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独家:青岛环卫工家庭 3岁孩童凌晨扫马路
2014-10-20 14:34:01 青岛新闻网

    四方区舞阳路上,一个由十几个平板房围起来的小院里,挤满了近30辆清洁车。15日傍晚六点多,天色已暗,风又起,院里飘出刘三姐的样板戏声音,院中央有人正蹲在一堆垃圾旁分拣垃圾,旁边散落着谁家丢的发了霉的整盒月饼。

    在这个不大的平板房小院里,住了18家来青打工的环卫工家庭。

    你们和它们一样 是垃圾

    晚上七点多,冯家的儿子还在外面送垃圾没回来。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平板屋里,冯天明正半倚在墙边看着电视。每天凌晨两点多出门,下午六点多才能真正下班回家,一年365天没休息,长时间透支体力的工作让他看起来非常疲惫。冯天明的老伴正在门口处做饭,儿媳怀里抱着11个月大的小孙女,还有7岁的大孙女时不时从外面跑进来,又跑出去。

    冯天明指着床头的两把大扫帚说,你看,上个月20号发了15把这样的大扫帚,现在只剩下两把了,其余都扫坏了。

    冯天明一家都是环卫工人,主要负责安阳路、商丘路等四五条路的环卫工作。每晚九十点以后,商丘路上的夜市散摊,路面上总会留下成堆的垃圾,鱼肠子、发霉卖不掉的水果、塑料袋等等。

    15日凌晨两点半左右,冯天明和老伴、儿子一起出门清扫商丘路,整个夜市三个人扫了近四个小时才扫完。到清晨六点多,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冯天明他们已经扫了整整九大桶垃圾,每桶都是一二百斤的重量。

    冯天明的老伴告诉记者,刚开始干环卫工的时候非常不习惯,干完一天腰直不起来,浑身疼,常常要靠吃药维持。如今两年多过去,他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但即使这样辛苦,冯天明说,也曾有人指着他们的鼻子骂到:“你们就跟它们一样,是垃圾。”

    捡来的菜分着吃 攒钱给孩子买房子

    在这个小院里,有的家庭已经在这儿干了十七八年。他们全部来自临沂郯城,经朋友或亲人介绍,来到青岛当环卫工。

    晚上八点左右,李大仁和媳妇正在吃晚饭。如果不是因为最近几天李大仁的身体不好,这个时间他应该还在外面送垃圾。

    干环卫工的一般是一家人一起,最少也是两口子。女的负责清扫路面,男的负责送垃圾。两人可以相互帮忙协助一下。清扫路面从每天凌晨三四点开始,送垃圾一般要干到晚上十来点。李大仁刚来的时候非常不习惯,干了两天就不想干了。觉得又脏又累,永远睡不够。但一件小事让他感觉到干环卫工的价值。

    有一次,他扫完一条街正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远远看见一辆车子缓缓朝他开过来,在他旁边停下,司机问他:“师傅,这条路没有垃圾桶吗?”原来,这位司机为了丢个垃圾开了一整条路,“你们也不容易,看你刚扫完。”司机说。李大仁说,那个人他到现在还记得,让他非常感动。

    李大仁一家干环卫工已经七八年了。儿子在青岛一所大学读书,平时很少回来。李大仁在他们的高低床旁边又塞进一个很窄的单人床,留给儿子。李大仁告诉记者,儿子很快就毕业了,他们终于熬出点头了。不过,如果儿子要在青岛安家落户,买房是必须的,“没有房找不到媳妇啊!”所以,两个人加起来每月2400元的工资,除了必要的吃喝开支,都攒给了儿子,“当父母的总不能不帮忙吧!”

    晚上七八点,院里的大部分家里都到了吃饭的时间。李大仁媳妇告诉记者,院里的人相互都认识,关系也不错。在外面扫马路,有时会有看他们辛苦的热心肠人送些吃的,有时夜市的摊主卖不出去水果也会送给他们,也有摊主卖不掉的菜叶丢在路上,他们去挑拣些好的,然后回来大家一起分着吃。“有些还不错的,扔了怪可惜的。”李大仁媳妇笑着说。

    院里唯一的“大学生”

    76年出生的鲍祥,被院里人称为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他戴了一副厚厚的眼镜,700多度。傍晚,他把还在外面玩的儿子找回来后,边走边说:“作业做完后,听20分钟英语啊!”

    鲍祥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很严,每晚必须听20分钟英语才能睡觉。孩子学习也不错。当年,鲍祥参加高考,差几分落了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再复习,自此就开始出门打工。他的大哥和三弟都考了出去,大哥现在在武汉当老师,三弟也在当地县城教书。只有他,还拖家带口在外打工。

    鲍祥每天负责清洗垃圾桶,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清洗200多个垃圾桶。“开始觉得脏,习惯就好了。”他无奈得笑笑说。

    鲍祥的儿子今年11岁,读六年级。他儿子告诉记者,他在学校经常会看到院里的叔叔阿姨去学校收垃圾。有时在校园看见他们,他会很开心的大声喊:“叔叔!”但他们经常不搭理他。有一次,他还在校园看见了爸爸,他大声喊了好几次:“爸爸!爸爸!”但爸爸一直没回头。

    从三四岁开始 凌晨三点跟着父母扫马路

    晚上八点多,在鲍祥屋里还坐着9岁的小宇。他的父母还没回来,晚饭也还没吃上。他告诉记者,从老家来的爷爷做饭不好吃,有时太咸,有时又太酸。所以,他经常要等晚上收工回来的父母给他带两个包子吃。

    小宇说话似乎总忍着泪。他说,从三四岁开始,他经常凌晨三四点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扫马路。他也帮忙扫,干一两个小时他就非常累了。有次下大雨,雨水深的地方都没过他的膝盖,但他还是坚持和爸爸妈妈干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

    院里孩子的童年过得都很相似。父母都是环卫工,没人带孩子,凌晨起床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得跟着。

    定居青岛 接受更好的教育

    即使还是孩子,有时他们也能感受到来自同伴并不友好的目光。小宇也在青岛上学,他用手指顺着低矮的平板房屋顶指着不远处的高楼说,“住在大楼里的孩子,经常说我们,说我们的爸妈是扫垃圾的。”沉默了一会,他又说,“但大多数小伙伴还是很好的,他们站在和我们一样的立场。”

    院里住着十几个这样的孩子,有的还不到一岁,大多数已经在青岛上学。冯天明的儿媳告诉记者,他们要让孩子在青岛接受教育。“这里的教育环境比我们村里好很多,”她说。虽然她刚满11个月的小女儿每月要近千元的奶粉钱,大女儿在幼儿园时每月也要千元左右的花费,相比他们的收入,养育孩子的费用显得比较昂贵,但比起孩子的成长,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