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 正文

人民日报关注《小时代》:真青春还是伪理想

1

  由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编剧、导演的电影《小时代》以上映首日45%的排片占比,以及两天过亿、三天过两亿、六天过三亿的票房速度,位居内地电影的前三位。同时,以“90后”为主体、数量庞大的郭敬明粉丝与众多业内人士,构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从电影本身到引发的热烈争辩,让《小时代》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特殊案例。

  刘阳:《小时代》的生存之道

  2013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称,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人,青少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作为一部“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小时代》在上映前就在网络上引发大讨论,而它的目标受众正是这些大讨论、点击率和数据流最主要的制造者———十几二十岁的青少年。《小时代》的精准市场定位和制作、营销策略,使它有效地避免了许多电影在面对市场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荒腔走板。或者说,它的生产制作和营销推广从一开始就与绝大多数国产影片不同,活灵活现地演绎了一部电影在“大数据时代”的生存之道。

  李智勇:“炫”,九零后的青春表达

  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阳光不同,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纠结不同,和王蒙的《青春万岁》、杨沫的《青春之歌》更不同,电影《小时代》记录、书写、表达了一种独特的青春形态,姑且称之为“炫青春”。这种炫青春有没有问题?有问题。正视物欲,难免陷入拜物教;追求当下燃烧,忽略燃料沉积,其焰必弱……但是,青春心态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他们对炫青春的拥戴,用浅显的道德说教都无法消弭。我们只有用历史研究者“理解之同情”之法进乎其中,尊重少年的心理,跟着游,才能想办法给我们的炫子弟暗暗递上一些不炫、但关乎深远的养料。但这是下一步的事。第一步,是要挖掘炫的正价值,试着去欣赏“想唱就唱,我最闪亮”哲学。

  任姗姗:商业包装的伪理想

  单以艺术的标准来评判,《小时代》的硬伤是无法回避的。借用张爱玲被引用过度的一句话来形容,整部电影“就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小时代》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它放大了吸引眼球的商业元素,而躲避了青年偶像的责任担当。《小时代》当然会成为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但这又何尝不是对电影的另一种背负危险元素的超载?我的担心是,脱去了那件缀满所谓“理想、个性”的华丽外衣,《小时代》的“贴地飞行”能持续多久?据《人民日报》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 第二季"好声音"导师频斗嘴 汪峰不满遭那英调侃
下一篇: 传李咏年薪千万加盟安徽卫视 离开央视狂捞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