情,有那么一股爱家、爱民、爱国的精神气儿。今天,他为家乡父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寻找他的精神和思想的根源,其实是在北大求学期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成形的。”刘国祥感慨地说。

    在柴生芳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次回到甘肃,都看到家乡好像被改革发展的大潮遗落了一样。对此,他非常痛心。旦复旦兮,惟愿不忘初心——这是他对自己的叮嘱,只想为贫穷落后的家乡多做一些贡献。

    2.吃苦卖力5年完成8年学业他是众人眼中的"苦行僧"

    在柴生芳45岁的短暂人生中,他如“苦行僧”一般,经受一场接一场的考验。

    1986年7月,柴生芳以甘肃省庆阳市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柴生芳的大学生活朴素简单的。“每天就见他背着个绿书包去学习,早出晚归,连周末也不休息,是我们当中学习最用功的。有时我们宿舍聚餐,就他不来,跑去学习了。我们能感觉到他在经济上有些困难,生活很节俭。”北大同学刘国祥回忆,“1997年柴生芳去日本前,路过北京,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有西装,知道我爱人是学设计的,就请我们帮他去挑,那是他第一次有了一套西装。”

    1990年,他毕业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在位于戈壁滩的考古遗址现场,柴生芳和同事们沿公路,搭起了没窗没门的简易房,房内连一块像样的床板也没有。三餐就是凑合着吃点洋芋白菜,填饱肚子,没有水,他们就喝苦涩得难以下咽的咸水,而对于热,只能忍。白天,柴生芳是个“土人”,挖土、铲土、抬土,和民工同吃同喝;晚上,他又回归专业本色,详细记录当天进展,并作出分析研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俊民说,考古现场,柴生芳将头一年发掘清理的灰堆重新过了一遍筛子,亲手拣出2000年前的“元致子方”帛书。

    柴生芳北大毕业后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这是当年他在悬泉置遗址参与考察工作时的照片。(何双全摄)

    1997年,柴生芳停薪留职,自费赴日本神户大学攻读文化结构专业博士学位。

    在考古所期间,柴生芳的工作干得可谓“风生水起”。而到了日本,举目无亲的柴生芳屡次碰壁,经济上的拮据,让柴生芳不得不找一些吃苦卖力的工作:洗碗刷碟、搬运货物、柜台收银。有一年,曾经同在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事何双全到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才得知柴生芳的这段苦涩经历。他一边挤出时间打工、一边加班加点学习,别人需要8年完成的学业,他只用了5年,成为神户大学文学部硕博连读生中5年内取得博士学位第一人。何双全说,之所以没有耽误学业,后来还当选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等职务。柴生芳所付出的努力常人难以想象,个中辛酸只有他自己清楚。

    2002年10月,柴生芳学成归国,放弃了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薪工作,回到了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工作,主要职责是起草各种文稿。陌生的环境,碰也没碰过的专业,并没有难倒这位“洋博士”。缺乏理论基础,柴生芳就反复翻阅相关辅导读本,将书页勾画得“面目全非”,大量的学习笔记和心得感悟记满了整本书;写作水平不达标,他就“照葫芦画瓢”,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在本子上随时摘抄,仔细琢磨,再发挥创作;主题把握不到位,他就请教同事,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熟悉时政要闻,寻找与文稿写作的契合点。

    为了使文章写得“既有骨头又有肉”,柴生芳常常通宵达旦。别人休息时,他仍在看书学习,修改、补充材料。熬夜累了,索性脑袋靠住椅背打个盹,实在疲惫不堪,就头枕着书,盖上一件薄呢子大衣,躺在沙发上将就一晚。

    柴生芳曾说,他在考古所、日本留学、省委办公厅工作的酸甜苦辣,都是他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苦行僧”生活,所赋予给他的宝贵品质,一直延续并消融在他日后的基层工作中。

    3.30本工作日记写170万字民情任临洮县长9个月跑300个村

    从2006年起,柴生芳先后在安定、陇西、临洮工作。他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能走车的地方开车去,车到不了的地方就走路去。临洮县全县323个行政村,他跑了近300个。仅他任县长的9个月里,行车总里程就达4万多公里,日均行程近200公里。

    临洮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扶贫是考验临洮主政者的第一道难题。在县政府小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两幅全县地图。据办公室人员马德江介绍,这是柴生芳的“作战图”。地图上,临洮县每个乡村的地理位置处画着各式图形符号,有牛、羊、猪、鸡,有马铃薯、中药材、瓜果。这是因为柴生芳提出了“强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的产业培育思路,给全县323个行政村全部确定了主导优势产业,这些符号是各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今年3月,临洮县成为“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同时与甘肃银行签订金融扶贫战略协议,甘肃银行向临洮授信15亿元,解决了农户分散贷款难的问题。7月,临洮县被列入全国8个“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争取到国家资金项目规划投资9.75亿元。

    柴生芳下乡调研时一直都在不停地做笔记,图为2014年4月,在辛店镇苟家山村入户调查群众经济生活状况。(图片由定西临洮县文明办提供)

