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廿六载兼职乡村广播 播出壮乡好声音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2014-12-12 18:52:05 字号:A- A+

    “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好!巴别乡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26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巴别乡,每逢圩日,人们都会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

    简陋的广播站里,苏文丰左手习惯性扶正麦克风,右手摊着儿子苏俊岭剪辑的报纸,目光盯在划好横线的字上。

    作为广西田阳县巴别乡一名普通党员兼普通话和壮语广播员,从1988年至今,苏文丰的本职工作换了几个,而兼职义务广播员则连续26年从未改变。尽管没有分文稿酬,但他却在一间简陋的播音室里,用一支笔、一份稿、一个话筒,以及一腔热情,支撑起巴别乡广播站,将党的声音传遍壮乡的村村寨寨,传到边远山区各民族群众的心间。 

    本视频为广西卫视2014年8月5日《广西新闻》系列报道《走近壮乡“金话筒”苏文丰》之一(来源:央视网)

    1.好嗓子来广播 壮语汉语夹山歌

    1964年出生的苏文丰,天生有一副好嗓子,1988年,参加工作后的苏文丰首次与广播“触电”,到乡广播站协助站长工作,并在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好嗓子勇敢的“亮”出来。巴别乡广播站站长因为工作调离岗位,曾担任过学校广播员的他,凭借着对当地壮话的熟稔以及对播音工作的热爱,接过了广播站的话筒,他这好嗓子,一“亮”就是26年。

    刚开始,广播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播放一些乡里的通知。后来,苏文丰特意增加了读报栏目,把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广播出去,为此,他还自掏腰包订阅了《科技报》、《广西日报》等报纸。

    苏文丰说,刚开始广播的时候,说的是本地壮话。但有一次,他走在路上,有群众向他提议道:“你用壮语播音,当地群众都很喜欢,但那些从外地来巴别乡工作和做生意的人却听不懂,能不能让他们也听懂你的广播呢?”苏文丰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几天后,巴别乡的广播不但有了壮话播音,同时也有了普通话播音。然而这样的双语播音并不容易,“主要是自己对壮、汉语互译掌握的不够好,主谓宾容易颠倒,播音出来也不顺畅”,苏文丰说。

    苏文丰坚守基层广播26年,坚持用普通话和壮话播音,向群众传播国家政策,被誉为巴别“好声音”。(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北部湾在线网蓝盛敏/摄)

    “老百姓喜欢唱山歌,如果你能用山歌广播,群众会更爱听的,把各种信息编成山歌广播出去,宣传效果也会更好!”当地的一些群众向苏文丰提出建议。“多播些为民为农的山歌吧。”在老家务农的妻子也向苏文丰出点子。得到启发后,苏文丰除了向有丰富广播经验的老站长和普通话较标准的同事请教外,还经常下村屯找善于编山歌、唱山歌的群众学习。

    “有时回到家里,自己编写山歌广播稿,写到凌晨三四点。天一亮就起来说要回乡政府了,要去广播。”为支持苏文丰做好广播,苏文丰的妻子一人带着儿子,种着5亩甘蔗地和3亩玉米地,劳作归来后还得照顾偏瘫的公公。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苏文丰学会了编山歌,不到10分钟内,就可以把党的政策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山歌,并以山歌的形式唱出来。后来有了电脑,他又把自己新编或收录的山歌传送到电脑上,播放给广大群众听。通过这种形式,大家很快接受并记住了广播的内容。

    新农合与新农保是惠及广大农村民生的重要政策,为此,苏文丰特意编了一首山歌,歌唱党的这一惠民政策——“新农合与新农保,政策人人都要缴,大病小病都补助,六十以上都养老”。该首山歌通过广播播出后,在当地群众中影响很大,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巴别乡是广西革命老区百色市田阳县较贫困的石山区乡镇之一,由于地处偏僻,广播成了巴别乡建乡以来最有效的传播工具,因为老站长和苏文丰等基层广播人的接力传承,巴别乡也成为田阳县唯一一个坚持办乡村广播站的地方。

    本视频为广西卫视2014年8月6日《广西新闻》系列报道《走近壮乡“金话筒”苏文丰》之二(来源:央视网,请点击窗口播放视频)

    2.说养殖讲防火 车上喇叭流动播

    “各位父老乡亲,强台风‘威马逊’就要登陆广西了,它危害很大,各家各户做好防范,玉米还没收割的,尽快收割……”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广西,致使11市52个县(市、区)受灾严重,从7月18日起,苏文丰防灾抗灾的广播就不时在山涧里回荡。

    “从7月17号开始,我晚上就盯住电视看新闻,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写在纸上,编好顺口溜后,就骑着摩托车下到村里提醒群众。”苏文丰说,台风“威马逊”要来时,他都是凌晨才休息,第二天清晨5点就起来边看新闻,边编好顺口溜,而后开着装有扩音器的摩托车,进村入屯“流动广播”。

苏文丰在村头高处流动广播。(当代生活报 黄静摄)

