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十一五”青岛各类经济主体共同繁荣发展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 2010-11-19 11:04:26

  当“多元化发展”成为各地经济引擎提速的关键词,视野广阔的青岛已实现了经济主体架构的进一步完善。过去五年的发展中,我市经济主体类型从国有、集体企业为主,发展为多元化经济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经济主体 43.06万户,比“十五”末增长了45.86%。各类经济主体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企业总注册资金56639593万元,比2005年底增长98.7%,其增速远远超过经济主体数量增长速度。

  各类经济主体齐头并进发展,实现了我市经济结构性突破和持续性进步,这对于我市“十二五”期间以国际视野、世界标准衡量自我发展步伐,继续增创科学发展优势,打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企探索战略合作

  “十一五”期间,全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进一步建立健全,黄海橡胶、黄岛电厂、机械总公司等各大国企先后与中石化、中远、中科、大唐电力、华电、中化等中央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中,青岛港、海信、青岛银行也实现了与迪拜环球集团、惠尔浦、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的战略合作,并且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全市9户投资类企业也进行调整整合,组建了三大政府投资公司,搭建起了重大项目建设、国有资本运营、城市建设发展的投融资平台。

  在此期间,我市明确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全面实施调整战略,通过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不断提升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实现了国有产权结构由以单一化、本土化转变为多元化、资本化。

  中小企业势头强劲

  今年8月25日,华仁药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海丰国际、汉缆股份紧跟其后登陆中小板。据悉,海立美达、东软载波、东方铁塔、恒顺电气等中小企业也正在中国证监会审核程序中。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是国内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近两年来中小企业上市呈现出的“青岛现象”,足以证明青岛中小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十一五”期间,受益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始终活跃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且多元化发展,从“三资”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为主,逐步发展成内外资共同发展、民营企业日益做大、占据半壁江山的格局。尤其是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以崂山、黄岛、城阳为代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以胶州、胶南为代表的为大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以市南、市北、李沧为代表的商贸中小企业等。市经信委副主任王勇介绍,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已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近80%的就业岗位。在以民营为主的中小企业拉动下,全市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增加值由2005年的132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500亿元,年均增长17%,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9.2%增长到52%,完成税收由146.4亿元增长到296亿元,年均增长19.2%。

  民营个私成创富主渠道

  作为市南区私营个体协会副会长,鲁飞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原绍勤的创业史颇具代表性。经过多年艰苦创业,目前他已经拥有多家企业和投资项目。尤其近五年来,良好的创业环境使他业务迅速壮大,涉足旅馆、旅行社、家具及白酒代理等领域。

  “新兴的经济主体类型已经成为群众创富的重要渠道。”市工商局局长李国华介绍。“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外资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主体发展迅速,成为激发我市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元素。统计显示,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注册户数和注册资本金分别由2005年的27.2万户、909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34.74万户、1670亿元,年均增长6.3%和16.4%。与此同时,市场商贸蓬勃发展,全市共登记注册各类市场1019个,比2005年底增长26%,市场运营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规模、档次及影响力显著提升。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十一五”我市全力重塑体制新优势
下一篇:五年间引进项目填补产业空白的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