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条 > 正文

最便宜海鲜海虹养殖户十年没赚头 渐渐淡出养殖市场

来源:青岛晚报-- 2013-03-16 13:54:54 字号:TT

最便宜海鲜海虹淡出养殖市场

最便宜海鲜海虹淡出养殖市场

最便宜海鲜海虹淡出养殖市场

  “个大肉鲜的便宜海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啊。 ”每年的三月至五月,都是海虹大量上市的季节,昨天,台东营口路市场海虹堆成小山,10元钱可以买四五斤,堪称当下最便宜的海鲜。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海虹全部来自日照,没有一份是本地货。而海产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平民海鲜”的贻贝(海虹的学名),曾占据岛城水产养殖业半壁江山,而现在,由于养殖经济效益不高,海虹已经在岛城贝类养殖面积

中排到了末位,且逐渐淡出岛城养殖市场。

  市场 绝大多数海虹“娘家”在外地

  “相比于海虹,青岛人更喜欢吃扇贝、海蛎子和蛤蜊。 ”昨天,城阳水产批发市场的一位业户介绍说,摊位上海蛎子和蛤蜊的销售量是海虹的三四倍,“海虹10块钱能买四五斤,海蛎子价钱跟海虹差不多,扇贝和蛤蜊贵点,10块钱也就买一斤多。”这位业户说,市民对价格最便宜的海虹热情不怎么高。

  “现在青岛的海虹主要产自日照、威海等地,本地的不多见了。 ”据市场业户反映,青岛本地产的海虹个头比外地的小,批发价还不低。 “开门做生意得考虑成本,所以,我们很少进青岛本地的货。 ”这位业户说,海虹销售量不及其他贝类,经济效益又低,很多养殖户更改了养殖品种,本地产的海虹就更少见了。

  现场 海虹“老家”变扇贝“新房”

  青岛的海虹传统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即墨沿海一带,胶南、崂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而目前,成规模的养殖只在即墨沿海还有一小部分。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即墨鳌山卫海域,这里曾经大规模养殖海虹。正是海虹丰收的季节,但记者顺着海边走了好久也没有看到一个作业的渔民,甚至在海边连海虹壳都没有看见。

  在鳌山卫镇盘龙庄村的海虹养殖区域,记者见到了几名在海边卖海货的渔民,有鱼有虾有牡蛎,就是没有海虹。询问后得知,从去年开始,这里的很多人都放弃了海虹养植,转行去养殖其它海产品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几公里之外的七沟村,这里海虹养殖面积也是连片成区、蔚为壮观,而今年,原本的养殖海域竟然没有一点海虹的身影。当地一名名叫李德全的渔民介绍说,因为日照、连云港有大面积海虹养殖,每到丰收季节就会将大量海虹送往青岛,而本地的海虹无论从品质还是从价格上已没有任何优势,所以这几年的销量越来越差,今年开始,大部分养殖户放弃了海虹养殖,改养扇贝。

  数据 “海虹村”养殖面积10年没增

  “即墨去年还有4800多亩海虹养殖基地,年产量达到上万吨。 ”昨天,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说,这一数据从2002年开始就没怎么改变过。现在改养牡蛎和扇贝的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海虹养殖面积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缩小趋势。

  “现在,即墨的牡蛎养殖面积达到18000多亩,接近海虹养殖面积的4倍,扇贝的养殖面积也在逐年增加。 ”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说,其他贝类养殖面积的增加对海虹养殖有负面影响:“这几种贝类的食物基本一致,其他贝类养多了,海虹食物减少,变瘦是必然的。 ”

  “我们村养殖海虹的历史已经有将近50年,是青岛沿海最早养殖海虹的小渔村。 ”即墨市鳌山卫镇盘龙庄村村书记顾正贤说,上世纪70年代初,他们在大管岛附近海域培育出了海虹新品种,并放养了500多亩海虹苗,后来每年不断放养一些新苗,已经形成大面积海虹养殖基地。现在,村里总共还有100多户海虹养殖户,比2009年的时候少了接近一半,养殖面积还剩1000多亩。

  算账 5亩海虹抵不上1亩扇贝

  盘龙庄村村书记顾正贤还注意到,“海虹村”海虹养殖面积没有增加,扇贝养殖却多了起来,“四五年前,海虹批发价才一两毛钱一斤,前年开始涨到了六七毛钱,可以说,现在养海虹虽然利润不高,但是还能赚到钱,只不过和养扇贝相比就差得多了。 ”

  “海虹学名叫贻贝,青岛主要养殖紫贻贝,南方还有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 ”曾经养过多年海虹,后来改养扇贝的养殖户李允强介绍说,海虹和扇贝的食物类型相差无几,都以小硅藻、扁藻、小球藻等为主,养殖成本相差不多。“如果养得好,一亩海域能产八九千斤海虹,5000多斤扇贝。 ”李允强说,按照海虹亩产9000斤,每斤0.6元、扇贝亩产5000斤,每斤5元来算,每亩海虹可以卖5400元,扇贝则可以卖25000元。这意味着,一亩扇贝的产值接近海虹的5倍,李允强说,“这个账一算,一般人肯定更愿意养扇贝。 ”

  专家 岛城贝类养殖海虹排末位

  从青岛的整个贝类养殖产业来看,海虹的养殖面积不占优势。 “与其他贝类相比,海虹的经济价值太低了,很多曾经养过海虹的养殖户已经改养其他贝类。现在,青岛养殖最多的贝类是扇贝,其次是蛤蜊,再其次是牡蛎、鲍鱼等,最后才是海虹。 ”黄海水产研究所贝类研究专家燕敬平说,青岛海虹养殖面积最大的时候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前海沿、沙子口、胶南、大港、即墨都有养的。 ”到1983年前后,扇贝养殖技术成熟,开始大面积推广后,海虹的养殖面积随之快速减少。

  从全省情况来看,日照是养殖海虹最多的城市。资料显示,在2012年,日照市海虹养殖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量40万吨,占全国海虹产量的80%,年出口海虹冻肉5000吨,占全国出口量的70%,占世界的40%。日照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贻贝生产基地。 “养殖海虹虽然利薄,只有像日照这样形成产业链,其发展前景才能被看好。 ”燕敬平分析道。(记者 赵伟 周昆)

  相关新闻

  胶州湾曾是主产区

  1972年,沙子口水产养殖场从胶州湾贻贝自然繁殖区采集贻贝苗种,开启筏式养殖海虹的先河。 1974年以后,青岛沿海贻贝养殖逐年发展。 1980~1981年贻贝养殖达1500亩以上,亩产最高达到7吨以上。贻贝养殖区主要在胶州湾五号码头、湖岛、大石头等海域,春秋两季采苗分养,单筏垂挂。当年青岛海水养殖加工厂、仙家寨水产养殖场、红石崖贻贝场等专门加工海虹,青岛贻贝干曾在南宁、扬州、镇江等地颇有信誉,1979~1981年冻贻贝肉大量出口法国。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种种原因,海虹退出胶州湾。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