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记市北区新市民子女“爱心学堂”志愿者
2014-08-18 11:23:34 青岛日报

    8月上旬的一个中午,记者来到市北区的一家“爱心学堂”,这时孩子们已经吃完午饭,因为年纪相仿,都在十岁左右,孩子们在教室里玩起了追逐游戏,一旁的郑老师不住地提醒:“别撞着啊。慢点跑。”

    郑老师是“爱心学堂”的专职管理员,肩负着接送孩子上下学、带着吃饭、辅导作业、带领活动等责任。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很喜欢这位“大保姆”。

    随着市北区多个社区尝试新市民子女“爱心学堂”,越来越多的像郑老师一样的志愿者们活跃在这些新市民子女的身边。他们当中,有的是社区退休居民,有的是心理老师,还有书法家、摄影家等。此外,共青团市北区委也大力支持“爱心学堂”的发展,选送了四名大学生志愿者专门作为爱心学堂的辅导老师。各街道的计生协会也积极吸收志愿者加入“爱心学堂”的队伍。 董汪洋:我是他们的“董妈妈”

    “孩子们每天除了在学校,可能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登北社区宏赟心理辅导室的董汪洋老师只要一看着孩子们,眼神就变得温柔起来。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2011年来一直致力于登北社区的新市民子女心理辅导工作,现在是一群孩子的“董妈妈”。

    董汪洋说:“我学的是心理学,我深知这群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找到归属感。”为了让新市民子女尽早融入到这座城市里,自接手这项工作以来,董汪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利用自己的节假日,组织孩子们学知识、做游戏、参加社会活动。“我经常带着孩子们大街小巷地清理小广告,每次他们的劳动得到居民的认可,孩子们都会满心欢喜,这样小小的成就感在他们的心里萌芽,慢慢消除他们对别人的陌生感。”董汪洋说,“利用社区爱心学堂里的资源,教孩子画画、弹琴,在新市民子女眼里,这些城里孩子才有的东西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幸福感。”她表示,和孩子们在一起,她也觉得非常幸福。

    郑老师:一天接五趟,肩上责任很重

    “我觉得肩上的责任可重了。”郑老师说,比如接送上下学,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放学时间不统一,最多的一天她来回接了五趟。而从学校到“小课桌”也要穿过两三个路口,人身安全是她最担心的。“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行。”她说。

    现在,还有一位隋老师和她共同管理着“爱心学堂”。“孩子多,放学回家时间都不一样,一个人根本看管不过来。”郑老师说。

    中午一点多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把椅子拼到一起当床准备睡午觉了,但仍有些精力旺盛的孩子还在玩耍。郑老师坐在一旁看着他们。

    “你每天中午能休息一会吗?”面对这个问题,郑老师笑着摇了摇头。

    用爱心克服前行的困难

    “缺少人”是很多社区在筹办“爱心学堂”时顾虑的问题。但在困难面前,各社区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宁夏路街道龙潭路社区把社区的“五老志愿者”队伍请过来,帮孩子们辅导作业。洛阳路街道商邱路社区书记吴爱华把自己学书法的儿子动员过来当志愿者,教孩子们练毛笔字。敦化路街道发挥有特长的居民的优势,书法、绘画班、手工班,让孩子们寓学于乐。

    共青团市北区委一直关注着“爱心学堂”的进展,团委书记刘婧介绍,今年8月,新一批“大学生见习营”开始,前期团委征求了各社区意见,为四个社区配备了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弥补退休教师志愿者们所提出来的“教育隔层”的问题,年轻更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刘书记表示,通过社区反馈,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很受孩子们喜欢。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