    临洮县是有名的贫困县,苟家山村又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柴生芳就把苟家山定为自己的联系帮扶村。他先后11次深入苟家山,指导村里发展生产,帮助农民摆脱贫困。2012年3月26日,柴生芳第一次来到苟胜利家。苟胜利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领导。他结结巴巴地回答着县长的询问,柴生芳认真地记着笔记。“你家里的困难是不是这三条——老奶奶要看病,哥哥没事做,种地收入少?”听完了苟胜利的话,柴生芳替他做了总结。临别时,柴生芳给他留下了手机号码,再三叮嘱:“有事就直接给我打电话。”不久,苟胜利的先天不足无法种地的哥哥被安排到一个建筑公司当保管员,一年收入两万多元。当年,苟胜利种了4亩黄芪、党参,收入两万来元。到2014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又扩大到了8亩。苟胜利也保存的一个小本记录了柴生芳11次走进他家的足迹,以及每次给予的帮助。2014年8月18日,为了赶上柴生芳的出殡仪式,苟胜利等6名村民租了一辆面包车,早晨5时摸黑下山,只为见县长最后一面。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天不论多忙、不论多晚,柴生芳都有坚持记写工作日记的习惯,他几乎每天都要把自己一天的工作、学习情况逐项记录在笔记本上,以思考心得感悟、梳理发展思路。8年来,这样的工作日记有30本,170多万字。翻开柴生芳写下的第二十八本日记,记录日期从2014年2月27日开始,至5月28日结束。仔细翻看,每一页都记得密密麻麻,或勾、或圈、或划线、或以三角符号标明重点,须得仔细辨认,才能看得明白。没有空洞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工作日记记录的是他踏遍全县323个行政村的泥泞脚印,是他深入群众嘘寒问暖的殷殷关切,更是他满怀理想投身事业的火热情怀。

    光明村、合好村、康家沟、苟家滩、打石坪……柴生芳手绘出一幅清晰的“村组地图”,临洮县南屏镇22个零散的村子,被用黑色签字笔勾画、串联起来。

    在柴生芳第28本工作日记的最后几页,有8张这样的乡镇村组地图,全是柴生芳走过的地方。

柴生芳工作日记里的手绘“村组地图”。方莉 摄

    2013年“7·22”岷县漳县地震,南屏镇受灾最为严重。震后,柴生芳跑遍了南屏镇的每一个村庄,有个村子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仅有12户人家,是南屏镇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角落,也是灾后重建难度最大的地方。柴生芳翻山越岭,徒步近4个小时来到这个群众口中的“划不着山庄”,一一入户走访了解灾情,实地督导每一个重建项目。村民说:“县长都到我们庄子上来了,我们再不能叫‘划不着’了,应该改名为‘划得来山庄’。”

    走村入户,柴生芳听着群众的一声声期盼、一句句诉求。他在第二十四本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下这样一句话:“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第三十本日记里,6月16日这天,他记下这副对联。在柴生芳的工作日记里,这样的话比比皆是。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4.实干县长要求"五个不" 一个会议解决22个重大议题

    临洮县县委书记石琳这样评价柴生芳:“他不仅学术积累非常深厚,视野也很开阔,想问题做事情都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并且一点儿书生气都没有。”

    今日事、今日毕,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是他一贯的作风。平时的工作中,除了外出考察、下乡调研和公务接待以外,其他时间他始终坚持吃在单位、住在单位、干在单位,单位安排的集体公寓几乎就没有住过。“柴县长不住公寓而住办公室,是因为白天忙完,晚上还要处理公文,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方便看书学习。”临洮县政府办工作人员马得江说,“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12点多。”

    “打铁先要自身硬,你们要抽空读些法律、经济方面的书。”这是柴生芳生前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曾在临洮县政府办工作的县发改局副局长吴立耀说,2011年年底,柴生芳给他推荐过4本书——《宏观经济学》、《中国近代史》、《哲学原理》、《职业心理学》,并嘱咐他一定要多看书。

    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提高政治素养,学习现代前沿学科以拓宽视野,摘录名言警句以明志,柴生芳的工作日记也是他的学习笔记和内心深处的独白。方莉摄

    常常与柴生芳一起下乡入户调研的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深有感触:“柴县长不仅爱读书,还善于从实践中学习。他记忆力超群,凡是到过的村子,包括地理位置、产业状况、民情风俗等情况他都烂熟于心。他常常会在路上随时问我们,以这种方式督促我们熟悉村情。为了记住每个村的情况,我把临洮的地图下载到手机上,随时查看学习。”

    工作中,柴生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在担任县长后,柴生芳提出凡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必须做到“五个不”:未经充分讨论成熟的不提交,分管副县长未审阅签字的不提交,主汇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请假由副职顶替参会的不提交,临时增加和“搭车”汇报的不提交,无汇报提纲的不提交。“这‘五个不’就是要保证决策事项充分征求大家意见,防止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临洮县发改局副局长吴立耀说。

    柴生芳还经常强调,要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不要以会议落实会议。秉持着这一理念,2014年8月14日夜,柴生芳将两个月的县政府常务会议合并在了一起。这次连夜召开的会议,研究了全县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重点帮扶单位帮扶情况进展、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筹建综合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成立县第三实验小学等22个重大议题。

