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焦点新闻 > 正文

记者体验徒步穿越海底隧道

来源:大众网——城市信报 2011-06-23 11:16:44

    东路 :多处仍在给隧道“披雨衣”

    黄青主隧在进程上相对于青黄主隧要稍慢一些,9时35分,记者刚刚进入到黄青主隧 ,感觉里面有些憋气,粉尘比较多,不过道路并没有想象中的泥泞场景。

    一路上,没有见到多少施工人员,一般都是五六名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在一个铁架上喷涂着东西,10时30分许,记者步行大约1公里多,远远地看到前面灯光比较亮,一辆台车正在工作,上面有近十位施工人

员扎着钢筋笼 ,隧道内壁上铺着两层类似雨布的东西。“我们是在进行二次衬砌工作。”工作人员说道。

    据介绍,前期的主要工程包括路基铺设、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一次衬砌是往岩层喷注混凝土;二次衬砌则是在喷注的混凝土上铺设防雨布,防雨布外层加设钢筋,然后再次浇筑混凝土,黄青主隧因为进程较慢,不少路段还在进行该项工作。

    记者注意到,铺设在混凝土上的防雨布一共有两层,内层比较软,像是羊毛毡,外层则是明显的防水层,有两三毫米厚,外面呈白色,里面则是黑色,“里面那一层叫土工布,是一种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有过滤、排水、防渗的作用,重量还轻,外面那层就是防水板,这样一来,上面渗下来的水通过土工布吸收后,再流到地下或者是排水口。”在铺设防水材料的李工说道。

    12时,达到海底隧道最中央位置,隧道内灯光很亮,虽然在海下70米,并没有多少感觉,因为到了饭点,不少施工人员回到宿舍吃饭,施工人员更少了,有时候两三百米内见不到人。

    但是记者发现,也有施工人员不选择上去,直接在隧道里睡一觉,“我们是照看设备的,吃饭都是别人给送下来一些,中午没事就在这里睡觉。”来自四川的吴姓工作人员说道。

    下午1时许,在即将与另一路记者会合时,突然听到隧道内传来了一声类似爆炸的声音,声音很大,让人感觉隧道有些许晃动,一路顺利突然出现这么一声响,难免有些担心,“是怎么回事?现在还有地方爆破吗?”记者咨询身边的一位施工人员。

    “不知道,不过有时候都会听到,可能有紧急通道建设还需要爆破吧。”该施工人员说道。

    记者在探访黄青主隧道发现,90% 以上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土建工程,隧道也可以实现通车,只不过有的地方相对难走一些。

    会合:走完全程用时90分钟

    通过人行通道多次碰头

    虽然记者兵分两路,但每隔一二百米便会有一个连接的通道,记者也经常经过通道碰头。

    连接的通道分为车行横道和人行横道 ,车行横道大约每隔750米设立一个,人行横道则要密一些,一般隔二百米左右便会设置,“车行横道是车辆拐弯使用的,不管是人行道还是车行道,以后也都可以作为紧急通道。”在服务隧道里施工的武工向记者说道。

    这些连接通道都要经过服务隧道,服务隧道是海底隧道最先开通的,如今建设情况怎么样呢?记者在穿插碰头时发现,服务隧道的工程进度比两条主隧道要慢许多,多数路面都没有铺设,仍旧是泥泞一片。

    “服务隧道就是服务的嘛,先打通就是为了运送主隧道的沙土,以后也不通车,工程慢点是应该的,不过我们现在也正在抓紧修整服务隧道。”武工说道。

    隧道与接线交会处会合

    13时许,两路记者最终在一个连接通道处会合,奇怪的是,该处连接通道中间并没有服务通道,“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服务隧道没有了?”

    “你们上方就是八大峡那一片,服务隧道从你们过来的地方已经拐上去了,往前就没有服务隧道了,这个地方算是海底隧道接线和海底隧道的交会处了。”施工人员介绍。记者会合后,沿着青岛至黄岛的接线前行,一直走到出口,到达快速路三期。

    记者探访发现,其实海底隧道内部并不是一条直道,因为有很多接线口,出现了不少分支,有的地方则是作为一个应急场所,也会有一个入口,如果没有标识,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走。

    从青黄接线与青黄主隧交会口处一直到出口,记者发现共有两条分支线,第一条支线是在交会口处,该支线通向团岛路批发市场,第二条支线和主线出口已经很近,都是通向轮渡附近,连接到快速路三期。

    90分钟走完8公里隧道

    13时40分,记者终于完成整个探访,从四川路底下的接线,也就是青岛至黄岛的接线出隧道,从9时35分开始,整个探访过程用了4个小时。

    4个小时,除去采访等时间,整个路程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胶州湾海底隧道海底部分全长6.1公里,青岛至黄岛的接线长度在1.6公里左右,如此,探访的过程共走了8公里的隧道,8公里的隧道用时90分钟走完。

    记者在探访时 了解到,已有不少车辆通过海底隧道来回通行,“虽然隧道内车速不能很快,但是十几分钟通过应该没有问题。”开着搅拌车的司机王师傅向记者介绍道。

    “步行需要90分钟,现在开车需要15分钟,等完全修好了,路上都铺上沥青了,那就更快了,估计五分钟就可以通过了。”王师傅说道。

    ◎工程纪实

    海底隧道26年历程

    胶州湾海底隧道从开工到建成,前后耗时4年。而此前,关于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的前期准备又花费了20多年时间。

    1984年10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于胶州湾西岸与青岛老城区跨海相望的黄岛区设立,刚刚成立时,青岛市政府就向国内外专家征集跨海通道的建设方案。

    1992年,青岛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黄岛区已成为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于一体的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新形势下,黄岛与青岛之间交通不便捷越来越突出。

    1993年,青岛市政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曾确定“北桥南隧”方案解决青黄交通问题,北线大桥已获国家批准立项。由于当时国内尚无海底隧道建设施工经验,隧道未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2003年7月,青岛市工程咨询院负责对胶州湾湾口位置跨海通道方案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咨询意见,为青岛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004年底,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完成对胶州湾海底隧道的研究论证,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方案,解决了青岛多年的桥隧之争。

    2006年1月13日“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项目”经国家发改委第107次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获准建设。

    2006年12月,胶州湾海底隧道宣告动工。

    2007年9月,胶州湾海底隧道土建工程正式开工。

    2008年7月中旬,胶州湾海底隧道进入海底施工。

    2009年12月18日,胶州湾海底隧道服务隧道工程顺利实现全线贯通。

    2010年4月28日,胶州湾海底隧道主隧道实现贯通。

    2010年10月份,胶州湾海底隧道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开始“精装修”。(文/记者 昌旭光 图/记者 李隽辉)

-
相关链接


下一篇:记者探访海底隧道四大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