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林青霞在琼瑶片里"爱"过12次 昔日美艳照曝光(图)

来源:羊城晚报 2013-08-02 15:00:00字号:TT

林青霞与秦汉(左)、秦祥林(右)戏里戏外都爱得纠结

归亚蕾

甄珍

林青霞与吕秀菱

    记者 郑惟之

    纯情时代

    (1965年——1983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琼瑶电影”以独特的唯美和唯情风格引领起台湾的文艺片风潮,在两岸三地甚至是东南亚地区都引发了轰动,更捧红了归亚蕾、甄珍、吕秀菱、秦汉、林青霞等明星。

    a、初次触电 开公司赔光所有积蓄

    琼瑶与电影结缘于1964年,当时她把《追寻》、《哑妻》、《菟丝花》、《烟雨濛濛》和《三朵花》的拍摄权分别卖给了三家电影公司。次年8月,由《追寻》改编的电影《婉君表妹》打响头炮后,几部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也相继上映,轰动一时。这让琼瑶坐不住了,与其把自己的小说卖给别人,还不如自己改编自己拍,加上一些导演对作品的随意改编让她十分不满,她决定“触电”。

    随后琼瑶和平鑫涛合伙成立了火鸟电影公司,她亲自担任编剧和监制。但是隔行如隔山,琼瑶的“电影梦”开始得并不顺遂,公司开张两年,只拍摄了电影《月满西楼》和《陌生人》,又正好碰上武侠片的冲击,两部电影卖座率很低,公司入不敷出,琼瑶多年的积蓄几乎赔光了。1969年,公司关门大吉,琼瑶也回归写作老本行。

    b、再战影坛 精益求精终引发轰动

    1973年,随着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去世,武侠片逐渐退潮,爱情片又渐渐抬头。随后三年间,琼瑶又有12部小说被别人搬上荧幕,风靡一时,许多演员因此而走红,这让琼瑶萌生重回电影圈的念头。1976年,她与平鑫涛等人又成立了巨星电影公司,不再把小说卖给别的电影公司,而是自己一人兼任公司的编剧、监制、作词,开始拍摄“原汁原味”的琼瑶电影。

    为了追求质量,巨星从演员班底到后期制作精益求精,每年只拍一部片子。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琼瑶投入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从改编剧本、选演员、签合同、拍摄到发行和票房,都亲自过问,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这些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巨星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我是一片云》未映先轰动,正式放映时,更是从早到晚场场满座一票难求。随后推出的《月朦胧鸟朦胧》、《聚散两依依》等影片也获得了成功,公司事业一度十分兴旺。

    c、挥别电影 18年拍了50部电影

    但是到了第六年,巨星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982年拍摄的三部电影上座率都不理想。1983年,琼瑶最后一搏,采用了全新的班底拍摄了《昨夜之灯》,仍以惨败收场。琼瑶终于失去了自信,这一年她不仅结束了苦心经营7年的巨星电影公司,甚至宣布自此息影:自己不再拍电影,也不再把稿子卖给别人拍。自此,辉煌一时的琼瑶电影成为了历史。

    虽然,琼瑶“电影梦”的陨落跟很多外部因素有关,但她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她对电影的严格控制,几乎不允许导演自由地发挥,最终导致影片风格单一,缺乏新鲜感,观众自然渐感乏味。另外,在这一时期,琼瑶改变了一贯的创作方式,为拍电影而写作,本末倒置,文学韵味大打折扣,情节和人物吸引力都大大降低了。

    不得不提的是,从1965年到1983年这18年里,根据琼瑶小说改编,或由琼瑶自己编剧、制作的电影达50部,一个人的作品如此之多地被拍成电影,这也是电影史上一个难得的纪录。

    d、造星成绩 “二秦二林”红得发紫

    早期的“琼瑶电影”捧红的第一代“琼女郎”中,归亚蕾凭借着处女电影《烟雨濛濛》中陆依萍一角在台湾金马奖封后,而甄珍也因为拍摄了《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等琼瑶电影成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台湾文艺片首席女星。

    进入上世纪70年代琼瑶电影鼎盛时期,琼瑶打破常规,不是根据剧情来选择演员,而是根据明星的气质来编写剧情,采用固定的组合、双生双旦模式,如邓光荣与甄珍、以及“二林二秦”。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红极一时的“二秦二林”——秦汉、秦祥林、林青霞和林凤娇。

    其中,林青霞更是从一出道便与琼瑶结下了不解之缘,让她一炮而红的电影处女作《窗外》便是改编自琼瑶的成名小说《窗外》。在其后的十年间,林青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12部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成为了琼瑶电影的专用女主角。林青霞曾回忆:“我的青春期,我生命中最璀璨的十年,和琼瑶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戏内爱得轰轰烈烈的林青霞,在戏外也与秦汉、秦祥林分别有过一段纷扰的感情。

    随着林青霞逐渐淡出台湾文艺片,擅弹琵琶的古典美人吕秀菱迅速崛起,凭着《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等电影作品迅速走红。此外,当年“琼瑶电影”的巨星名单中,还有胡因梦、张艾嘉等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名字。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