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十一五”我市加快热源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 2010-12-21 14:39:19

  “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这个核心,把加快集中供热建设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进一步提升城区集中供热能力,为百姓温暖过冬提供了热源保障。据了解,过去5年是我市集中供热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城市供热新体系建成

  “十一五”期间,根据供热发展规划,我市加快推进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建立起以热电联产为主体,大型区域锅炉房为辅助,清洁能源为补充的城市供热新体系。我市供热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而极大提高了我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5年来我市供热发展创造了“六个历史之最”,

  ——投资总额最高。5年来,各类供热项目总投资达到80亿元。

  ——热源建设力度最大。5年来,全市共建成华电青岛发电厂2号机组改造、热电集团错埠岭热电厂、李沧东热电厂、东亿供热中心建设等20个热源项目,热源由城市两翼向中心输送,实现了新建、扩建热源的历史性突破,新增供热能力6300万平方米,极大地提高了热源保障能力。

  ——换热站建设数量最多。5年来,全市新增换热站507座,换热站总数达到1022座,其中,市区换热站758座,市内四区换热站485座。

  ——管网建设里程最长。5年来,全市新增供热管网3036公里,供热管网总数达到4940公里,其中,市区3500公里,市内四区2800公里。

  ——新增供热面积最多。5年来,全市新增供热面积554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50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集中供热面积69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62%。市内四区供热面积4700万平方米,较2005年年底的2152万平方米,增加2548万平方米,翻了一番多,超过前13年发展总和,集中供热普及率由36%增长到68%,是我市自1992年实施集中供热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供热惠民面最广。5年来,全市新增供热用户69万户,其中,市内四区新增32万户。

  高科技管理确保供热安全稳定运行

  “十一五”期间,为了确保供热安全稳定运行,我市建立了管理、巡检、应急“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供热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两联三线”的布局原则,将全市划分为9个供热区。加快推进供热由“单网”运行向“环网”、“联网”运行的转变,做到各区域热源互补,提高运行保障能力。重点实施了青岛热电集团、开源集团、华电热力等“环网”联络点的建设,极大增强了热网应急调配能力。

  5年来,我市健全了供热安全管理机制,形成条块联动的网格化体系,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控制”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同时,建立供热应急预警保障机制和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完善极端恶劣天气情况下“黄、橙、红”三级预警方案。组织各供热企业完善应急抢修队伍,确保供热期间人员、设备、机具24小时到位。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和新建居住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工作。5年来,共对3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进行热计量改造,有效降低采暖能耗,节约能源,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减轻了居民热费支出。

  优质服务情暖民生

  “十一五”期间,为让百姓温暖过冬,我市再次对《青岛市城市供热条例》进行修订,将最低供热温度由16℃调高到18℃,确立了供热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和供热成本公示制度、明确热费收缴的面积种类、提前5天进行试供热等内容,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供热质量提供法律保障。

  5年来,全市供热行业全面开展了 “与民贴心、待民热心、让民舒心”的“三心”服务理念和“快研究、快落实、快办理、快沟通”的“四快”处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了服务理念、方式、手段全方位变革,解决了一大批温度不达标以及历史遗留等方面的问题。据统计,如今,供热行业一线员工规范化服务达标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到99%以上。12319热线收到的表扬电话增加105%,投诉电话减少79%。

  5年来,我市还实施了“以人为本,看天供热”的工作机制,如,在去年首次实行提前试供热,市内四区及崂山区供热企业于每年11月3日开始点火烘炉,每年11月8日全面启动提前试供热工作,获得了广大用户的支持与赞扬。本报记者 何 君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十一五”我市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