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CPI走高小饭店精打算盘 菜价涨辞员工老板传菜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8-13 08:14:44

  “一份酱排骨15元,一份虾仁炒鸡蛋25元,一份炒墨鱼20元,加上两碗米饭、一扎啤酒,一共是67元,给我65元行了!”昨日,抚顺路上东方餐厅的小老板窦高坤给客人算账的时候,减掉了2元钱的零头,这个很平常的举动却让客人心里还稍有微词。“不是平常都给减到60元嘛,这段时间怎么变‘小气’了?”客人一边交钱,一边开玩笑地提出这个问题,让老窦脸上泛出些许尴尬的表情。

  “最近所有的东西涨价都涨

得太厉害了,优惠太多我这小店就吃不消了。”老窦附和道,去年7元一斤的生排骨如今涨到12元了,看看账本自己都很惊讶,这个弄不明白的“CPI”确实厉害,让他不得不开始算小账了。

  出场人物

  小餐馆老板窦高坤

  窦高坤(上图)是潍坊人,20多岁就来青岛了,如今他已经50岁出头,儿子也已经工作了。他在抚顺路第六人民医院附近开了一家小餐馆,门头上的“东方餐厅”4个字也已经挂了10多年。小餐馆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剩下20多个平方米的面积摆了6张饭桌,经营老窦“独创”的“特色酱排骨”和一些家常炒菜,正常每年能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每年用于家庭消费的支出需要3万元左右。用于家庭的消费主要有两口子缴纳养老保险每年要1万元左右,人情世故每年要1万元左右,剩下的1万元左右就是吃穿水电物业费等。

  收支

  今年每月超支近2000元

  老窦的账本分得很清楚,大体分类有两套,一套是餐馆的账本,有进货本和收入本,另一套是家庭账本,包括一本家庭消费账本,一本类似日记的琐事本。

  “今年这几个月,每月都超支近2000元,但是这些消费都是必须的,没有办法省了。”老窦拿出自己的家庭消费账本,一边翻看一边对记者说,他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月家庭花费不超过3000元,这其中有他和媳妇的养老保险以及孩子的一份商业保险,大约1000元,水、电、煤气、物业费等大约400元,剩下1600元是吃饭、穿衣以及人情消费。“前几年每月都在计划上有剩余,但从去年开始就不行了。”

  记者从老窦的账本上看到,今年从1月份开始,他家的支出都超过了4000元,最高的一次5300元。“那个月人情费多一点。”老窦说,以前去吃个婚宴,拿100元就行,现在300元都拿不出手去。

  餐馆每月少进2000多元

  面对疯长的食品价格,老窦是一脸的无奈。“每月多出几千元的成本,这个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老窦拿起餐馆的进货账本给记者讲,炒菜用的调和油现在每桶180元左右,而去年上半年每桶才120元,他的小店每3天就要用一桶油,也就是每天的成本要加上20元,光这一项每月就多出600元成本。

  “生排骨从去年的每斤7元涨到现在的12元,葱姜涨价,煤气、人工等也跟着涨。”老窦说,现在没有每斤1元以下的蔬菜了,每斤3至5元很平常。以前他每天早上进货带个五六百元就够了,现在不带上千元是不敢进货了。

  尽管他给自己店里的菜都涨了一次价,饭店原本的两个服务员也辞掉一个,自己重新回到服务一线,但每月总是比去年上半年少收入2000多元。

  算账

  吃3碗米饭就不赚钱了

  老窦店里的特色菜是酱排骨,和一般排骨米饭饭店模式一样,都是客人点一份排骨,米饭管饱。“排骨根据分量分为10至20元不等的价格,但单独来吃排骨米饭的人一般都只要10元钱的排骨。”老窦说,他算了一下细账,

