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骑自行车畅行大沽河新堤
2014-06-10 16:30:53 青岛日报

    “想不到母亲河有了这么一条长227公里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大道,还建了自行车道。”虽是细雨霏霏,但骑着休闲自行车穿行在大沽河红岛段新建大堤上的市民代表仍是兴致勃勃,市人大代表王京义连声赞叹。6月7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会同市水利局组织开展了“大沽河——青岛的母亲河”为主题的“人民群众走进机关”开放日活动,邀请80多名市民代表走进大沽河,现场察看感受大沽河的治理成果。

    2011年,市委、市政府将治理大沽河列入构建“大青岛”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立足于使大沽河流域成为贯穿全市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自然生态景观长廊、现代农业聚集带、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最终成为宜居幸福大青岛的“核心中轴”和强力支撑,这是我市首次对大沽河进行全流域、全方位治理,规模之大、配套项目之多、惠民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目前,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大沽河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分别于去年7月和今年4月全面完成。

    “母亲河真是串起了一片美丽的水面。”“市民走进大沽河”开放日活动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还有高校老师、学生代表、新闻媒体代表,走近治理后的大沽河,他们抒发着自己的感受。青大学生代表刘宇婧感慨地说,“这次来大沽河是走进纵深了,了解治理后大沽河堤防、堤防构筑物和19座拦河闸坝等的运行情况。”她表示,印象深刻的是母亲河涵养水源能力的提升,沿岸新建 (改建)9座拦河闸坝,与原有10座拦河闸坝实施梯级拦蓄,河道水面由21平方公里增加到40平方公里,新增拦蓄水量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库容。“河道整治后带来的是一个‘水网’的概念。”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政风行风监督员宋敏说,本次水利治理工程完成堤防填筑227公里、整修河道护岸257公里,使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也形成“河库相通,水面相连,上下互补,蓄引兼顾”的体系。“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连通十五点、二十二桥跨两岸、二十四闸水相连……”在移风拦河闸、古槐林等处,民主党派代表张铁轮边看边听边记,了解大沽河治理思路的实施。当了解到为保护古槐林、新建堤坝从这里绕过等细节时,他表示,大沽河治理初步收到了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市民代表还深入到结合大沽河治理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受到其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看来,大沽河治理解决的不仅是水源水患问题。”在移风段,品尝着大坝农业园等处种植的新鲜蔬果,看着美丽的景象,市人大代表张晓林很振奋。他说,我市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4,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大沽河沿岸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力支撑,“像这样的现代农业标准园沿岸新规划建设了80多个,还有100多家百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他认为,下一步会带来沿岸农业和旅游双丰收的精彩景观。

    “大沽河主体工程刚竣工就实施了全线调水,对缓解农旱太及时了!”当大家了解到我市 4月 16日从大沽河上游水库调水6265万方、缓解青岛全市范围持续已久的干旱、并回灌补充地下水4000万方时,纷纷“点赞”。

    “大沽河治理后的管理大家都很关心,这方面准备怎么做?”市人大代表顾化俊提出了这一问题,围绕大沽河治理的相关事宜,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和市水利局党委成员与市民代表们进行了建设性的互动,听取建议,现场解答问题。“当前成立了大沽河管理局作为日常管理机构”,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向市民代表做了汇报。据悉,我市正积极推进制定大沽河管理细则、以及各项工程运行养护及日常管理的经费筹措、使用和管理方案,推进大沽河有序、规范管理。

    市民代表们在红岛大沽河服务区现场体验了骑休闲自行车的乐趣。据了解,大沽河休闲服务区均将配备休闲自行车供游客骑用。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