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青岛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问题
2014-12-10 10:37:45 青岛日报

    “现在家里一天24小时都有水,而且水喝起来比以前的要甜,咱们熬个稀饭、泡杯茶,感觉比以往都顺口。”即墨市普东中心社区任家屯村50岁的村民杨华边洗菜边笑着跟记者说。

    任家屯离即墨市区较远,城市自来水管网没有触及到此,此前村子只能自己解决吃水问题。“以前村民吃水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村里自己打了口井,安了管网,通了‘半专业化’的自来水,但一天只能断断续续供两个小时,水质也差,成本也高。”村里的水管员梁永顺说道,“现在,咱村用市里的拨款改造了供水管网,全村432户村民和周边村庄一起用上了普东水厂这个规模化供水厂的水,不仅供水及时,而且水质也提高了。”

    这是今年我市加快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保障群众吃水安全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把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列入 “市办实事”之一,共投资5.34亿元,实施23处农村规模化供水项目,新建、改建、扩建水厂10处,完成712个村庄涉及52万人口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任务,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从年初的74%提高到现在的85%。目前,规模化供水工程正按计划全面推进,年底前可全部完工。

    规模化供水稳定可靠

    根据地域特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主要采取三种模式运行:一是城区管网延伸供水模式,扩大城区供水工程规模和供水能力,向农村延伸供水管网;二是集镇联村供水模式,即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新建独立供水公司,覆盖周边乡镇,成立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三是村级独立分散型供水模式,距离城镇相对偏远、人口较为零散的山区农村,建立独立饮水工程,组建农民供水协会或实行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其中,前两种即为规模化供水模式。

    今年我市实施的23处规模化供水工程中,新(扩)建水厂10处,另有8处城区管网延伸供水工程、5处集镇联村供水厂管网延伸工程。

    据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我市规模化供水优先利用水量和水质可靠的水源,建立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供水工程体系,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水厂,供水规模全部为“千吨万人”(日供水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人)以上,出厂水质均满足国家饮用水指标要求,供水量、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规模化供水改变了过去以村庄为管理单位、只管水费收取、不管工程运行维护的管理模式,组建了专业供水管理组织,实行公司化管理。纳入城镇供水管网的,由当地政府组建城区自来水公司;未纳入城镇供水管网的,由乡镇政府组建供水管理单位。各供水单位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专人负责维修养护供水设备,定期进行管线巡视,实行有偿供水、全部一户一表、计量收费。

    同时,各区市全部设立了“116”水利服务热线,农村供水出现水量不足、临时断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可随时拨打服务热线,及时得到维修。部分水厂配套建设了自动化控制、远距离数据采集等监控监测设备,实现了对水厂供水水源、井群、管网等环节的远程管理、实时控制和动态追踪。

    从“有水吃”到“吃好水”

    在胶州已建成的3个规模化供水厂,记者看到,每个供水厂的净化和供水设施都是标准化配置,操控室里闪动的各种仪表显示着,正有汩汩“清泉”经过技术处理后流入千万个农家。胶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孙述祥说:“以前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农民‘有水吃’,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则是为了让农民吃上干净、卫生的‘好水’,这是农村饮水的一个飞跃。”

    记者在位于吉利河畔的黄岛区大场镇自来水厂采访时了解到,过去大场镇87个村中只有26个村通上自来水,其余的村主要靠水塔、水泵和压井供水,这些水没有经过化验,有的含氟高,对牙齿不好,通上自来水的村还经常停水。“为解决全镇的饮水问题,今年黄岛区在大场镇驻地新建了规模化供水工程,工程竣工后供水能力达到每天8000立方,可保障全镇87个行政村的生活用水供应。”大场镇自来水厂项目技术负责人郭常生介绍道。

    据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建设的规模化供水工程,全部建立了水质化验室,配备了常规水质检测设备(检测项目包括色度、浊度、嗅和味、PH值、余氯等),组建了基层水厂的水质检测专业队伍,并与区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部门一起,构建了从原水水质到末梢水水质检测的一整套科学、严密、完整的水质监测和管理系统。出厂水各项指标不仅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部分指标还远远优于标准要求。同时,相关区、市还出台了水源保护制度,在水源保护区设置了显著的标志,公布了举报电话,并联合环保部门定期对水源保护区进行巡查和水质监测。

    当然,关于饮水安全,农民大概很少能知晓这些具体的检测标准,但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带来的变化。

    胶州市胶东镇胜利村村民赵芳拧开厨房的水龙头,边洗菜边跟记者说:“以前吃水靠打井,怕脏东西掉到井里,还给井口加个盖子,即使这样,井水也不如自来水干净卫生。自从村里通上自来水,做饭、洗衣方便多了,水质也好了,这井也闲起来了。” 无规模也要通安全水 记者了解到,在大力实施规模化供水的同时,政府也没有忘记那些无法通过规模化供水解决吃水难的村庄。对于那些距离城镇相对偏远、人口较为零散的山区农村,我市通过采取村级独立分散型供水模式,建立独立饮水工程,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

    “俺们现在全天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胶州市胶莱镇曹戈庄村48岁的村民高思敏高兴地跟记者说。

    曹戈庄作为胶州市的偏远村庄,是城市自来水管网触及不到的地方,吃水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村民。“以前村里有个机井,靠水泵抽,两三天断断续续供一次水,而且水质一般,村民都出去买水喝。现在好了,市里拨款单村供水,建了专门的储水井,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全天24小时供水,而且还添了水质净化设备,村民吃水既方便又安全。”曹戈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好告诉记者。

    明年95%“规模化”

    据了解,我市实施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村供水安全问题,而且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根据作物种植需求及实际情况,主要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微喷灌溉、滴灌为主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时间,部分区、市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溉网,可扩大经济作物尤其是高产优质农产品的产出,优化种植业结构。

    2015年是青岛市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的最后一年。记者了解到,我市预计总投资9亿元,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27处,覆盖851个村庄,涉及62.4万农村居民。工程完成后,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可达到95%以上。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