  10元的排骨,如果加上1份米饭,他还能赚1元多点,要是饭量大的客人,米饭吃到3碗,他的这笔买卖就不赚钱了。

  另外,老窦还给记者算了一盘炒土豆丝的价格,“去年一盘炒土豆丝是4元,今年涨到6元了。”老窦说,去年的土豆大约是0.8元一斤,近期的土豆是1.6元一斤。一斤土豆基本能炒一盘土豆丝,炒土豆丝用的油葱姜蒜辣椒等调料和配料的成本得1.5元,炒一盘土豆丝用去的煤气,1元可能还不大够,这已经是4元了,还没有算刮皮、洗切、炒等耗费的人工费,还有房租、水电等,总体算来6元一盘的炒土豆丝基本是赚个吆喝。

  菜价涨了量没减

  “味道肯定没有大饭店的好,菜样也没有大饭店的好看,但能管饱。”这是老窦给客人上菜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客套话。在

  他的餐馆里吃饭,没有花样,肉就是肉,菜就是菜,都是用大碗盛满,也没有各种香料混在一起的味道。

  “过完年时,我把菜价涨了一些,实在是顶不住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了。”老窦告诉记者,过完年后,他进货的账本上每月的钱数一直都在增加,按照以前的价格,很多菜都不赚钱了。他想过减少一下菜量,但他历来用大碗盛菜,量要是减少就会显得很尴尬,没办法他只能每个菜上涨1至2元,菜量保持不变。

  老窦涨价后,虽然有个别客人有意见,但大部分客人都能理解,这也算是“CPI”上涨的一部分,老窦要是跟不上“CPI”的速度,可能就要掉队,那么客人也就没有这大碗的菜吃了。

  感受

  小老板的日子很难过

  老窦经常在他那本类似日记的琐事本上写一些自己的感慨,记者看到老窦在7月23日有这样一段话:“去年4月份,我每天进排骨花350元,今天同样进了50斤排骨花了600元,涨价真快啊,不知不觉每天的排骨成本就多了近一倍,而我煮好的排骨要是涨价1倍,就没人来吃了。涨价不仅让老百姓的日子难过,我们小老板更难过。”

  “其实我们家要消费的并不多,我基本都在饭店吃饭,衣服也是常年都穿工作服。”老窦说,他不喝酒,每月只有抽烟花费个100多元,儿子工作了基本能自立,只有媳妇买件衣服得花销,即使这样家里的消费支出还是控制不住。

  熟客来得不够频繁了

  虽然老窦始终不能理解媒体上整天说的“CPI”到底是什么东西,但他大约能知道这个东西和涨价有关系。“CPI涨了,来饭店吃饭的熟客也减少了,幸好今年来吃饭的陌生人多一点。”老窦今年的最大感受就是这一句。他说,以往他的这个小店90%的客人都是回头客,很少有陌生人来吃,但是今年有些变化了,这些熟悉的客人来吃饭的次数减少了,来吃饭的很多都是以前没来过的客人。

  “我问他们咋来得少了,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老窦说,客人的回答几乎都是物价上涨了,尽量少在外面吃饭,在家能将就一顿是一顿。另外老窦分析陌生人多的原因就是一些原来固定在其他饭店吃饭的客人因为饭店菜价上涨,开始发掘更便宜的地方,所以就转到他的小店里来了。

  应对

  老板“小气”了一些

  菜价不能涨太多,菜量不能减少,原材料的质量更不敢马虎。但是这样又赚不到钱,思前想后,老窦最后决定将平常给顾客减去的零头这部分收回来,正如本文开头的那一幕,给客人省的少点,让自己的腰包进的多一点。

  “以前,一般熟客来吃饭10元以下的零头我基本上就给省去了,现在不敢这么做了。”老窦说,想到最后,他给自己下了决定,除非非常熟的客人,一般人最多就让2元,再多坚决不让了。老窦告诉记者,他已经这样实验了一个多月,虽然个别客人有意见,但是大部分人都能听他解释。

  老窦悄悄翻开7月份饭店的收入账,比6月份多收入了1400多元。(记者 孙启孟 摄影报道)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旅游战线拉长拓宽 大青岛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
下一篇:断臂女教师:脚滑鼠标筷子敲字 写自强人生(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