    这个“流动广播”,还得从2009年说起。当时,巴别乡火灾频发,乡干部们都很着急。为了及时向村民们宣传防火灭火知识,苏文丰想出了一个办法——流动广播。他用本地方言自编了多套通俗易懂的防火“顺口溜”、打油诗,自唱自录,并带着喊话器来到自己挂点的安宁村轮流到各个村寨进行“现场直播”。宣传防火灭火知识的同时,还播放法律法规、农科知识和地方新闻。

    给群众传递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是苏文丰广播的一个重要内容,巴别乡的养殖大户罗忠宜是广播信息的受益者。“我的养殖信息、动物防寒保暖等知识,都是从乡里的广播里学来的。”罗忠宜说,有年冬天他上街,从广播获知将有连续低温天气和畜牧动物防寒知识,回去后马上照着广播里说的做,采取灯光保暖、烧碳保暖等措施,才使得养殖场的上万羽土鸡在上一轮的低温天气中没有遭受损失。

    “如果没有广播,乡干部就要下村挨家挨户宣传政策,遇到暴雨预警等突发情况,要及时下户告知村民。”巴别乡党委宣传委员黄艳妮说,巴别乡辖13个村147个屯,共有4957户、2万多人,全乡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低,使得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很窄。而乡干部只有30人左右,靠下户宣传政策法规,既增加工作量,又收效甚微。广播站的存在,架设起党政机关与群众之间便捷沟通的桥梁。

    3.上舞台受采访 鲜花掌声敬基层

    本视频为苏文丰参加2012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时的节目片段。来源:央视网,请点击播放按钮播放视频。

    “他20多年如一日的义务广播,兴起了乡村永不落寞的声音,更成为大山里最受欢迎的广播员!”

    2013年2月25日,是令苏文丰毕生难忘的一个日子。当晚,他作为访谈嘉宾,应邀来到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现场,出现在亿万观众的目光中。颁奖典礼上,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春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张东介绍了苏文丰广播工作的事迹,并对他进行了现场采访,苏文丰拿起了“金话筒”,即兴表演了一段令人会心一笑的天气预报,这就是他别开生面的广播风格,轻松、活泼、生动,接地气。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瑞英走上舞台,“这束鲜花,是送给以苏文丰为代表的所有工作在最基层广播站的我们的同行,我建议我们所有在场的播音人,全体起立,用掌声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说完,李瑞英将一束鲜花送给苏文丰。

    全场起立,掌声雷动,这是全国广播员同行给予他的最高敬意!这是二十几年的苦苦坚守赢得的应有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广播员人生价值的辉煌体现。那一刻,他不仅赢得了巴别乡亲发自内心的喝彩,也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充分肯定!

    本视频为广西卫视2014年8月6日《广西新闻》系列报道《走近壮乡“金话筒”苏文丰》之三(来源:央视网,请点击窗口播放视频)

    4.儿接力承父业 山村广播有传人

    苏文丰的儿子苏俊岭(左)2012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计生站工作,并跟父亲学习广播,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北部湾在线网蓝盛敏/摄)

    2012年9月,苏文丰23岁的儿子苏俊岭辞掉百色市区的医生工作,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到巴别乡计生站工作。工作之余,苏俊岭跟着父亲学说壮话,有时父亲下村工作,他就一人独立完成广播站的广播。

    “我从小就听着父亲的广播长大,他对广播的执着感动了我,我就有这个想法,毕业以后就回到家乡工作吧。我想接过他的接力棒,让乡亲们需要的这个‘好声音’永不停息地广播下去。”苏俊岭深情地说。

    现在,每到圩日,苏俊岭都会跟父亲一同商量当天广播的内容,收集相关信息和新闻。为了更贴近村民生活,苏俊岭还和父亲一起下到各村收集材料,并鼓励村民们学写广播稿。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巴别乡广播站播音现在开始。我是广播员苏俊岭。今天广播的内容是‘中国梦’……”

    雏凤清于老凤声。站在巴别街头,听到广播里传来的清晰的声音,苏文丰欣慰地笑了,笑得皱纹起伏,笑得热泪盈眶。他相信,这个声音比他的传得更久远,也将更动听。

    巴别双语广播,永不消逝的“中国好声音”!

    编辑点评

    当我们走进苏文丰故事时,似乎看不到穷困山区的艰苦岁月,而是一幅有声的美丽乡村画卷——空寂的山田时常响起一个亲切的声音,报风雨、说天下。听的人沉醉其中,播的人也乐此不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人无利不起早,起早无非利,而苏文丰的起早,却从不计报酬,只是为让消息闭塞的乡民们早听到、多知道外面的消息、时代的声音。正是有了这位能说壮语、汉语,会编会唱山歌的文化人,从不断档的小小广播站才成了党群的连心桥,报百姓所需,解百姓所虑。“父守业志在兢兢业业专业业,子转行必然品品行行爱行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巴别“好声音”,好在基层共产党员的清贫坚守,壮乡“金话筒”,“金”在普通文艺工作者的纯粹追求!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