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 正文

港媒称中日关系存在误读 呼吁重建信赖慎用武力

1

  中新网7月4日电 香港《明报》4日刊发文章分析中日关系,文章认为,中日关系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日本勿忘历史,中国宽容大度。面对长年的相互认识差距,中日两国应尝试换位思考,重建信赖关系,慎用军事武力,和平化解争端。

  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秋,日本放送协会(NHK)在黄金时段连续3周播出有关中华文明的纪录片。该片通过介绍夏朝的诞生、汉字的出现和秦国的中原统一,探讨中华文明5000年不衰的奥秘。整个纪录片回顾历史,亦不断穿越时空,剖析当前中国:日本正无可避免地面对东亚大陆中华文明的再崛起。

  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和日本就这一岛屿的纠纷成为东亚地区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直到最近,两国之间的纠纷仍然未有解决迹象。中日钓鱼岛问题僵持不下,表面看似纯属领土问题对立,但究其深层成因,与长年的误读存有莫大关系。

  日本国内主流对钓鱼岛问题的认知,并未将其视为战后历史问题,而是放在近年来中国力量崛起的背景下来考虑的。这种认知微妙,且带有情绪性。在中国,不少对日分析预设:正如上世纪30年代,日本正千方百计地意图阻碍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然而,从日本内部来看,我们虽然不能否认日本面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但日本主流最为反感“居高临下”的态度。

  日本的这种强硬情绪,还可以从靖国问题的民意调查中看出端倪:根据日本学者一谷和郎的研究,在是否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议题上,2001年至2005年的日本各大报章的民调都显示,反对参拜的日本民众多于支持参拜。但是,当把调查提问改为“是否支持外国政府在靖国问题上的抗议”时,各报民调都显示,大部分日本民众都持抵制态度。

  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后,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弱国心理。在不信任的氛围下,当中方提出日本需重回搁置共识,承认钓鱼岛存在争议时,日方却会怀疑背后的动机。

  从中国角度来看,钓鱼岛问题直接和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和悲情记忆有关。过去几十年来,日本看待中国社会的对日情绪,往往从“反日教育”的角度来解读。日本社会没有明白到,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历史不是历史学家的事情,而是今日的教训,必须依据恒定的道德价值观念来反省。没有日本侵华,中国的现代化可能早就完成。

  中日关系最为理想的状态,是日本勿忘历史,中国宽容大度。两个曾经兵刃相见的国家要化解历史恩怨,绝非易事。面对长年的相互认识差距,中日两国都应尝试换位思考,重建信赖关系,慎用军事武力,和平化解领土争端。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 "新超人"与"佩妮"坠入爱河 影迷直呼五雷轰顶
下一篇: 华媒评日钓鱼岛立场:岂能为国家利益否定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