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直接嵌入即可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焦点新闻> 蛟龙号> 详解蛟龙号 > 正文

设计师解密海底之旅 海底吃饭像假日野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1-08-16 16:52:41

    海底5000米,科幻正在变成现实

    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设计师“解密”海底之旅

右上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主任设计师叶聪


  ●深海压力由潜水器球壳承受,并不需要个人身体承受。

  ●普通人也可成为深海游客,美国潜航员里就有推销员。

    ●未来“蛟龙”号搭乘的将可能是海洋领域、地球科学方面的科学家,也可能有女性,“实际上,普通人经过三四个小时培训,也可能成为深海游客。”

    从2009年8月到2011年8月,在两年时间里,从最初的50米级海试第一潜到现在的最大下潜深度5188米,“蛟龙”号不断刷新着下潜深度的历史纪录。

    在“蛟龙”号不断刷新纪录的背后,有着一个颇为神秘的群体:驾驶“蛟龙”前往深海执行任务的潜航员。

    “中国载人深潜第一人”

    在中国,潜航员是一个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珍稀的群体。截至目前,国内也只有几个人获准从事该职业。

    叶聪,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蛟龙号”首席潜航员,还是“蛟龙”号的研发人员。这位“蛟龙”号主任设计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

    “作为一名研发人员,我做潜航员的侧重点是在潜器功能、性能还没有摸清楚之前,做探索性的工作。”叶聪说。

    每当“蛟龙”号研发有所进展,叶聪总要第一个作为主驾驶进行深潜试验,工作的专业性、危险性不言而喻,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载人深潜第一人”。

    2010年7月13日,叶聪担任“蛟龙”号潜航员,首次突破下潜至3759米深处,并创下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3分的纪录。

    与人们想象中的潜航员不太一样,叶聪身形并不高大,而且如他自己所言“体重有点儿超标”,可如果看到他自信的眼神中透出的那股深邃和坚毅,听他讲述那些与海洋有关的故事,就再不会怀疑,他就是那个数次挑战深海极限的人。

    海底吃饭好像“一顿假日野餐”

    叶聪说,“蛟龙”号下潜、上浮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37米,如果前往3000多米的深海进行试验或执行工作任务,每次下潜、上浮分别需要100分钟,在海下工作三四百分钟,大致是八九个小时,工作强度很高。

    操纵着一部机器慢慢地接近神秘莫测的深海,潜航员会感到恐惧吗?

    “恐惧,这或许就是深潜器试验阶段的特点吧。”叶聪说:“进舱把舱盖关了以后,想太多操作以外的事情对工作没什么好处,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步骤是最重要的。”

    下潜过程中,潜航员要完成各种操作,并每隔一段时间向水面汇报工作状况。这时,作为主驾驶的叶聪通常会和身边第一次下潜的人聊聊天,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不是特别忙的时候,还可以拍拍照,留个纪念。”

    完成预定工作任务,上浮、返回母船,是潜航员在一次深潜过程中最轻松的时刻,可以运动,可以看书,叶聪则喜欢听音乐,数码设备里有几千首歌,喜欢什么就听什么。

    中国有句俗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潜航员每次执行深潜任务要几个小时,又是如何解决就餐问题的呢?

    “在海底吃饭的感觉,就像假日里的一顿野餐”,叶聪说。一般的下潜工作是早上进舱,下潜,中午在舱内吃午饭。出海前,下潜人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提出饮食要求,采购部门会做相应安排,“简单点儿的,就吃些方便食品,如果不喜欢,要三明治或者馒头,都是可以的。”(曹霁阳)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探访蛟龙号深海基地:今日荒海岸年内筑龙巢
下一篇:蛟龙带来深海秘密 采集巨型单细胞原生动物

  相关资料:蛟龙号
·长×宽×高:8.2米×3.0米×3.4米
·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
·最大速度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
·最大工作设计深度7000米,理论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
·去年在中国南海创目前最大下潜深度3759米
·此次海试目标在东北太平洋突破5000米深度
  青岛基地
蛟龙号来青安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