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综合类> 青岛港> 媒体聚焦 > 正文

用智慧与汗水铸就梦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3-08-15 16:37:51 字号:TT

    

    青岛港俯瞰。(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峰摄)

    在青岛港,集装箱、铁矿石、纸浆等多种货物的装卸世界纪录不断被创造,并接连被刷新。

    在青岛港,闭眼拆装管道阀门、流利背诵上百个工艺流程图等“绝活”技能数不胜数,并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

    在青岛港,新的工具发明、技艺革新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并被迅速应用到实践中。

    这些堪称奇迹的成就来自于青岛港的普通工人们,他们有的是技术工人、有的是知识分子、有的是农民工,但几乎人人有绝活,个个有特长。走近青岛港的港口工人,会发现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智慧和汗水一步步将梦想变成现实,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创造着奇迹。

    这里的大学生去一线

    “当年真是‘傻’对了。”说起毕业时的选择,2002年从浙江大学工业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毕业的博士庄开宇如此评价。

    毕业时,庄开宇收到了新加坡理工学院、朗讯贝尔实验室等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可他却婉拒了这些邀请,来到了青岛港。对于他的选择,不少同学认为“很傻”,进高新技术企业搞项目研发,薪水比港口高不少。

    作为青岛港引进的第一个博士,庄开宇参加工作不到2个月,就负责了港口信息化控制工程的研制与开发。入职3个月后,港口又将集装箱计划实时控制系统的课题研究任务交给了他,庄开宇说:“在我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时候,港口就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我,真是莫大的信任。”

    然而研究过程并不轻松。庄开宇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抢进度。为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他将工作地点迁至码头,跟工人们泡在一起,不分昼夜地在几十米高的机械上爬上爬下,2000多米的岸线,一个晚上要走好几个来回。

    付出一年的艰辛后,庄开宇的研究开花结果,投产当年就创造经济效益4900多万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后,庄开宇负责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重点项目,陆续收获了多个省市最高科研荣誉。

    在青岛港,对于刚走出象牙塔、工作经验欠缺的大学生来说,从基层一线做起是“必修课”。然而,不少大学生却难以理解港口的这一安排,1998年从青岛大学本科毕业的修晓燕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系里唯一的一名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想干一番事业的修晓燕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来到了青岛港,被分到了装船队,当了一名值班电工。干了不到一个星期,修晓燕觉得大材小用,就去找领导理论去了。可领导一句“你先把这份工作做好了再来找我!”把她给堵了回来,也让她冷静了下来。于是,她开始用心观察起电表的运行规律,琢磨着哪些环节用电量大,有什么节电措施。用心带来了回报,在当年的集团技术比武中,修晓燕就进入了前6名,“以后可不敢轻视任何一项工作了”。

    现在,修晓燕负责公司的人事工作。“只有对各方面工作都有所了解,才能合理调配人员职位,我的经历恰好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修晓燕告诉记者,“大学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只有到基层磨炼,才能让所学知识‘活’起来。”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