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四方区600岁老村重拾青春 改造补偿方案公布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5-22 07:14:47

    再不改造吃水要成问题

    记者在盐滩村看到,这里的房屋都是石块与砖块混搭的老式平房,房屋之间的道路崎岖不平没有硬化,一阵风吹过尘土飞扬。“雨天一脚泥,平时漫天土。”居民周先生告诉记者,道路不好还是其次,如果再不改造,村民们连喝水都成问题了。“家里水龙头的自来水经常喝出一股铁锈味,可又没法更换管道。”周先生介绍说,盐滩村的自来水管是二三十年前铺设的,但村里一直都是利用明渠排

放污水,前几年为解决明渠排污,村里铺设了污水管,但这些污水管道都是在自来水管线上方铺设的。近来自来水管老化需要更换,但受污水管影响,埋在其下的自来水管没法更换。“赶紧拆迁吧,村民做梦都想拆迁,老人们也能到新房子里住住。”周先生说。 (记者 赵健鹏摄影报道)

    老村见证沧海桑田

    “我年轻时候,站在村西不远处就是海边。”80多岁的孙大爷告诉记者,盐滩村西侧很久以前曾经是一片海滩,村子就建在海滩边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滩涂上晒盐、捕鱼,所以村子叫盐滩村。后来随着不断的人工填海,西侧的海滩上建起了化工工厂和棉纺厂,盐滩村也逐渐远离海滩,居民不再以晒盐和捕鱼为生了。

    现在盐滩村里的洛阳路第一小学原先名为盐滩小学,由村里的孙氏村民于1938年筹资建校。村里的王家、曹家和孙家祠堂都曾做过学校初级班教室,后期建的阎家山小学 (现郑州路小学)也归盐滩小学管辖。

    新闻内存 村里壮汉专劫汉奸

    说起盐滩小学,孙大爷又跟记者讲起小学前曾经赫赫有名的国术馆第一联系所。据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名姓高的拳师曾在学校前面为村民教授武术,因此村里青年壮汉颇有绿林性格。抗战爆发后,村民不甘日本人压迫,盐滩村出了不少抗日的好汉。盐滩村对面就是日本人开的上海纱厂(国棉五厂),周边还有富士纱厂(国棉七厂)和丰田纱厂(国棉四厂),高教头就指挥徒弟们劫日本人的棉布。劫丰田纱厂时,盐滩村村民把推肥的大车都用上了,一路上五六百老百姓浩浩荡荡。因为人多势众,高教头又有“青保”的背景,日伪军对此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这个老村有说不完的故事,虽然也是盼望着住新房,但看看这些老房子,真有些舍不得。”孙大爷有些不舍地说。

    新 闻 链 接 盐滩村600岁

    盐滩村位于四方区北部,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大村,西邻四流南路,东邻海琴广场,南靠洛阳路,北接郑州路。明朝永乐初年,于姓最早在此居住,当时这里一片海滩,以海滩晒盐为生,故得名盐滩村。从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起,孙姓、张姓、曹姓、王姓等先后来此定居,村中住户一度发展到五六百户。现在海琴广场曾经就是盐滩村的田地,田里当年挖的一口大机井,现在成为海琴东广场人工湖的补给水源。

-

相关阅读

上一篇:两初中名校一天报名4000人 家长排队200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