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70万人参与双阅读 书香弥漫安顺城

来源:贵州日报2014-02-27 14:08:11字号:TT

    “物化”其实也就是说追求内心的一种逍遥,这种逍遥不受外界的束缚,这种逍遥追求本心的安宁,而不是外界的物质,他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只有“无待”心灵才不会因牵挂而坠入尘世。

    看着这段读书笔记时,我很难相信是出自一个十三岁少年之手,在这些文字中透露出的庄子哲学思考让我颇有些意外,一个青稚孩童未曾经历人生浮沉,却在讨论本心安宁、无欲而待。这究竟是少年老成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而为?

    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见见这个孩子。

    张翰蘅,安顺实验学校初一学生。初见面时,这个孩子话不多,只有说到读书,他才显得兴致勃勃。

    “我父母喜欢看书,小时候他们常常读书给我听,每天晚上最高兴的事就是父母讲的故事。”

    2009年安顺市开始在西秀区的学校开展“双阅读”活动,即父母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的活动。那时候张翰蘅还在小学,可以说他和父母成了安顺最早参与“双阅读”活动的家庭。

    从绘本图书、童话寓言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论语》,张翰蘅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宽,“到后来,不是我们读书找孩子谈读书心得,而是孩子读了我们还没有读过的书,自己有了心得,然后推荐我和他妈妈看。”张翰蘅的爸爸说。

    张翰蘅的舅妈在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每年寒暑假,张翰蘅必定要去图书馆呆个十来天,“2013年我精读的书有三本,《史记》、《逍遥游》、《乔布斯传》,这三本书传递给我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乔布斯对事业的疯狂执着和庄子的不受物欲所缚追求本心,这两个说来还有点矛盾,什么时候该执着,什么时候该保持本心平和,我也在思考。”

    张翰蘅身上那种与同龄孩子相距甚远的思维方式,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

    在安顺的乡村,也在开展“双阅读”活动,但活动内容和城区略有差别,这里是学生和老师同读一本书。

    2013年,在西秀区三股水小学三年级二班,语文老师胡永红尝试了多种“双阅读”的方式。“首先,每天早上我要带着孩子们诵读诗歌,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和理解力,我选了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诗,比较浅显,比较有童趣,孩子们挺喜欢的。第二就是中午1点半用投影仪和班里的孩子一起看书。”

    9岁的朱富英说,她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彼得兔的故事》。“我们组的6个人把这本书的故事排演了小话剧,特别有趣。”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表演天赋,落落大方,很自信。”胡永红这样评价。

    班里的另一个孩子龙中平在这一年爱上了诗歌,“这个孩子因为父亲过世,母亲改嫁,一直比较忧郁敏感,以前和他沟通他几乎不说话,但他在诗歌方面有灵气,他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到一年,他的作文本的三分之二写的都是诗歌。”看到龙中平的变化,胡永红心里充满了惊喜。

    “阅读的效果短期从考试成绩上看,可能确实不明显,但是阅读对培养孩子们的乐观、积极、责任心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对于班里的54个孩子,尤其是其中的23个留守儿童来说,培养阅读习惯对他们的人生,对他们如何看待世界、面对困难的意义更为重要。”

    延伸阅读

    安顺的阅读活动始于2005年,2009年2月首届双阅读活动在西秀区启动,至今已举办5届,主题从第一届“让阅读增加文化名城内涵,让好书陪伴优秀阅读家庭”到如今的“让城市书香弥漫”,年年都有变化。活动发起至今,安顺全市已有70多万人参与此项活动,“双阅读”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贵州日报:吴琳)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