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创新体系“发力”红岛
2014-04-17 10:27:15 青岛日报

    不靠政府推动,靠“体系”驱动,红岛经济区一季度高新产业以超50%的增速崛起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段晓东

    地价并不便宜,政策也没有更优惠,甚至没有许多新区最核心的“招商局”,红岛经济区的高新产业项目却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集聚、成长。

    仅今年前三个月,新签约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高端重点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40亿元;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7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亿元,增长79.7%;完成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55%;累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5%……这一发展态势,得益于红岛经济区搭建的新引擎——创新体系。不是单纯依靠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式的政府推动,而是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营造“良好生态”,让市场发力。

    “创新体系”的动力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作为青岛产业能级跃升的高新平台,从成立伊始,红岛经济区就意识到,红岛的发展不是单纯地比拼项目、产值,而是要看能否充分激发每一个人的创新冲动,能否为这座城市培育淋漓酣畅的创新元气。红岛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有形的高楼、忙碌的工厂,而是“看不见”的“创新体系”。

    “这其实是发展内在动力机制的转换。不靠政府推动,而是靠‘体系’驱动。”红岛经济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而要完成这种转换,必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

    正是基于这一创新思维,红岛经济区实施了“三大转型”——

    由招商引资向产业组织转型。不再是盯着一个个单一的项目,而是真正按照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来组织产业。按照这一转型要求,在许多新区 “重中之重”的核心部门“招商局”被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产业推进办公室。这样的组织变革,做到了“专门、专人、专注、专业”,整合了政策、平台、资金、人才等要素,从而层层培育创新能力,通过政府的增值 服 务来加强招商工作,打造优势产业链条。

    由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转型。“红岛不做政策洼地,而是要做规则的高地。”红岛经济区负责人说。为此,红岛没有陷入比政策优惠的 “红海”,而是靠切实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效能,找到了自己的 “蓝海”。通过实施项目洽谈引进、落地建设、投产运营一体化管理,让权力的运行高效、透明。管委更多次举行项目调度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分解督办。截至目前,问题处结率90%以上。

    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能交给专业市场主体的都交给市场,政府由管理者变为指导者。工作的重心从大包大揽变为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

    “创新体系”的魔力

    正所谓“方向对了,不怕路远”。创新体系的搭建,看似“远水解不了近渴”,但随着体系的日益完备,它强悍的内生力量,却成为红岛经济区项目引进、孵化、成长的“终南捷径”。软件和信息产业,省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互联网数据及新业务研发中心签约;IBM落户,开建国内唯一的软件技术创新中心。仅一季度,就批准入驻项目10个。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国内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中心建成运营;干细胞生物诊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运营,累计引进欧博方1.1类宠物新药、斯坦福大学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等31个项目。一季度又新签约入驻银河蓝湾生物谷加速器和巴迪泰医学试剂等多个大项目。

    机器人产业,截至目前,共落户项目23个,总投资21.89亿元,其中开工投产项目14个。

    海洋装备制造业,这一去年刚开始搭建的新产业板块,已有的海洋类高端装备项目10多个,中船重工 710所、716所、725所、726所等11个研发机构也正在积极洽谈推进。

    有关人士介绍,红岛经济区今年在建、签约和重点在谈的综合类园区44个,重点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近900亿元。

    然而,比起大项目的进驻,更让红岛得意的,是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的身影。

    怀抱梦想,他们来到这里,他们的公司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格子间,他是老板,也是会计,甚至还是自己公司唯一的员工。很多人失败了,但总会有人成长起来。他们将拥有单独的办公室,可以多摆下几张桌子、多招几个人。依然会有很多公司倒闭,但必然会有几家继续成长,因为需要更大的空间,他们将租下整整一层标准厂房……

    “一张桌”,“一间房”,“一层楼”……在“创新体系”的支撑之下,这是创业者们的成长方式,更是这片土地崛起的方式。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