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老土话日渐边缘化 洋相小嫚成历史(图)

来源:青岛晚报 2011-12-02 17:29:25

青岛老土话日渐边缘化

青岛老土话日渐边缘化

青岛老土话日渐边缘化

青岛老土话日渐边缘化

  “小嫚儿”(小女孩)、“上街里”(到中山路购物)、“大通道”(公交车)、“条帚嘎达”(指扫炕的笤帚)、“膊楞盖儿”(膝盖)……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农村的田间地头,每当熟悉的青岛话响起,老青岛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青岛方言词汇渐行渐远了。近日,记者从青岛语言文字指导工作委员会了解到,我市明年将启动建设地方方

言资源数据系统,准备建立“青岛话数据库”,用音频和视频把咱们的青岛话记录下来。

  小时候的口头语不再用

  “从小就说青岛话,早用惯了。 ”家住八大湖社区的“老青岛”张先生今年62岁了,他在和小孙子说话的时候用普通话,而在社区里遛弯的时候,碰上老邻居,一聊起来很自然就说青岛话。 “‘夜来’?不就是‘昨天’的意思。 ”讲着一口地道的青岛话,老张笑了,他小时候在老沧口居住,还记得自己年少时还说“夜来”这个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这样说,渐渐地,他也把这个词移出了自己的“青岛话”口头词典。在青岛话的演变中,这样“丢失的”或者“被替换的”口头语还有不少。

  青岛大学教授、市语言学会会长李行杰先生举例说:形容一个人趾高气昂、得意忘形,老一辈的青岛人习惯用“涨癫”和‘杠杠’;上世纪70年代生人常说“翅鳞”,而在现在学生的嘴里,他们更喜欢叫“洋相”。他分析说,这些用法大概都是从当时的中学生中流传开,逐渐社会化。

  方言保留很多古语词

  醋放得时间长了,表面长白霉,在青岛话中叫“长白醭”。而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酒瓮全生醭”中,也可以找到“醭”的相同用法。在青岛话的词汇中,“夜来”指昨天,李行杰表示,宋元以来都用这个词,宋代词人贺铸的《浣溪沙》中就写道:“笑拈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

  据介绍,青岛方言保留了很多古语词。比如老青岛人用“观目”称人的模样,这个古老的词汇可以追溯到先秦,《孔从子·记义》有一句话:“若夫观目之丽靡,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而弗视。 ”最出名的青岛话“蛤蜊”(方言读“嘎拉”)的读音实则保留了中古音。

  方言传承文化不会消灭

  近年来,随着青岛籍明星黄渤的走红,他满嘴的青岛话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方言现象也引起了关注。

  “普通话是一种交际语言,而方言文化是必然存在的,青岛话不会消灭。”李行杰表示,不能要求现在的孩子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说得一样,对方言少一些破坏就行了。

    “面向公众要用普通话,私下还是讲方言好。”李行杰先生笑着说,“方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又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举例说,青岛地方戏柳腔、茂腔就得用当地方言来唱,改用普通话就变了味,这就是方言对文化的承载力。记者了解到,明年我市将启动对本地方言的音频、视频记录,届时将采用科学的采集模式,用数据库的形式将方言“存”进“博物馆”。

    青岛方言属胶辽官话

    “青岛方言属于胶辽官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市语言学会会长李行杰表示,广义的青岛地方方言包括市内七区和远郊五个区市的方言,而狭义的青岛话是指老市区话,包括市南、市北、四方和老沧口区域。 “与普通话相比,青岛方言最大的特色是只有三个声调,按照内部异同可以划分成市区话、城阳(代表崂山等近郊区)、即墨、莱西、平度、胶州和胶南(包括黄岛)七区。”据介绍,除了胶州话和胶南话,其他地区话只有三个声调。

    李行杰认为,作为青岛方言的代表点,市区方言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完成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完成的时候正赶上国家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于是刚形成就面临着急速变化,其一是普通话的影响,其二是人口的迅速膨胀。

    上海方言“从娃娃抓起”

    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也应该为方言营造一片生存“绿土”。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方言,也就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

    国家语委2008年在苏州启动了全国首个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以抢救保存各地方言。 2009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苏州首批试点于今年通过国家验收。

    今年11月12日,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座谈会昨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会上传来消息:上海市已在着手制定“上海版”国民语言应用能力指导标准。今后,说上海话将从幼儿园娃娃抓起。

    据悉,上海话曾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及有代表性的方言之一。由于人口融合带来的快速蜕变以及普通话的推行,上海人说上海话的能力普遍下降。2005年以来,上海舆论界“保卫上海话”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部分上海市民与有识之士强烈要求政府保护海派文化与方言。比如,希望上海人之间只用上海话交流;在义务教育中加入选学科目乡土地理;更有学者编撰上海方言词典,揭开上海方言背后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

相关链接

上一篇:50万网友呼吁课业减负 各界献攻略 关注减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