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让农民工成为体面“青岛人”

1
青岛新闻网 2010-09-07 19:14:49 大众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我也是青岛人了"

    “啥时候要是能真正成为一个青岛人就好了!”从1993年来青岛打工开始,来自莒南团林镇农村的小伙王超就一直有个“青岛梦”。

    1995年,王超正式成为洁神洗衣店老板孙善家手下的一名员工。王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洗衣技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洁神给员工提供的成长平台也广阔起来。苦练技能的王超不仅获得了全国洗涤行业高级技师,也成为了洗涤工厂副厂长。

    
凭借全国洗涤行业高级技师的专业特长,参照青岛市政府针对民营企业工人落户的有关政策,洁神帮助王超、李迎春等7名农民工成功落户青岛,如愿以偿成了真正的青岛人。

    如今,王超已在青岛娶妻生子、买房安家,对于这一切,王超归功于企业给农民工准备的发展空间,归功于政府的好政策、归功于企业的帮助,使他们圆了扎根青岛的梦。

  劳动体面当"主人"

    走进青岛地铁一期工程河西段工地农民工居住的活动板房,记者看到,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配备了学习桌、电脑,而职工的被子都叠成了“豆腐块”,床下的鞋子也摆放得整整齐齐。

    施工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积极探索实践“体面劳动”,想方设法对农民工关爱到位,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例如,建立了温馨楼,为单身农民工亲属探亲免费提供“温馨小屋”,慰问住院的员工,组织冬送温暖夏送凉困补资金活动,夏天酷暑期,免费供应茶水、清凉含盐饮料,露天作业搭设遮阳棚、配置遮阳伞,节日免费加餐,发放节日费、慰问款、加班补贴和免费节日餐券。

    “农民工收入待遇上给实惠,生活上给体面,发展上给方向,要让农民工觉得自己也是这里的主人。”中建八局四公司工会副主席余安民告诉记者,该公司不仅专门成立了收集农民工呼声的协调领导小组,还在2009 年投入近 50万元专门用于改善农民工的衣食住行。

    余安民介绍,通过公司助推“体面劳动”协调领导小组的辛勤工作,广大农民工在公司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中,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为在建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 年年底,省科学院高新技术分院、青岛市中心医院等项目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创造经济效益近 500万元。

  合力撑蓝天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工,今年被评为全国劳模,最近又被提拔为分公司党委书记。我的成长,离不开青岛港工会的培养。”这是全国劳模、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徐万年发出的由衷感慨。

    今年45岁的徐万年,是青岛港的一名农民工,1995 年他从老家沂南来到青岛港,在每天工作之余,积极参加青岛港工会开办的夜校,由于工作积极,学习刻苦,逐步成长为全国劳模。

    青岛市总工会主席李浩介绍,近年来,青岛市总工会积极探索将农民工纳入产业工人序列进行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关爱农民工行动”,努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维护权益。

    青岛严格执行欠薪报告制度,推动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对已经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联合劳动保障等部门进行查处,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仅去年一年,各级工会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追偿劳动报酬 188 万元、保险福利 293万元、经济补偿金117万元。

    2009 年,青岛新确立职工实训基地7个,基地化培训职工 1.1 万名。同时,青岛还探索灵活多样的工会组建方式,最大限度地把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农民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如今,全市已建立起乡镇(街道)、社区(村)、非公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全市有 77% 镇街、82% 村(居)实现了工会组建全覆盖。

    在青岛,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已经延伸到街道和社区。每个社区都有劳动保障信息员,记录农民工就业和失业情况,并免费提供职业介绍信息。该市还在农民工较多的中心集镇、工业园区、大型市场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提供登记办证、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投诉举报等一系列免费服务。 薄克国  吴留文  报道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孙宝信:安全行车“绕地球70圈”
下一篇: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弱势群体