    “这些事情都要抓紧办,不能拖,拖了影响全县发展,拖了对不起全县老百姓的期望。”柴生芳就是这样加班加点、拼命工作,全然不顾自己当天已连续工作17.5个小时,也全然不顾10天前医生已诊断他患有睡眠重度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告诫他病情严重一定要立即治疗。 

    5.开门办公生活"抠门" 上千百姓自发送别好县长

    “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在第二十二册的工作日记中,柴生芳把这句话写在了扉页。

    柴生芳坚持开门办公。刚开始大家不习惯,有时候还会随手关门。柴生芳就会对他们说,我们谈的是工作,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时间久了,大家知道了他的这个习惯,就再也没人关门了。柴生芳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大门敞开,送礼的人进了门就不好意思送了。

    2009到2011年间,柴生芳在安定区担任副区长,主要工作就是外出招商。由于柴生芳“抠门”,这可苦了常年与他一起在外招商的安定区招商局副局长郑聪颖。柴生芳出差从来不住大宾馆,选的都是马路边上的小旅馆,即便如此,他也从来不住单间。为此,郑聪颖还曾多次向柴生芳表示过“抗议”:“柴区长,你晚上睡觉打鼾,和你一间我睡不着。”柴生芳回复:“那你先睡,你睡着了我再睡。”在外招商的两年,柴生芳一直把“咱们出来要节省一点”这话挂在嘴边。

柴生芳生前的工作日记有30本之多,每一本都记录得密密麻麻。资料图片

    柴生芳反复叮嘱妻子祁雪莉:“随便收别人的东西,咱们就离婚。”这个底线,他俩一直在坚守。在妻子祁雪丽印象中,柴生芳很单纯。吃饭穿衣一点也不讲究,常年穿着两套西装,一件西装袖子是好的,但领子已经磨出了毛边,另一件西装领子是好的,可袖子和裤边破了。走进柴生芳的卧室,能想起来的形容词只有“简陋”,甚至“寒酸”。一张床,一个台灯,几件皆有缝补痕迹的衣服,两双鞋,床头的柜子上放着几瓶水,被子和床单洗得早已有些发白。柴生芳真的是如此不懂人情世故吗?其实,他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善于关心别人的人。他爱家庭,他知道,结婚以后,他便与在兰州工作的爱人聚少离多,一见面,他总是忍让她,呵护她。女儿3年前出生时,他唯一一次专门请了7天假,从早到晚陪护着爱人。他还将自己80多岁的父亲接到兰州,让爱人平日伺候着。

    8月15日,当妻子失魂落魄地赶到临洮时,在丈夫栖身的小屋里,她看到一根黑色皮带,靠近带扣处已磨损断裂,却被主人放在床头;一双白袜子,破了个大洞,还穿在丈夫的脚上……她哭了,那一刻,她觉得丈夫走得委屈。然而,走出屋子,她看到了一双双哭红的眼睛,一个个焦灼的身影,那是临洮城乡各地的群众,闻讯赶来送好县长最后一程。

    “生芳离开的时候,留给我的,是工资卡上存了几万块钱的工资。他常常说,国家对我不薄,我就是放羊娃出身,凭自己本事,国家用了我,还想再要啥呢?”祁雪丽回忆起丈夫生前常对她说的话,“我一想,也对着呢。”

柴生芳3岁的女儿甜甜送给爸爸最后一吻。摄影 李天禄

    2014年8月4日,柴生芳在北京出差,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睡眠重度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医生建议立即治疗。他坚持等忙完了手头的紧要工作再去治。

    8月14日早上8时05分,办公室上班;8时10分至50分,接待上访群众,处理部门汇报事项;8时50分,调研引洮工程;14时30分,参加引洮工程座谈会;16时30分,赶到县文化中心,主持全县捐资助学表彰暨资助优秀贫困学生大会;17时30分,检查县城北大街改造工程进展情况;18时,实地查看城区东大街、南大街、公园路、新街等明年待建道路情况;18时30分,参加公务接待;19时30分至次日凌晨1时30分,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

    8月15日凌晨,年仅45岁的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倒在了他工作的岗位上。

    在柴生芳遗体被送往定西火化那天,车缓缓驶过临洮县城,“柴县长,一路走好”“人民的好县长”……黑色的大字写在横幅上,写在报纸上,写在临时拆开的纸板箱上……表达着临洮人最真的心声。“心里要有百姓,责任责任责任”,柴生芳笔记里的这两行字,力透纸背,字里行间体现的是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数千百姓自发长街送别,足见他在百姓心里的分量。真正把百姓放在心里的人,百姓也将永远感谢他、记着他。

    编辑点评

    在柴生芳的每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写着“此木生芳”四个字。他曾多次向周围朋友说,此木生芳,那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这个看似朴素却折射出对自身使命很高定位的追求,就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用一生去践行了这个要求,做得朴实无华却又轰轰烈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柴生芳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县长形象,照出的是一个身处滚滚红尘,仍能保持信念理想、景仰崇高的大写的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